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衛生檢驗論文
作者:楊勝園 于軍暉 楊慧仙 陳云生 華單位:南華大學
現代社會的發展依靠新的發現、發明、研究和創新,其中創新是核心,創新的實現取決于人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因此,時代向現代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人才。衛生檢驗專業是我校的特色專業之一,繼蘇丹紅、三聚氰氨等事件后,國家質檢部門提出了“質檢工作必須始終堅持改革創新”,對從事檢測的工作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檢驗技術人才是衛生檢驗專業教學改革的主要目標。如何對衛生檢驗專業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如何建立起創新性實驗教學模式實現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值得深入探究并實踐的問題。本文在總結多年實踐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得出以下幾點體會。
1樹立創新教育觀
創新教育就是要樹立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精神、增強創新能力,是指依據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對人的要求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的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是以培養學生創新人格和創新能力為主要目標的素質教育[1]。它在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造力,使學生學會進行創造性和批判性的分析問題,在多元環境中能獨立思考和協同工作,為學生終身學習、終身創造打下基礎。高等教育法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高等教育工作者應該樹立創新教育觀,把創新教育融于教學理念中。
2創新性實驗教學模式的基本涵義
創新性實驗教學模式是創新教育在高等學校實驗教學中的具體運用,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學模式。創新性實驗教學模式旨在通過創新性實驗教學,對學生施以全新的教育和影響,使之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能夠善于發現和認識新知識、事物、方法,掌握其中蘊含的規律,具備相應的實踐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質基礎[2]。創新性實驗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的新型實驗教學模式,實現了實驗教學活動由教向學和教師地位由教向導的轉變,實驗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的基礎上,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3創新性實驗教學模式在培養創新型衛生檢驗專業人才中的應用
3.1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思考
一個人的創新意識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得到增強,在創新性實驗教學過程中,應著重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引導學生對實驗內容、實驗方法、實驗手段等進行創新性思考。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造力,使學生學會進行創造性和批判性的分析問題。要做到這點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有意思的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的思維訓練,培養觀察能力;在實驗操作技能的訓練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辨別能力。在衛生檢驗專業的實驗教學過程中,在講解實驗操作時,特別注意講解實驗的原理,要求同學對每個實驗步驟,每種加入的試劑的性質、作用都要了解的非常清楚,同時要求學生養成注意觀察實驗現象的好習慣。在進行操作訓練的同時要進行思考諸如此類的問題如:為何要加入某種試劑,加入該種試劑的作用,除了加入這種試劑外還能用其他的試劑代替嗎?
3.2知識創新是創新能力培養的基礎
創新不是空洞的,總是依托一定的知識和經驗,知識為創新提供原料,創新是知識的轉化與整合,創新需要理論基礎[3]。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嚴格要求學生學習大量的基礎知識及專業知識,了解本專業的發展動態及學科前沿相關知識,掌握真才實學。在教學中要選擇優秀的教材,要介紹優秀的相關專業書籍,做到傳授知識與科學的思維方法相結合;基礎知識與學科前沿相結合;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教師應把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發展個性特長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去考慮,把協調發展上升為一種現代教育觀念。善于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挖掘、發現學生的優點,激發他們的內心情感,激發他們的主動性,使其潛能得到體現,得到發展。
3.3多層次創新性實驗教學內容的選擇
在教學內容創新上必須做到與時俱進,突出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創新教育要求實驗教學必須形成自己的教學體系,要圍繞創新教育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既要注重縱向知識體系的系統性,又要注重橫向知識的相互滲透;既要注意對學生的共性要求,又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既要注意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新的實驗教學體系應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知識潛能,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開發。本教研組組織相關專家經過認真篩選,新編訂了衛生檢驗專業理化檢驗實驗教程,在該書中不僅選擇了些經典的驗證性實驗保證學生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同時安排了不少綜合性實驗讓學生從中學會系統思維的能力,還安排了一些能展示個性特長的創新性研究型實驗,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特長進行選擇。本教研組提出,開展實施的“一個體系,三個階段,五年不斷線”的創新型實驗教學模式在使用后得到了學生及專家的一致好評。該教學模式獲得學校教學成果一等獎的肯定及省教學成果獎的肯定。
3.4創新技能的培養是創新能力培養的關鍵
創新體現的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能力,需要各種基礎能力為保障。大學生要真正地具備創新能力,就必須具備很強的綜合能力,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思考和學習的能力,這些要靠不斷的思考與學習來獲得。因此,作為教師,應該幫助他們腳踏實地地從具體工作做起,讓他們在具體的實踐項目中,各項能力得到提升。本教研組以科研為載體開展了“研究創新性實驗”,科學研究是設置“研究創新性實驗”最大的平臺。也是學生作“研究創新性實驗”最好的課堂。它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自我設計能力以及提高綜合素質的高層次實驗。在衛生檢驗專業最后一階段的實驗教學中讓學生進行創新性實驗研究,有專門的教師作指導,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的提升和創新思維的綜合訓練。
4提升自身素質能力,建設創新力強的師資隊伍
沒有創新力強的教師,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只能是一句空話。國外教育實踐證明,教師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方面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4]:首先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創造性人格特征。具有創新能力強的教師可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學生,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從而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造就學生創造性的人格特征。其次,教師在與學生近距離的接觸中能及時發現學生思想上的缺點如:過分的從屬性、依賴性和思維的惰性,并及時糾正。另外,教師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動機。創造活動和其他任何活動一樣,都以動機的形成作為動力。教師可以通過有效的手段、方法,激發學生創造性動機的形成和發展,如:在課堂上通過精心講授使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幫助學生獲得獨立解決問題的必備知識結構與技巧,激發起學生的創造熱情,調動其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認知內驅力;或者是在一定范圍內適當開展創造活動競賽,激發學生自我提高的內驅力。最后,教師的創新能力強,更善于指導學生的創新性實驗研究,更善于在教學的全過程根據自己探索多年的積累,給予學生傳授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