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生態建設論文
內蒙古五角楓自然保護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主要保護五角楓、榆樹疏林草原生態系統。保護區較完整地保留了科爾沁沙地生態系統的基本結構,能夠全面反映科爾沁沙地自然景觀;這里是白鸛等珍禽的主要繁殖地;也是內蒙古國家級科爾沁珍禽自然保護區及其東南部廣大地區的生態屏障。五角楓自然保護區位于科爾沁沙地北緣,由于基質松散、生態脆弱、人為活動頻繁,生態系統一旦遭到破壞,則向東威脅吉林省,向南引發科爾沁沙地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直接影響科爾沁珍禽自然保護區和向海自然保護區,因此加快五角楓自然保護區植被恢復與建設意義重大。
一、保護區自然資源概況
1、土地資源
保護區土地總面積21840公頃,其中林地面積19868.6公頃,非林地面積1971.4公頃,分別占保護區土地總面積的90.97%和9.03%。在林地面積中,有林地面積為6758公頃,占林地面積的34.01%;疏林地面積5900.8公頃,占29.7%;灌木林地面積744.5公頃,占3.75%;未成林造林地面積45.8公頃,占0.23%;宜林地面積6419.5公頃,占32.31%。在非林地面積中,農地面積1534.7公頃,占77.85%;水域面積72.5公頃,占3.68%;其它土地面積364.2公頃,占18.47%。
2、野生植物資源
保護區植被以五角楓、榆樹疏林為主,西伯利亞杏灌叢占有一定比例,羊草、大針茅、胡枝子、隱子草及半灌木野苜蓿等植物種類廣泛分布。保護區內高等野生植物約71科、235屬、400種(包括變種及亞種)。其中菊科植物種數最多,禾本科植物次之,豆科、薔薇科、藜科、百合科、莎草科、蓼科、毛茛科、唇形科和十字花科等植物種類均在10種以上。具有較大經濟價值或藥用價值的植物有五角楓、榆樹、草麻黃、甘草、西伯利亞杏、山丹、地榆、白蘚、芍藥、苦豆子、酸模等100多種。值得一提的是,這里分布有全區罕見、集中連片的天然西伯利亞杏灌叢和草麻黃。保護區有珍稀古樹五角楓及古王府園林。五角楓古樹分布在巴彥吉魯和,據推測樹齡有300多年,胸徑達1米。古王府園林分布在代欽塔拉的圖什業圖王府遺址中,這里的古樹雖已歷經百年滄桑,但長勢良好,繁茂蔥郁,它們或挺拔、或依偎、或匍匐,形態各異。
3、野生動物資源
保護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生態環境,為眾多野生動物的棲息、繁衍提供了良好條件,尤其是大片濕地的存在,為遷徒鳥類提供了理想的集散地,分布在沼澤周圍漫坨沙地上的五角楓、榆樹疏林成為白鸛理想的筑巢場所。根據考察統計,保護區內脊椎動物有28目、59科、194種。
4、旅游資源
保護區獨特的生態環境和悠久的歷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這里有大漠的粗獷,也有湖泊的恬靜;有獸語鳥鳴的喧囂,也有森林的靜謐幽遠;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有遠古人類文明的足跡,這些為保護區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二、保護區評價
1、保護區價值
保護區地處科爾沁沙地最北緣、大興安嶺東南、霍林河東岸,自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生態環境條件相當脆弱。區域草原植被、沙地、濕地、五角楓、榆樹疏林和西伯利亞杏灌叢種群分布廣泛,自然景觀優美獨特。因此,建立自然保護區,對于保護五角楓、山杏、榆樹草原生態系統,以及白顴、金雕和草麻黃、甘草等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維護區域生態平衡,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1)生態價值
①防風固沙、保持水土。保護區內分布的五角楓、榆樹疏林是科爾沁沙地植被的頂極演替群落。五角楓和榆樹是適宜在科爾沁沙地上生長的為數不多的喬木樹種。其高大的冠幅和龐大的根系在防風固沙、保持水土方面,具有其它灌木和草本植物不可替代的作用。保護好這一生態系統,對預防和減少沙塵暴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②調洪蓄水、涵養水源。保護區位于霍林河東岸,多為漫坨沙地,大小湖泊廣泛分布。一方面具有強大的蓄水能力,另一方面也成為霍林河泥沙的主要來源之一。保護好這一地區的植被,就會減少霍林河的泥沙含量,同時增強其調洪蓄水的生態功能。
(2)社會價值
保護區位于科右中旗巴彥胡碩鎮東北,111國道縱貫其中。加快恢復和保護這一地區植被,對于美化環境、凈化空氣、加快小城鎮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3)經濟價值
促進保護區內植被的恢復,增加保護區內動植物的種群數量,可為地區可持續發展提供物質基礎。保護區的建立使沙地五角楓疏林得以有效保護,森林、沙地和濕地交替分布的獨特景觀得以保存,珍稀鳥類的數量將大幅度增加,地區知名度將大大提高,這勢必會帶動當地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從而使擴大就業和人民增收成為可能,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
(4)科學價值
五角楓、榆樹疏林是科爾沁沙地的頂極演替群落。保護區內保存完好的疏林生態系統對于研究科爾沁沙地植被分布及演替規律,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另外,五角楓和榆樹是科爾沁沙地現存不多的鄉土喬木樹種,對其進行生態學研究,在防沙、治沙、造林等方面具有現實意義。
2、保護區評價
(1)典型性
保護區有保存完好的天然五角楓、榆樹疏林草原和西伯利亞杏灌叢草原,低濕地草甸植被和大小湖泊鑲嵌分布,構成了獨特的科爾沁草原自然景觀。這里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自然保護優先領域研討會(1992年2月于北京)選定的40處A級保護地點中的第3處(向海———霍林)。
(2)稀有性
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演變,保護區成為科爾沁草原頂極演替群落———五角楓、榆樹疏林的原生地,同時因為高大喬木的存在,這里也成為白鸛等喜歡在高大喬木上筑巢的水鳥的避難所。由于科爾沁草原的人類開發歷史較早,大部分植被遭到了人為破壞,導致草場退化、沙化,草原景觀失去了原生的面貌。然而,在保護區內,由于圖什業圖王府的存在,使疏林受到了保護;加之保護區位于大興安嶺東南,使其有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同時也得到了充足的水分補充,從而使保護區內自然景觀得以完整保留。
保護區較好的水熱條件和優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許多珍稀物種來此落戶,尤其是珍稀鳥類。保護區擁有國家一、二級保護鳥類15種,其中有3種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有2種被列入世界受嚴重威脅的物種。
(3)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