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管理相關
水資源是影響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物資之一,是生產生活不可缺少的寶貴資源。隨著人口的增加和國民經濟的發展,水資源短缺已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重大資源環境問題。我國現階段水資源問題令人堪憂。我國600多個城市中,400多個城市存在供水不足問題,其中比較嚴重的缺水城市達110個,全國城市缺水總量為60億立方米,影響工業產值2300億元,農業灌溉每年缺水達到300億立方米,直接影響糧食生產穩定和發展。目前,50%的地下水被污染,70%以上的地表水屬于四類以上的水質,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嚴重。此外,地下水超采引起的環境問題日益突出,部分地區出現海水倒灌,如華北地區形成的地下漏斗世人矚目。
上述問題的解決,一靠科學技術,二靠管理規劃。但在我國現階段,管理的作用常常受到忽視,科學合理的管理所起到的作用有許多是單憑技術無法實現的。而且科技的發展推廣,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管理的制約。合理利用水資源,科學管理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國外一些國家特別是一些發達國家在這方面積累的經驗和一些頗見成效的做法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以下將在行政政策、法律法規、價格調控、宣傳教育等幾個方面,介紹一些其他國家在水資源的管理方面的做法和經驗。
1 政策管理
政府制定的相關政策在水資源的調配、使用、管理、保護等方面都起著控制、監督、規范、協調的作用。合理的政策能從國家社會的長遠利益出發,從宏觀上充分發揮遠瞻性,兼顧全局。
1.1 政策的指導調節作用在一些規模大、周期長的規劃建設和工程項目中尤為突出
以跨流域調水為例,由于跨流域調水是一個系統工程,相對于長期的社會效益,短期經濟效益不太明顯。因此,國家在制定調水政策時,政府應對此類工程的投資給予較多優惠鼓勵政策。例如美國,政府對防洪、環境保護項目直接給予撥款;對灌溉項目實行40~50年的無息貸款;對發電、供水等綜合效益的項目實行長達50年的低息貸款,且建設期免息。另外,政府還會根據需要,授權工程建設部門發行各類債?懷錛?ㄉ枳式?以及通過征收受益地區和受益行業調水建設基金等形式籌集建設基金。
在跨流域調水運作中,許多國家還對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給予了高度重視。美國政府對跨流域調水工程從規劃設計到運行管理的各個環節均投入大量財力與人力,就調水工程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廣泛而深入的分析研究,制訂各種行之有效的對策措施,防止和處理一些可能出現的不利影響,使工程的最佳環境效益得以實現。俄羅斯政府針對調水工程對環境有利的與不利的、直接的與間接的、短期的與長期的、暫時的與積累的、一次兩次的與多次的相互影響,進行深入研究與反復論證,以期消除環境隱患。
1.2 政策對開發和推廣新技術所起的促進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從很大程度上講,新技術的發展取決于國家的政策。美國加州政府限制農用電電費,農業用電每千瓦時只有0.08美元左右(合人民幣0.7元),就為節能高效的農用機具的推廣鋪平了道路。從而使世界先進節水灌溉技術在加州都得到了較好應用。
1.3在水資源的使用方面,合理的政策措施對緩解用水緊張,解決資源相對缺乏的局面,厲行節約也可以起到積極作用
在城鎮生活用水方面,美國政府在1992年為全國家庭用水固定裝置的用水量規定了統一標準,并取得成效。這項措施使家庭用水從每人每日291L下降到204L,削減了30%。同時推廣家庭供水循環系統,所用的水有5%取自下水道,提高了水資源的重復利用率。
為了提高整個社會的用水效率,美國、以色列等國,廁所沖洗、園林和農田灌溉、道路保潔、洗車、城市噴泉、冷卻設備補充用水等,都大量地使用中水。
為了有效利用中水,這些國家在上水道和下水道之間,專門設置了中水道。為鼓勵設置中水道系統,政府制定了獎勵政策,通過減免稅金、提供融資和補助金等手段大力加以推廣。
從上世紀80年代起,日本政府也大力提倡使用中水。此外,積蓄雨水、利用雨水是日本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近年來積極推行的節水政策。在日本,人們把雨水引入到中水道里,供沖洗廁所等使用。與中水道、工業廢水處理場相比,雨水利用設施的有利之處在于規模小技術處理簡單、維修容易,而且水質較好。目前,東京都、大阪府、福岡市、千葉縣、香川縣等不少地方政府都相繼制定了條例,通過各種辦法積極促進對雨水的利用。
2 經濟管理
經濟手段和價格杠桿作為一種重要的調節方式常常能夠自發地協調各種資源的配制和使用,彌補政策管理的滯后。各國政府在處理水資源問題時也不無例外地將其作為一種必要手段。以下是其他一些國家在價格調控方面的一些做法。
美國東部水資源較為豐富,實行累退制水價制度,大水量用戶水價低,小水量用戶水價高。對于居民生活用水,一般采用全成本定價模式,對于農業灌溉用水則采用“服務成本+用戶承受能力”定價模式。美國西部地區,如加利福尼亞州,由于水資源十分緊缺,服務成本定價模式和完全市場定價模式較常見。同時,美國水費中一般都包括排污費。
英國水價(包括居民生活、工業和農業灌溉用水價)的制定是在充分考慮用戶承受能力的基礎上,完全按市場經濟條件下投入-產出模式進行運作,以確保回收成本,并有適度盈余。國家只是對水價制定設定一個價格上限,進行宏觀調控。采用全成本定價模式,其水費由水資源費和供水系統的服務費用構成,后者包括供水水費、排污費、地面排水費和環境服務費。
法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程度極高,水資源豐富,且開發利用程度高,國家財政具備較大的財力來調控水價或對農業用水給予補貼支持。法國水價構成中包括水資源費和污染費等項稅款,實行水費和稅費相結合的雙費制度。居民生活用水水費采用“邊際成本+承受能力”的定價模式,而工業用水和農業灌溉用水水費采用“服務成本+承受能力”定價模式,但后者因以水稅的方式收取了水資源費和污染費,實際上也是采用了“全成本+用戶承受能力”定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