国产亚洲精品91-国产亚洲精品aa在线观看-国产亚洲精品aa在线看-国产亚洲精品xxx-国产亚洲精品不卡在线

公路運輸結構的改變

2021-05-25 4034 公路運輸論文

本文作者:常雯 單位:長安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1引言

目前,公路運輸不僅是中短途運輸的主力,同時也是進行長途運輸的重要運輸方式。隨著我國公路網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以及汽車數量和質量的快速提升,公路運輸在整個運輸系統和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公路運輸活動是在廣闊的空間內進行的,線長、點多,只有運輸結構合理,才能使公路運輸生產活動各個環節相互配套,形成最大的運輸能力。對我國公路運輸結構變化及其演進趨勢進行分析研究,有利于優化公路運輸結構、協調配置資源,從而為國民經濟的蓬勃發展提供有效保障。

2我國公路運輸的發展及現狀

我國公路運輸起步于20世紀初,1901年引進了第一批汽車,1906年修建了第一條公路。但由于國力所限,到新中國成立前夕,全國能通車的公路只有8.07萬km。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和經濟的蓬勃發展,我國公路運輸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在通車里程、客貨運量、汽車保有量等方面均得到大幅度提高,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公路運輸的狀況。1978年,我國公路通車里程僅為89.02萬km,而到2009年年底,公路通車里程已達386.08萬km,較1978年增長了3.3倍。公路客貨運輸方面,2009年全社會完成公路客運量277.91億人,旅客周轉量13511.44億人•公里;完成公路貨運量212.78億t,貨物周轉量37188.82億噸•公里。公路運輸車輛方面,2009年年底,全國公路營運汽車擁有量1087.35萬輛,民用汽車擁有量6280.61萬輛。目前,公路網已覆蓋我國所有省,而且全國99.6%的鄉鎮通了公路。以國道為主干線,以省道、縣鄉道路為支線的全國公路網已初步形成。

3公路運輸結構的含義

公路運輸結構是指公路運輸系統內部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各個方面和環節的有機比例和構成。運輸方式內部結構是多方面的,由于研究的目的不同,導致運輸結構涉及的內容也可能存在差異。本文認為,以運量和運網比重的變化情況來考察運輸結構,可以比較全面地反映運輸結構的變化過程。一般情況下,某種運輸方式在一段時間內完成的運輸量大小及其運輸網在整個交通運輸網中所占的比重,常常用來反映該種運輸方式在運輸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能反映這種運輸方式的發展狀況、利用程度、技術結構、投資結構等情況[1]。因此,本文基于對我國公路運輸結構變化研究的目的,主要從我國公路運量結構和運網結構這兩個指標分析其變化的過程及特點。

4我國公路運輸結構的變化

4.1公路運量結構的變化

4.1.1客運結構變化分析。

公路客運以其出行速度快、安全性能好、舒適程度高、方便條件多的優勢,成為現代化客運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代表了未來我國客運的發展方向。公路客運增強了公路運輸的實力,大大提高了公路運輸的地位,并在與其它旅客運輸方式的競爭中占據了越來越大的份額。我國公路運輸完成客運量情況和旅客周轉量情況見表1。由表1可以看出:1978-1995年,公路客運迅速發展。尤其是到1985年,由于改革開放之后國家加大了對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特別是公路的修建和擴建,使公路客運量和旅客周轉量迅猛提升,分別達47.7億人和1724.9億人•公里,比1980年翻了一番。到1995年,公路客運量已超過100億人次,達104.1億人;客運周轉量占客運總周轉量的一半以上,達4603.1億人•km。1996年至今,由于各種運輸方式均得到較快速的發展,以致公路客運在客運總周轉量中所占比重變化不大,但其增加量卻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圖1是我國公路客運周轉量分擔情況。由圖1可見,在總的結構比例變化趨勢上,公路客運比例逐漸上升。前期公路客運周轉量分擔率增長速度顯著,尤為突出的是1995年公路運輸旅客周轉量的比例大幅提高,在綜合運輸體系中所占比重超過了50%達51.1%。2000-2009年其增長速度減緩。2000年,公路運輸旅客周轉量占全國旅客周轉量的54.3%;到了2009年,公路運輸旅客周轉量占全國旅客周轉量的54.4%,公路客運在客運周轉總量中所占的比重變化不大。

