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管理相關
鐵路是一個設備聯網、生產聯動的大系統。由于各個生產環節之間具有高關聯度的特點,使之對管理、裝備和作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別在當前鐵路實施提速戰略、調整運輸組織方式、全面參與運輸市場競爭的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分析、探討鐵路企業內部構建與市場條件相適應的鐵路運輸安全管理機制,對確保鐵路運輸安全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一、鐵路運輸安全管理的特點
鐵路運輸具有高度集中、各工作環節須緊密聯系、協同配合等特點,使得鐵路運輸安全管理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殊性:
1.安全管理的系統性。鐵路運輸安全問題涉及到運輸生產的各個環節以及鐵路技術系統的各個方面,包括人員、設備、環境、管理等諸多因素,需要從整體角度和系統工程的觀點加以分析處理。
2.安全管理的動態性。鐵路運輸生產“位移”的過程處于時空的巨大變換之中,影響安全問題的不可預料的因素很多。意外事件、非正常情況時有發生,給運輸安全管理帶來很大的難度。
3.安全管理的復雜性。鐵路運輸系統是一個開放型系統,其生產活動屬全天候、開放性作業,運輸安全既受內部管理因素、人員素質、運輸設備的影響,又受外界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
4.安全管理的伴隨性。在市場機制下,受利益的驅動,競爭成為企業最重要的屬性之一。伴隨著運輸市場的不斷發展,運輸企業的競爭性在不斷加劇,鐵路面臨著運輸市場巨大的競爭壓力,由競爭而引發的不安全隱患也在不斷增加。
5.安全管理的艱巨性。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鐵路運輸生產廣泛采用高新技術,客運高速化、貨運重載化正使鐵路各種技術系統的復雜程度在增加,安全事故的風險性在提高,因而,鐵路運輸安全管理的艱巨性越來越大。
二、鐵路運輸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鐵路長期實行政企合一、大一統管理,導致企業在轉軌變型中,長期積淀于 企業內部的各種深層次管理弊端不斷暴露出來。與運輸市場不斷發展的要求相比,我國鐵路安全管理仍在以下方面表現出不適應:
1.動力機制弱化,企業內在的活力尚未充分激發。在政企合一的體制下,偏重政府行為,忽視企業行為,以政府行為從外部來調控和規范企業行為,不是從企業的內在要求出發來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由于動力機制弱化,導致企業常常是被動而不是主動地開展安全工作。
2.對鐵路安全管理中員工個體安全行為、安全意識的重視不夠。統計表明,大多數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個體的不安全行為所造成的,因此,個體行為的安全性是安全基礎管理的重點之一。但長期以來,我國鐵路安全基礎管理在形式上較為注重群體安全意識,而忽視個體安全意識,在處理這兩者的關系上有失偏頗。
3.安全管理的激勵和約束機制需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我國鐵路企業習慣于采用“獎勵大鍋飯”和“處罰株連制”,這實際上是把責任主體虛置與虛化。由于安全管理的責、權、利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因而不能充分調動群眾搞好安全工作的積極性和增強安全工作的責任心。
4.安全檢查、考核存在重結果、輕過程;重事故、輕隱患;重處罰,輕管理。
對安全管理過程的控制往往是失之于寬,由于安全過程控制的長效機制尚未建立起來,容易導致隱患積累、養癰遺患。
5.安全監督管理機制亟待健全和規范。一是管理責任界定不清,各層次管理職責雷同,而且職責中原則性、籠統性的內容較多,操作性不強。二是監督檢查不規范。一些單位和部門在安全檢查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隨意性和盲目性,達不到預期效果。三是逐級負責與專業負責、崗位負責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存在著管理漏洞。四是對安全事故的整改效果不明顯。一些單位和部門對事故的定性定責推諉、隱瞞之風嚴重,喪失了追究責任、吸取教訓、超前預防的機遇,從而陷入事故防不勝防的惡性循環。
三、健全和完善我國鐵路運輸安全管理機制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安全生產是運輸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客觀需要,是企業占有市場、取得效益的基本條件。安全管理是安全生產的保證,安全質量是安全管理的方向。為此,必須建立健全各項安全管理機制,提高安全管理科學水平,以滿足鐵路適應市場經濟和自身發展的新要求。
1.鐵路運輸安全管理的調控機制
(1)各層次的安全逐級負責制
健全和完善安全逐級負責制,一要科學界定各層次的安全管理責任,避免各層次職責雷同、上下一般粗;二要在逐級負責與專業負責、崗位負責之間建立有效的銜接,堵塞管理漏洞;三要在明確各層次安全責任的基礎上,賦予其相應的權力,使責任與權力相匹配。安全逐級負責制的核心是單位的主要領導對安全生產全面負責、全權負責,并經過責任分解、權力分配,使安全生產的責任落實到每一個崗位,把搞好安全生產的壓力傳遞到每一個責任人。貫徹和落實安全逐級負責制,必須明確鐵路局要承擔起安全管理的主體責任,同時要以領導負責、崗位負責為重點,以嚴格考核、責任追究為保證,建立起安全管理的責任體系。
(2)員工個人的安全自控管理機制
建立員工個人的安全自控管理機制,就是要調動職工搞好安全工作的內在積極性和主動性,做好安全管理的過程控制。員工個人的安全自控管理機制主要從三方面來構建:一是內在的自我調節能力,能在變化的作業環境中,不斷進行自我調節,以確保規范化的作業要求;二是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能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自覺、主動、嚴格地執行崗位工作標準和工作程序,并對現場的作業點實施有效的控制,防止事故發生;三是持續的自我更新能力,具有很強的開放性,能主動吸納和借鑒外部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成果,不斷地完善自我。
(3)生產班組的安全他控、安全互控管理機制
在鐵路運輸生產活動中,車機工電輛各專業系統的結合部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關鍵所在。各個不同崗位、不同作業環節的他控與互控主要是通過班組管理來實現的。建立安全他控和互控管理機制,一要根據各崗位作業過程的具體情況,制定嚴格的作業標準和作業紀律,使各崗位職工明了應當做什么和不該做什么,并按作業規程不折不扣地執行;二要制定現場崗位監控制度并嚴格履行;三是要改進監控手段,利用電子攝像設備對作業過程進行監控,并運用多媒體遠程監視與報警系統,對大型車站的咽喉道岔區、編組站駝峰、編發車場,重要橋梁、隧道、繁忙平交道口、危險路塹地段,大型客站的出入口、站臺、候車室,重要貨場及危險品倉庫,以及易發生重大、大事故和災害的地區,實時監視或自動報警;四是把這些關鍵點都統一到日常的班組管理中,把管理的重心放在班組管理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