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商業銀行管理會計的建構
農村商業銀行從信用社改制為商業銀行,既是華麗轉身的句點,更是改革發展的新起點。農村商業銀行改制后一方面要爭取盡快公開發行上市,接受資本市場、監管當局的嚴格監督,與投資者共享業務發展成果;另一方面要在新的公司治理架構的基礎上加快構建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為了能夠更加全面精確地分析經營狀況、評價產品業績、合理配置資源,為中高級管理層提供決策支持,農村商業銀行必須加強管理會計的建設。管理會計是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財務管理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一、農村商業銀行加強管理會計建設的必要性
(一)加強管理會計建設是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的需要
股東價值最大化是衡量一個銀行經營管理水平的最終標準,也是管理會計的根本目標。農村商業銀行財務管理不僅要關注盈利水平,更要關注股東回報。為此,要引入經濟增加值等核心指標,完善預算評價、資源配置等管理職能,通過建立更為明確、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將價值最大化的理念和要求切實貫徹到各項管理中去。
(二)加強管理會計建設是推動經營戰略轉型的需要
目前,農村商業銀行正處于經營戰略轉型時期,正在逐步實現由以資產負債和存貸利差收入為主體的經營結構,向資產負債業務和中間業務協調發展、存貸利差與非利息收入并重的經營結構轉變。建設現代商業銀行,實現可持續發展,推動經營模式和增長方式的根本改變是必由之路。在此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管理會計的作用,促使財務資源按照價值最大化的原則在地區、部門、專業和產品之間合理配置、調整和流動,切實解決好資源配置的結構和效率問題,使有限的經營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用,引導優化業務結構,推動全行戰略轉型。
(三)加強管理會計建設是提高財務管理精細化水平的需要
實行以分支機構(“塊”)為主的財務管理模式,能有效發揮對分支機構經營的調控作用。但這種管理模式不能按市場方式引導資源有效運用。隨著股份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農村商業銀行面臨的盈利壓力逐步增大,迫切要求細化財務管理,清晰分部門、分產品的預算和業績管理,強化專業調節和系統調控機制,實現優化資源配置。因此,在“分塊”管理的基礎上,推行分專業、分產品(“條”)的預算考評機制,建立“條塊結合”的財務寬模式已勢在必行。
(四)加強管理會計建設是提高農村商業銀行競爭力的需要
現代商業銀行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銀行的公司治理結構,二是銀行內部的管理水平和創新能力,三是盈利能力、資產質量、資本充足率、流動性等財務指標。穆迪對銀行評級特別重視銀行的財務狀況和內部經營管理水平。商業銀行財務管理水平的高低,必然影響其自身財務狀況。國內外先進銀行發展的歷史經驗表明,科學的財務管理體系有利于銀行資源的優化配置,有利于銀行效益的提高和風險控制,為商業銀行的發展壯大奠定堅實的基礎,從而提高銀行競爭力。
二、農村商業銀行實施管理會計的現狀
(一)陸續實施財務集中
各家農村商業銀行已陸陸續續地實施財務集中管理。廣州農村商業銀行于改制當年2009年開始著手計劃財務管理向總行大集中的措施,計劃財務管理大集中改革主要包括計劃管理大集中、財務管理大集中、價格管理大集中、信息管理大集中等四大改革內容,其中,計劃管理大集中是指改變計劃制定、績效考核、資源分配等計劃管理工作由總行和支行兩級共同參與完成、以層級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實行以條線管理為主、層級管理為輔的管理體制;財務管理大集中是指統一全轄財務制度、集中管理財務資源、集中管理財務開支、集中財務核算;價格管理大集中是指由總行統一制定全轄各類產品和服務的利率(費率)政策和制度,各支行在業務經營過程中按總行的統一管理要求確定業務定價;信息管理大集中是指集中全行信息資源,集中處理信息報送和發布工作。通過實施財務集中,進一步規范了財務收支行為,節省了財務資金,同時能夠更加及時和可靠地取得財務數據,為實施業績評價打下基礎。
(二)開始建立內部資金轉移計價體制
內部資金轉移計價的基本考慮是建立統一的內部資金交易中心,獲取存款的責任中心在獲取存款后將存款按照內部資金轉移價格賣給內部資金交易中心,貸款責任中心進行貸款發放時所需要的資金不再無償,只能從資金交易中心購買資金。這樣將市場機制引入銀行內部,能提高對貸款發放的約束,同時調動存款的積極性。廣州農村商業銀行在2010年的支行考核辦法中首次引入經濟增加值和存貸款內部資金轉移價格等指標,核算內部資金占用成本。
(三)初步建立“條塊結合”的考核體系
對商業銀行實施管理會計核算,需要根據商業銀行的管理需要來建立“條塊結合”的考核體系:縱向按照行政管理分支(“塊”)將機構從上至下進行分解,將最末端的分枝認定為一個責任中心,該責任中心應該是創造利潤、提供服務或產生成本費用的最小單元。橫向維度是指商業銀行的產品或業務(“條”),如某一類型的存款或貸款都可以成為考核對象。考核體系建立后,如果橫向將同一層級的責任中心業績狀況匯總則可以考察機構的業績狀況,縱向匯總同一業務條線的責任中心則可以得到部門的業績狀況,同時還可以實現分產品進行業績評價。廣州農村商業銀行近年來對支行的考核辦法已逐步體現了以業務條線為主、機構層級為輔的“條塊結合”考核精神。
