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體育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已成為當今中國社會的主旋律。這表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已經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成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體育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是促進社會發展與社會進步的一種積極健康力量。研究和探討體育社會功能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這對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和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大的現實意義。
1體育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因素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一個全面,系統的目標,有其豐富的內涵、底蘊和外延。讓全社會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是和諧社會的核心內容。
“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和諧社會的六大特征。豐富的物質基礎,公平與正義的社會原則,以人為本的國家行政機關,全民族較高的健康水平是和諧社會的四大基石。體育是現代人類增進健康、提高全民素質、促進人與人溝通的載體,它既是提高人的全面發展和和諧社會建設的一種基石,又是推動建設和諧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2體育社會功能具有豐富內涵
2.1體育社會功能與時俱進
體育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出現和演進的。建國以來,特別是經過改革開放的不斷探索實踐,我國已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學校體育、社會體育和競技體育完整的體育體系。體育的社會功能與價值也與時俱進,不斷地被開發和利用。體育已完全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從婦嬰保健到延緩衰老長壽;從提高人口素質,改善生活質量到提高運動技能水平,振奮民族精神,都與體育緊密關聯。體育在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所產生的作用經過長期的積淀,形成了“健康、教育、娛樂”三大社會功能。
2.2體育社會功能是在體育活動中的不同層面衍生出來
“健康”是體育的本質功能。體育的本質是自我“創造”,通過人們的自身行為改變自己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有意識、有目的地增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的實踐活動。以達到人的全面、自由、和諧的發展。“教育”是體育實踐活動在思想層面衍生出來的功能。體育不僅促進身體健康發展,實現生理上的自我超越,而且還象征著自我精神的超越與人格的健康完善。同時體育活動中的相互溝通,增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團結,提高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娛樂”是體育實踐活動中感受層面衍生出來的功能。競爭性是體育游戲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體育競賽的魅力所在,不管是集體項目還是個人項目,競賽性、觀賞性以及比賽的不確定性都能刺激參與者去奮力拼搏,觀賞者遐想無限,使人的情感得到升華。
3體育社會功能對和諧社會建設的作用
3.1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質
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質,這既是我國體育工作的重點,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基本保障和必然要求。1995年國務院頒布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明確提出了到2010年的奮斗目標是:“努力實現體育與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協調發展,全面提高中華民族的體質與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全民健身體系。”在政府的倡導下,全民健身運動已得到廣泛開展,體育人口比例逐年提高,群眾的體質和健康水平進步明顯。但同時看到,當前群眾體育活動和人民健康水平還存在著三方面突出問題。一是發展不平衡,城鄉差別大,經濟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差距大;二是我國老齡人口比例逐年上升,已進入老齡社會,老年人的健康和體育運動已成為了一個社會問題;三是部分人群缺乏對體育的認識和體育鍛煉,加上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環境等多種因素,“富貴病”和“亞健康”的人群不斷增大。各級政府必須把全民健身列入社會發展和國家建設目標,增加社會體育投入,增加體育場館設施建設,全面實施全民健身計劃,深入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努力提高全民族整體健康水平。
3.2發展體育文化,為和諧社會提供精神支撐
現代體育已成為人類精神文明的一種體現,中國的體育文化,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同時又作用于這種政治和經濟。當前體育文化的建設和發展要把握好兩個重點:
一是加強宣傳教育工作,從正面擴大輿論影響,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境界,理性對待體育運動中出現的各種的問題。
體育運動培養著人文精神和人文素養,我們要在全民健身運動和各種體育比賽活動中,弘揚民族體育精神,積極宣傳和諧思想,使群眾的思想境界從體育運動中得到升華,和諧思想深入人心,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使之轉化為建設和諧社會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二是注意發揮體育文化對社會不良文化的排異功能。
改革開放已來,社會主義文化在人民的精神生活中已占據主導地位,這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有力精神支撐。
因為體育文化在健康本質上與不良文化的根本對立,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有效的控制手段,引導其成員參與到健康的體育文化活動中來,改變落后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用先進的文化去占領思想文化陣地,從而排斥不良文化的存在與發展,促進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支撐。
3.3發展體育產業,為和諧社會增強物質基礎。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以社會生產力的充分發展為物質基礎,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發揮體育的社會功能與作用,既可滿足人民群眾的日常文化需求,又可促進體育產業的發展,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增長點,增強建設和諧社會的物質基礎。當前體育產業正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隨著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加快,國民經濟的穩步健康快速發展,全國的人均CPD已超過1000美元,人民生活日益提高,收入增加,為人們參與體育活動創造良好的經濟基礎,也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但是我國體育產業的市場機制還未完善,管理上還存在不少問題。當前發展體育產業,必須突出解決以下幾個問題。一是明確確立以人為本的觀點,在群眾性體育運動這個平臺上開展多種經營服務;二是以發展高水平競技為重點,力爭多辦重大的體育賽事。三是加大科研和產品的開發力度,創造優質的體育品牌,提高在國際上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