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宏觀經濟
人類的生產與生活離不開土地,它也是我們依仗生活的基礎是生態系統中的一部分。生態價值是指環境當中所看不見的對生活能有影響力的一種服務價值。在土地生態系統里,森林能夠產生有機物、固土保水、制造氧氣吸收二氧化碳、凈化空氣,為各種生物提供棲息場所,凈化環境污染等等這些價值,這些特定的價值是由土地生態系統中不同要素所產生的特定生態服務功能。自然生態系統不但給我們提供了生存所需的原料和產品,我們呼吸的氧氣,建筑使用的木材,食用的食物,這些都是自然生態系統所提供的,而且它還為我們的生存環境提供服務,氣候的調節,空氣的凈化,固土保水,防風固沙,維護生物的多樣化,這些功能都是自然生態系統的服務。它為人類的繁衍生息提供溫床。能夠影響人類生存環境和生活質量的生態系統產物和服務都統稱為生態系統服務。隨著時代的進步,人類越來越感覺到生態價值的重要性,這以問題的提出對于人類環境的維護和人類未來發展,都具有現實意義。
1土地資源生態價值的意義
作為一切陸地生態系統的載體,土地對于人類的生存與生活具有重要意義,人類和土地就像魚和水的關系,而人類對土地的使用,也將直接對土地生態系統造成影響,對其生態服務價值產生影響,這會導致土地生態問題的出現。自然生態系統具有強大的生態價值,可是在生活當中并沒有一個有效的約束和保障制度去保護這一資源,人類對他的無償占用,使得生態環境越來越差,這就是生態產權不明確產生的悲劇。只要是沒有明確產權的資源,無論它是否有形,它都最終會成為“公地的結局”,這樣的資源得不到保護,只是會被人類濫用而破壞。土地是有承受能力的,雖然它的資源很多,服務很強大,可是超過了它的承受范圍,最終就是對它造成破壞,或許現在我們還沒感覺到,可是繼續的濫用下去,超過了它的承受能力時,產生的后果將不可估量,地球只有不到30%的土地面積,人類的數量卻不斷攀升,世界氣候變暖,各地出現地址災害,這都是自然在給我們人類警告。繼續的濫用資源,后果將是沒有適合生存的土地。
一種公用的產品,任何人都能無償使用,結局就是過度的濫用,使得這個產品被破壞或者消失。生態系統的服務價值目前還沒有歸入經濟價值的范圍,但是,我們這樣無償的使用它,沒有一個有效的約束機制,那么待它資源耗盡的時候,承擔惡果的還是我們人類自己。生態循環,人類才得以生存、發展,它提供給人類許多的服務,基本都是無償的,像我們呼吸的氧氣,吸收我們呼出的二氧化碳等等。而目前是寸土寸金的居民,大量的種植地、綠化地都被商人們當作賺錢的工具,拿去建房子,適合生態系統循環的土地大面積流失,生態系統得不到良好有效的循環,那就只能越來越差,對人類的服務相應就會越來越少,所以,采取特殊手段對各類生態系統的生態價值進行數值計算,可以量化土地利用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土地使用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結合起來,制定出合理的土地使用規劃,對土地合理的開發使用,實現可持續發展,這就是研究土地資源生態價值的最終目的。
2實現土地資源生態價值的對策
可持續發展,最求的是一種長遠的發展,并非只顧眼前利益,在自然資源經濟價值上,我們要知道他的生態價值,土地生態價值觀要深入人心,這樣對于我們爭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能起到積極作用。要把這種生態價值變成人類在日常生產工作當中的指標,圍繞它,去體現它的價值,建立以個良好的制度,讓環境資源的生態價值得以成為一種資產,并對它進行管理,讓它不再是公用產品,下面將提出一些實現這一目標的建議。
2.1首先應當建立清晰的土地生態產權制度
量化土地在生態系統里起到的作用,量化后的價值也是一種服務資產,他是以無形的形式出現的,在環境質量和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上體現出他的價值,這種資產要進入經濟活動當中,將它的資產價值釋放出來。只有體現了他的資產價值,在實際生活工作當中才能建立良好的生態產權制度,去保護土地的使用。生態產權不清不楚,生態資源的社會在生產與普通商品的生產是相分開的,生態價值沒有借助普通商品的價值去體現它的價值,最終使得少部分人是從破壞生態環境當中獲利的。這樣的破壞是資源的枯竭、環境的破壞、生態平衡的打破。國家要可持續發展,對生態資源進行有效管理是必須的,建立一系列生態產權的劃分、使用、保護機制。從市場調控方面來看,國家征收生態使用稅等等手段,可以使得外部成本內部化,約束和規范生存者將生態資源納入經濟規劃項目內,國家還應提倡適度消費,對廢物的再利用,鼓勵扶植一些環保企業。
2.2建立土地生態補償機制
要是土地這一環境資源成為生態資產,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是必須的,將生態保護外部性的內部化,對于生態保護投資者給予相應回報,鼓勵生態保護。生態補償機制是讓生態受益人對與所獲得的利益付出相應的費用,用以對生態的維護和保護。在實踐中具體形成了三個有代表性的理論,在此只介紹生態資本論。它涉及到生態補償機制。
本文多次提及生態系統提供的服務是一種資源、一種財產,而承載生態價值的載體可以當作是“生態資本”。生態資本包含4個內容:參與社會生產與再生產過程的自然資源;將環境中廢物加以凈化的能力,也就是環境的自凈能力;對生態資源的質量研究再開發的能力,即生態潛力;生態環境中水、空氣、土地等對人類生存發展的效用所必須的資源,即生態環境質量。生態系統的價值就是在對人類生存發展所起到的作用當中體現出來的。生態資本的升值,最終會遏制生態破壞行為,當生態投資者得不到相應回報,這樣的公益事業就會停止,所以建立生態補償機制能夠實現生態保護外部性的內部化。在土地方面,土地使用者在對其進行開發前要對其使用該土地進行支持費用,政府能通過稅收讓生態資產的受益者感受到生態價值的重要,而對在開發當中保護生態環境的開發者進行補償,對破壞的給予處罰,通過土地生態補償機制,能夠有效保護土地生態環境,讓土地得以持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