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語言文化
20世紀初,現代語言學奠基人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認為,語言是一種表示意念的符號體系,是一個社會集團使用的代碼。語言不是自然現象,也不是個人現象。語言作為一種社會現象,隨著社會的產生而產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語言與社會具有相互制約和相互依存的關系。語言這種社會現象,與其他的社會現象又有區別,它既不同于工廠、商店、生產工具,也不同于法庭、宗教、道德,它既不是經濟基礎,也不是上層建筑。語言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它不直接生產物質財富,也不為某個階級、社會制度獨有。語言是適應社會交際的需要而產生的,它一視同仁地為全社會服務。
列寧說:“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這也是語言最本質的屬性。各個領域的社會活動過程也都是交際和交往的過程,人們在物質生產、精神生產、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的交際和交往都要借助語言這一工具才能進行。語言是不依賴于其他交際手段而獨立存在的交際工具,它的服務領域伸展到社會活動的每一個角落。每一種語言符號是有限的,但是人們可以按照一定的規則或模式生成各種不同的詞語或句子。人們借助語言保存和傳遞人類文明的成果。語言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沒有語言也就不可能有文化,只有通過語言才能把文化一代代傳下去。語言是保持生活方式的一個重要手段,幾乎每個文化集團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語言是在自己特定的環境中,為了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所以各種語言所在的環境必然會在語言上打上烙印。另外,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媒介,因此,它必然會對政治、經濟、社會、科技,乃至文化本身產生影響。語言這種文化現象是不斷發展的,所以,只有擺在時空的環境里才能全面地、深入地了解語言與自然環境及人文環境的關系。
伴隨著我國城市化的不斷展開,在高速的城市化進程中,以新媒體為平臺的當代“熱詞”不斷涌現,迅速覆蓋了多種傳播途徑,成為我國城市生活中的極具代表性的語言現象。熱詞即熱門詞匯,反映了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在一個時期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和事物,具有時代特征。
以熱詞為坐標度量我國城市化進程不失為一個有益嘗試。高速城市化中的社會結構、文化的變化與熱詞的形成互為表里,二者構成了一個獨特的語言生態關系,具體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借助新媒體的傳播平臺,逐漸脫離傳統傳播路徑中的鄉土漢語的環境
熱詞傳播的途徑多數通過網絡媒體,主要是聊天工具、自媒體等傳播形式。如2006年以來的主要熱詞像微笑姐、犀利姐、淡定姐、淡定、凡客體、回音體、沖涼死、微愛情、微動力、微革命等等。尤其是在依托于手機等移動終端而形成的新興自媒體的出現,建立在現代信息環境之上的熱詞表現出超強的傳播能力。熱詞的定義其實就是來自于網絡搜索的一個概念。就信息性質而言,熱詞當屬網絡熱詞,是現代城市文化的產物。因此,就其傳播方式來看,它已經逐漸脫離了傳統鄉土漢語的傳播途徑,特別是底層漢語的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播范圍和效力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這種同鄉土漢語的距離關系值得探討。傳統的傳播途徑下所產生的詞匯的傳播能力遠遠低于網絡熱詞。尤其是那些全國范圍內傳播的熱詞,能夠打破地域限制,超越空間與文化的界限,獲得廣泛的認同,則是當今城市化進程的社會同質化的表現。對比于幾年前在東北地域影響廣泛的二人轉,同樣草根屬性的傳播的環境,但其影響力主要建立在劇場小眾傳播之上,只有借助于電視等傳統媒體才能取得廣泛的影響。其鄉土屬性同時限制了它在更廣泛的城市范圍內的傳播能力,在傳播的能力上與熱詞相比弱了很多。例如“山寨”一詞,山寨本意指盜版、不正規的。山寨手機、山寨手表、山寨建筑、山寨娛樂,現在還發展出來“山寨愛情”等詞匯,越來發展出其獨特的生命力。“雷到”“雷人”成為2008使用頻率最高的網絡流行語之一。還有“??rdquo;,曾被形容為“21世紀最風行的一個漢字”。
二、熱詞語言現象背后的城市化社會痕跡
當代熱詞的主要語言特征分析:新詞語是語言現象,也是社會現象的反映。作為社會變化的放大鏡和顯微鏡,新詞語在凸顯語言動態變化的同時,也凸顯了社會生活中“動”的一面。
(一)熱詞的語音形態上具有三音節化、諧音、疊韻,使用范圍的小眾化等特點
特別是介乎于口語和書面語之間,表現出努力掙脫規范的書面語的限制的特征。如“I服了you”,“BB”,“886”,“最in”,“最out”,“感覺很high”,“糾結”等等,語用特征是混雜和易變。熱詞的出現是對語言穩定性的一次沖擊。它既豐富了漢語詞匯系統,但同時也打破了漢語固有的語法系統。很多熱詞不符合漢語語法規范的用法,現在卻正在大量產生,如“被XX”、“很X很XX”等,常見到“被離婚、被自愿、被釣魚“很好很強大、很酷很爺們”等,而且符號的選擇與使用更加隨意。
(二)新熱詞語所反映的城市化進程的社會與文化痕跡
熱詞格式創新是新形態的社會關系的紐帶與表現,它逐漸成為熱詞使用主體,表達城市化的生存境遇,政治問題、人性視角、社會正義需求等的主要手段。尤其是民生相關問題的強化和率性表達、趣味十足的具有明顯的草根屬性。
1.熱詞的產生反映了多元化的廣泛的城市生活狀態,說明社會社區化、族群化的普遍存在
(1)體驗人生,分享快樂。例如:“月光族、抱抱團、曬曬族、閃玩、宅男、宅女、驢友”等等,是以獨特的方式享受生活的各種人群。
(2)樂觀向上,勇于開拓。例如:“閃婚、輕熟女、三不女、牛奮男、奔奔族、飛魚族、樂活族”。
(3)生活被動,內心壓抑。例如:“剩女、寂寞黨、車奴、房奴、卡奴、孩奴等等”反映出當代人生存所面臨的壓力和無奈。
(4)安于現狀,消極處世。“蝸居、裸婚、釘子戶、啃老族、賴校族、躲貓貓”。
2.熱詞的產生反映了當代人快速的城市生活節奏,語言的簡潔明了成為發展趨勢
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時間就是效率,時間就是金錢,突出地表現在一些使用頻率高的固定短語的簡縮形式上。如“微博、脖主、非典、閃離、歐了、BT、520、富二代、官二代、交強險、經適男、1314、十五細則”等等,可以看到的是,2011年,由于微博等新的社交網站異常火爆,出現了許多熱及一時的詞匯,比如“信不信由你,我是信了”,再比如“神馬都是浮云”,不過都不如“hold住”運用得廣泛。因為這些流行語只是針對一些具體的事件所作出的反映,由于太長或其他的原因可能不太適宜傳播和發散,都只是紅極一時,這體現了這個時代“來得快,去得也快”這樣一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