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建筑工程
隨著全球經濟的迅速發展,環境問題越來越不容忽視。縱觀全球性環境問題,能源問題成為世人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它同樣也是社會可持續發展主要的制約因素之一。為了實現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解決能源問題成為當前需要予以重視的頭等大事。對相關數據的研究發現,全球總能耗中約有25%—40%為建筑能耗。因此,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能耗成為了解決當前能源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為了實現建筑節能、環保建設的目標,綠色建筑應運而生。與此同時,伴隨著綠色建筑的施工管理的相關優化策略也備受關注。
一、綠色建筑的實質內涵及相關要求
通常情況下綠色建筑又被稱為節能建筑或可持續發展建筑,其實質主要內涵包括以下三點,首先是指建筑對環境沒有危害,其建設及存在是人、建筑與環境三者的和諧共處、共同發展;其次是指建筑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環境現有的自然資源,通過利用新型能源、循環材料等方式以降低建筑對環境所造成的負擔,最大程度地節約能源;最后是指為人類生產生活盡可能地提供健康、安全、舒適性良好的空間的同時保證環境的基本生態平衡不遭到破壞。為了實現上述建筑節能的目標,要將綠色建筑、節能減排的思想充分貫徹到施工過程中,這就必須從減少建筑材料、各種資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等方面入手,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節約材料、用水,降低噪音、震動的污染,以減少施工對環境的影響。在建筑設計時,要以建節能環保和安全舒適為設計原則,從源頭上實現綠色建筑施工圖設計。施工過程中,施工管理人員要嚴格按照環保節能的施工圖紙進行施工,遵守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的相關要求和規范,落實建筑節能的施工工序,設立質量控制點,減少污水排放及揚塵污染,在科學合理施工的情況下保證施工工期,以實現綠色建筑施工管理。
二、綠色建筑施工管理的相關措施
根據相關調查研究顯示,人類對自然資源及環境影響最大的生產活動之一包括建筑施工。二十一世紀,人類面臨世界人口劇增、自然資源的日益枯竭等生存危機的挑戰和威脅,對綠色建筑的重視程度也逐漸提升。實現綠色建筑的相關措施概括起來為以下幾點:(1)減少各種資源、材料和一次性能源的使用;(2)在結構允許的條件下,推行可循環利用材料的使用;(3)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對周圍環境的不利影響。為了實現綠色建筑,在施工管理過程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
1.墻體、門窗安裝及保溫屋面施工管理。
1.1綠色建筑墻體施工。空心磚承重墻為綠色建筑一般所采用的墻體,即可節約材料有課提高墻體的保溫效果,同時在在必要情況下可采用新磚在墻體外部進行堆砌。墻體保溫層的施工管理是綠色建筑墻體節能的核心環節,為提高墻體節能性能、降低墻體能耗,施工時可在墻體外側或內側設置保溫層。在墻體節能施工過程中,需綜合墻體的保溫、抗震、開裂、熱值和滲漏等多種因素進行仔細分析,根據施工圖紙所規定的施工工序進行空心磚堆砌的施工,為了確保砌塊均勻整齊要嚴格對空心磚的位置進行排列,施工時對發生集中應力變化處的墻體和梁柱和砌塊交接處的施工質量進行重點控制,確保砂漿以及砌塊的施工質量,全面提高墻體的施工質量。
1.2門窗安裝節能。建筑能耗損失最大的部位即為門窗部分,它同樣也是綠色建筑節能施工管理的重點環節,解決門窗節能問題需要的首先考慮的是如何降低門窗的傳熱系數并提高門窗的密閉性。在綠色建筑施工中,多采用高分子聚合物以及毛氈進行填充來實施門窗密封設置,在十分必要的情況下則可采用彈性材料對門窗進行密封施工。除了用于防偷防盜之外,門窗還應該具備足夠的隔熱保溫功能,綠色建筑為實現其真正意義就必須提高門窗的隔熱保溫效果。提高綠色建筑門窗的保溫隔熱效果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將石棉板或高分子聚合物等隔熱保溫的材料添加倒門窗內部。同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綠色建筑中應盡量廢除金屬材料門窗的使用,大力推行復合材料門窗。
1.3保溫屋面施工管理。綠色建筑的屋面保溫施工同樣也是綠色建筑的施工重點,屋面節能施工管理措施中最重要的是注意保溫材料選擇,切勿選擇干密度過大、耗熱系數高的保溫材料,否則將導致屋面厚度變大、承壓過重。屋面節能的主要實現方法是在使用高效保溫材料的同時,也可建造倒置屋面或架空保溫屋面,借助改變形狀的方法以降低其耗熱系數,實現隔熱保溫的作用。
2.建筑施工現場的的材料管理。綠色建筑施工時,為了改善施工環境、減少浪費、提高效益,現場應對水資源和材料等進行嚴格的管理和控制。主要可從下面幾點出發對施工現場的原材料和水資源等進行管理:施工過程中盡可能地使用含有可再生成分的材料;為了實現資源的回收利用,應對現場的廢棄材料進行分類收集、貯存并回收利用部分可循環使用的材料,同時應在施工現場建立廢棄物的回收系統;盡量減少施工期間的用水量,安裝的設備和器具要滿足節水、小流量的要求;在現場設置雨水、污水收集、沉淀處理池,上述水源經過處理后可用于沖洗車輛、降塵、灌溉等;應對基礎施工階段的地下降水進行有效的利用;應在現場安裝水表等儀具用以監視水的用量等。
3.預防和治理建筑施工污染的措施。施工現場防治污染的措施主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1)施工時的泥漿控制。基礎和土方工程均可導致泥漿污染,這種污染的防治有兩條途徑,一是通過具體工藝減少污染;二是采取人工措施做到及時的固結泥漿,防止泥漿流出場外后污染道路、市政工程等。嚴格遵守城市環境衛生的相關規范,為防止進出現場的車輛攜帶泥漿上路,應在場地出口設立沖洗處對其進行沖洗。(2)施工揚塵的控制。在施工現場較易發生揚塵問題,特別在大風和干旱的天氣時揚塵尤其嚴重。施工現場應對揚塵源進行處理和防護,造成揚塵的主要來源有:土方施工揚塵、拆遷、現場攪拌站以及裸露場地上易飛揚、易散落的細顆粒散體材料存放和運輸等。針對上述現象,施工現場可采用設置圍檔、淋水降塵等措施來減少揚塵。此外,施工場地內要做好石灰、水泥、細砂等散料的保管和存放,對其堆放位置進行合理安排,以避免風吹塵揚導致環境污染的同時又造成材料浪費的現象。(3)光污染和噪聲的防控。施工過程中最大程度地減少和消除電器焊等發出的亮光,可以采取的措施修建施工圍護等。噪聲主要來源于是施工過程中的運輸車輛和建筑機械的運轉,建筑施工噪聲的特點是時間集中,位置多變。另外,建筑設備陳舊,安裝不當且缺少必要降噪手段都可能造成噪音污染,對附近居民的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同時,施工單位應盡量避免夜間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