4.1.2貨運結構變化分析。

公路貨運主要從事中、短途貨物運輸,與公路客運相比,公路貨運的發展相對緩慢一些。表2為我國公路運輸在不同時期的貨運量和貨物周轉量情況。由表2數據可得如下基本看法:1980年以前,由于鐵路運輸一直處于優勢地位,公路運輸沒有得到相應的發展,其承擔的貨運量很小。為發揮公路運輸的作用,國家鼓勵公路運輸企業開展運輸業務;再加上公路運輸業實行市場化,引入了競爭機制,便捷、優質、低成本的服務使公路運輸業得以迅猛發展。自1980年起,公路貨運量及貨物周轉量均得到大幅度提升。2000年,公路貨運量已超過100億t,達103.9億t;貨運周轉量達6129.4億t•km。到2009年,公路貨運量和貨運周轉量分別為212.8億t和37188.8億t•公里,分別為2000年的2倍和6倍。圖2是我國公路貨運周轉量分擔情況。由圖2可見,公路貨運在貨運周轉總量中所占比重較小,但其比重總體呈上升趨勢,且1985年以后每年的貨物周轉量在綜合運輸體系中所占比重均超過10%。2005-2009年上升幅度最大,2005年公路貨運在貨運周轉總量中所占比重僅為10.8%,而到2009年其比重已達到30.45%,是2005年的2.8倍。公路貨運能得到快速發展并取代鐵路運輸的主導地位,主要是因為鐵路在靈活性和通達性上不如公路運輸。一些以前由鐵路承擔的中短途運輸移向公路,還有一些時效性較強、對運輸質量要求較高、附加值較高的貨物運輸也轉移到了公路運輸。

4.2公路運網結構的變化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公路通車里程僅為8.07萬km。改革開放后,我國公路交通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不僅通車里程延伸,而且通達深度也得到提高。尤其是1985-1995年公路運輸迅速發展,這十年間也是我國基礎設施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的時期。公路里程從94.24萬km增長到115.70萬km,增加了20余萬公里。截至2009年底,中國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386.08萬km,比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公路通車里程增長了46.8倍。公路等級也得到極大改善,1989年12月我國大陸第一條高速公路-滬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全長20.4km,實現了中國高速公路建設零的突破[2]。1999年10月,通車里程突破1萬km,居世界第四位。2000年年末,通車里程達1.6萬km,居世界第三位。2001年年末,通車里程達1.9萬km,居世界第二位。截至2009年年底,我國已有高速公路6.51萬km,穩居世界第二位。我國高速公路用20多年的時間,就走過了發達國家近百年的發展歷程。部分年份公路發展里程統計見表3。近十幾年來,我國公路建設,尤其是高等級公路建設的快速發展,說明了經濟建設對公路的需求很大,國家和地方投資公路和高速公路的力度很強。這極大地提高了我國公路網的整體技術水平,優化了公路運網結構。但是,我國的公路運輸網仍然落后于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主要表現為公路運輸線路少、技術等級低、等級結構不合理。我國的公路運輸線路雖然已經達到386.08萬km,但對一個13多億人口、960萬平方km2面積的國家來說,顯然還是很少的。2009年,全國公路網密度為40.22km/百km2,而日本為323.00km/百km2,新加坡為462.70km/百km2[3];我國高速公路6.51萬km,一級公路5.95萬km2,二級公路30.07萬km,二級及以上高等級公路里程42.53萬km,僅占公路總里程的11.0%,三級及以下低等級公路占到89%。這些都是導致我國公路運輸網跟不上經濟社會發展步伐的表現。

5影響我國公路運輸結構變化的因素

5.1需求因素的影響

在貨運方面,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經濟的迅速增長,社會生產規模也不斷擴大,再加上生產的社會化和系統化不斷加深,使得產品產前、產中、產后過程的一體化趨勢增強,從而對運輸業在通達性、靈活性、業務拓展、組織化程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因而,公路貨運以其適應新需求的特點得到迅速發展。在客運方面,由于支付能力的提高,使人們的時間價值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因此人們會把更多的收入用于更好的運輸服務上。公路客運特有的流水型發車、旅客隨到隨走和點對點、門到門的發車方式,在中短途客流上發揮了明顯優勢。

5.2供給因素的影響

一方面,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電子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應用到公路運輸領域,極大地提高了運輸工具的運行效率和運輸企業的經濟效益,同時也促進了我國物流體系的發展和完善,從而使公路運輸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另一方面,新的運輸方式的出現,憑借其在某一方面的優勢而吸引大量的需求者,并在運輸體系中占據一定比例,從而打破原有的格局。高速公路的產生和發展使公路運輸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同時也使公路運輸成為鐵路的強勁競爭對手。而近年來,高速鐵路的出現,以其速度快、能源消耗低、輸送能力大等優點有望奪回被高速公路奪走的一部分市場份額。