三、農村商業銀行加強管理會計建設的建議
目前管理會計理念已經在農村商業銀行管理中得到了一定的運用,促進了農村商業銀行管理水平的提升。但從總體來看,農村商業銀行所實施的管理會計仍然處于較低的水平,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信息電子化建設不夠先進,面向客戶服務端的業務系統建設效果尚可,但后臺管理信息系統大多處于彼此分割、數據難以共享的狀態;二是管理會計體系雖然已經搭建起來,但存在“重算輕管”現象,管理會計系統主要作用仍然是完成財務核算,其價值管理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三是管理會計仍然依靠財務數據為核心,缺乏非財務數據的運用等。在今后的管理會計建設中,農村商業銀行應關注以下幾點:
(一)建設綜合信息系統平臺
由于農村商業銀行管理會計涉及大量的數據處理和分析,因此管理會計體系的構建必須依靠信息技術平臺才能實現。目前我國農村商業銀行依靠財務管理信息系統以及業績價值管理系統來完成管理會計工作。管理會計系統所需要的基礎財務數據來源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一是對核心業務系統的數據進行加工;二是通過管理會計系統自主生成;三是通過其他管理系統,如信貸管理等系統進行獲取。數據源的分散造成管理會計系統必須耗費大量的資源完成基礎數據的整理工作。因此,農村商業銀行管理會計系統發展的首要任務就是建設綜合信息系統平臺。綜合信息平臺的設計原理是要打破各個業務系統相互獨立的狀況,實現業務、核算與評價的分離,通過數據的生成、歸集和使用三個不同層次來實現信息的最有效利用。
(二)實現財務管理的邏輯集中
財務管理集中后,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不應僅限于處理好賬務核算和事后簡單的財務分析,而忽視深度財務分析、財務控制和監督職能的發揮。應在實現財務管理的物理集中基礎上,利用集中后的數據分析存在問題,協調各部門的整體聯動作用。將關注的焦點由交易的過程控制,轉向提供決策支持和財務控制,幫助領導運籌帷幄,實現財務管理的邏輯集中,最終實現全行高度的戰略化分析和決策。
(三)推進經濟資本管理體系建設
經濟資本是商業銀行價值管理的核心工具,也是計算經濟增加值等管理會計指標的重要基礎。要逐步推動經濟資本在綜合計劃管理、經營績效考評、資產組合管理等職能工作中的應用實施,充分發揮其平衡風險和收益、統籌激勵與約束的重要作用,切實推動農村商業銀行各項業務的科學發展。要以資本充足計劃引領綜合經營計劃的編制過程,依托經濟資本手段,將資本約束風險、資本要求回報的理念體現到各項計劃中,實現業務發展、風險控制和財務收支計劃的有機協調。要在轄內支行全面推行經濟資本配置計劃管理,通過資本限額和資本回報的激勵約束,引導條線管理部門和各支行積極調整資產組合,主動優化業務結構和收益結構,切實轉變增長方式和盈利模式。
(四)實施預算管理與控制
管理會計體系要充分發揮其在管理活動中的作用,就必須融入計劃、控制以及評價的每一個管理環節。農村商業銀行管理會計體系的進一步完善需要建立管理會計預算體系。管理會計預算與管理會計業績評價相輔相承,一方面預算依靠業績評價的結果來編制,另一方面預算也是業績評價的標桿。和傳統預算方法相比,管理會計系統所能夠提供的數據更加全面和準確。管理者可以根據事先設定好的測算模型測定出初步預算數據,然后將初步預算情況下達至各層級機構,再由機構對預算數據調整后反饋至管理層,并形成最終的預算結果。上述過程盡管較為復雜,但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會計平臺無論在數據生成還是數據交換上都能夠十分便捷地實現。通過上述方式。既加強了預算控制,又能夠滿足實際管理的需要,使管理活動更加有效。
(五)采用全面業績評價方法
采用單一的業績評價指標是不完善的,企業的戰略、文化以及員工等都是衡量企業是否具有競爭力的重要因素。近年來,國內外先進的商業銀行逐漸開始引入綜合業績評價方法,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平衡計分卡。平衡計分卡是由羅伯特s卡普蘭和戴維P諾頓兩人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一種業績評價的方法。平衡計分卡管理理論把企業的業績評價分為四個維度:財務指標維度、客戶維度、業務流程維度以及成長和學習成長維度。其中財務維度是考慮企業的戰略和業務執行是否有助于增加企業的利潤,其指標的計算與傳統意義上的財務評價基本一致;客戶維度是從企業外部對企業進行評價,站在價值鏈的角度,體現了以客戶為導向的管理和業績評價思想;業務流程維度則是評價企業內部的經營過程是否能夠為創造價值做出貢獻,是否通過內部價值鏈的提升滿足外部客戶的需要;成長和學習維度通過考慮企業是否具有發展潛力,是否創造更持續的和長期的價值。因此,通過引入平衡計分卡,農村商業銀行管理會計體系可以將各種業績評價維度統一到一個戰略框架中來,實現全面業績評價,為商業銀行創造價值提供有效管理。農村商業銀行財務管理必須因勢而變,不斷提升管理會計水平,更好地促進商業銀行的健康、快速發展。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24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