5.3政府政策的影響

運輸結構的變化受到與之直接或間接相關的政府政策的影響。在我國公路運輸業發展過程中,國家主要采取了一些調整措施來保障其作用的最大發揮:一是1980年原國家經委提出了開展公鐵分流的建議,鼓勵公路運輸企業在鐵路繁忙的運輸區段開展客貨運輸業務;二是1982年公路運輸市場開放,投融資體制的改革使公路運輸業得以迅猛發展,突破了只允許交通部門一統天下的營運格局;之后國家相繼制定了加快公路運輸業發展的一系列方針,到2012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進一步促進道路運輸行業健康穩定發展的通知》要求完善和落實公路運輸優惠政策,包括暫免征城市公交企業新購置公交車輛的購置稅,中央財政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資金向營運車輛傾斜,集裝箱車輛納入報廢更新補貼支持范圍,在車購稅資金中列專項資金支持甩掛運輸發展等[5]。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都促進了我國公路運輸的發展及其運輸結構的變化。

6對我國公路運輸業演進趨勢的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們對運輸需求的激增,公路運輸業得以快速發展,但同時也造成了一定的環境和能源問題。未來我國公路運輸應廣泛運用高新技術,全力發展公路運輸,并逐步解決來自環境、能源等方面的挑戰,建立起一個高效化、智能化、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公路運輸體系。

6.1加快高速公路網建設

高速公路密度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科技實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根據“十二五”規劃,全國高速公路密度將大幅度提升。2015年年末,全國高速公路密度將由2010年底的2.34km/百km2升至3.48km/百km2,增長率近50%[6]。目前,雖然我國東部地區已經建起通達四方、互聯互通的高速公路網且不亞于美國等發達國家,但經濟較落后的西部地區,高速公路網還相對滯后,城與鄉、鄉與鄉之間甚至還沒建立起高速公路,嚴重制約著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因此,進一步加大高速公路密度將成為我國公路建設中的重要一環。

6.2廣泛應用高新技術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將應用到公路運輸中。在公路貨運行業,應用條形碼技術不僅可以大大提高貨物的分棟速度和效率,還可以完成計價、訂貨等過程;使用EDI技術在貨主、承運人、收貨人及其他相關單位之間快速、準確、安全地傳遞信息,可以大大提高運輸效率和運輸服務水平;GIS技術可以為貨物運輸管理提供數字化平臺,如提供路況信息、對運營路線進行優化等,從而提高運輸企業的經濟效益。在公路客運行業,給客車安裝GPS,可以保障客車運行的安全;將GPS技術與ITS聯系起來,為汽車提供自動導航功能等[7]。

6.3開發交通節能環保技術

近幾年,我國汽車數量快速增加,隨之帶來的汽車尾氣、噪聲等污染環境的問題日益凸顯。未來對環境污染嚴重的燃油汽車將被環保型混合動力汽車所取代;公路路面將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藝,使交通噪聲大大減少[8]。當前,中國的汽車基本上是以汽油為動力的。而隨著石油資源越來越緊缺,推廣汽車替代燃料技術將成為緩解能源緊缺壓力的必然選擇。汽車替代燃料包括煤基燃料、天然氣燃料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我國作為一個產煤大國,用煤基醇醚燃料取代石油,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汽車替代燃料的主體。

7結束語

本文首先介紹了我國公路運輸業的發展情況,然后以往年公路運輸的相關統計數據為依據,分析了公路運量結構和運網結構的變化情況,并探討了影響公路運輸結構變化的因素,得出結論:需求因素、供給因素和政府政策因素是影響我國公路運輸結構變化的三大因素。最后就我國公路運輸業的演進趨勢進行了分析,得出結論:高速公路網的快速建設、高新技術的廣泛運用和交通節能環保技術的開發將成為未來我國公路運輸發展的三大方向。

期刊匯頻道 樹人論文網期刊匯頻道
樹人論文網是正規的發表支持服務網站.主要從事國內外期刊論文、國內外教著學術支持服務。
  • 27973 文章總數
  • 16855論文總數
  • 11121期刊總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黑人粗硬大在线看 |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 | 久久成人18 | 亚洲网站一区 | 国产91精品不卡在线 | 国产一区二区fc2ppv在线播放 | 欧美呦女 | 国产美女高清片免费观看 | 欧美爱爱网站 | 国产美女a做受大片在线观看 | 亚洲wu码|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 | a级国产片免费观看 | 国产一级理仑片日本 | 成人网mm视频在线观看 | 色视频免费国产观看 | 国产免费精彩视频 |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播放 | 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 | 成 人国产在线观看高清不卡 | 操碰在线视频 | 日本香蕉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欧美日韩 | 日韩三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午夜免费 | 三上悠亚magnet | 欧美日韩亚洲人人夜夜澡 | 免费黄色看片 | 伊人第四色 | 亚洲天堂久久新 | 国产精品国产福利国产秒拍 | 中国一级特黄大片毛片 | 欧美女交 | 黄wwwww| 久久久网站亚洲第一 | 亚洲精品免费观看 | 片在线观看 | 日本免费网站 | 亚洲视频毛片 | 在线不卡福利 | 韩国黄色毛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