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研究
學生習作難,恐懼作文、排斥作文,可稱得上“談作色變”,而電影采用語言造型、色彩造型、構圖造型、蒙太奇造型等形式的結合,使其具有獨特的魅力,學生對它的癡迷是不言而喻的,一談到電影,學生就興趣盎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另辟蹊徑,把孩子們對電影的似火熱情遷移到作文教學中,讓作文真正成為孩子快樂的呼喊。
一、電影喚醒學生的傾訴欲望
在作文教學中,沒有什么比學生不想寫更可怕的事了。王崧舟老師說:“不想寫,就是言說沖動的冷卻、言說興趣的冬眠、言說欲求的屏蔽,這是作文教學的一切問題中最為本原、最具根性的問題。”而談到電影,學生便如癡如醉,或陶醉于繽紛的畫面,或震撼于精彩的情節,或感動于人物的人格魅力,或癡迷于精彩的對白。他們看了喜聞樂見的影片,總想暢所欲言。
如: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最感人的情景:小強高燒不退,別人都說沒救了。小強的媽媽心痛欲絕,冒著大雨,三跪九叩地來到廟里,不停地向菩薩叩頭,頭上叩出了血,她不知疼痛,仍然叩著……那愛,那情,讓人淚流滿面。此時,老師說:“孩子,這時你最想說什么?”電影給予孩子深度的情感體驗,喚醒孩子沉睡的言語表達欲望。孩子有的說:“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有的說:“為了兒女,母親含辛茹苦、任勞任怨,我母親就是這樣的人。”……此時,交流與傾聽,補充與修改,成了學生自愿的言語表達方式。習作已是東風不欠,瓜熟蒂落的事。老師說:“孩子們,看了這部感人的影片,我們都會觸景生情,想到自己的母親,你想對母親說些什么?請拿起筆,把它表達出來吧!”這一刻,孩子們心中百感交集,母子之情如泉水般汩汩溢出:一封封給母親的感謝信;一首首頌揚母愛的詩歌;一張張祝福母親的賀卡是此時最好的傾訴。習作已是一種表白,一種絮語,一種呼喊。
二、電影搭建學生實踐的舞臺
《語文課程標誰》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電影的大部分素材來源于現實生活,是社會生活的縮影。
基于這一點,習作前讓學生觀看電影片斷,在時空里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幻覺,為習作教學架設一個實踐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學生進入虛擬的“情境”中,可以與電影中的人物“共舞”,然后,引導學生進行角色體驗,學會觀察,體悟生活。
如:截取《幸運星拉拉隊隊舞》中的小片斷讓學生認真觀看,當激情的音樂再次響起,學生的情緒情不自禁地跟著歡快的節奏激蕩起來,愛跳舞的學生已迫不及待地投入到音樂中,膽小的學生看著大部分同學已跳起來也會慢慢地跟著跳……在趣味盎然中,電影音樂為學生與寫作之間構筑起了信息的橋梁。讓學生寫寫自己如何跳舞,旁邊的同學如何跳,心情如何。學生親身經歷,又樂于其中,作文已是水到渠成的事。
曉坤同學寫道:當《幸運星拉拉隊隊舞》視頻的強勁音樂響起時,我情不自禁地隨著歡快的旋律舞動起來,一會兒搖搖屁股,拍拍裙擺;一會兒扭扭腰,甩甩頭;一會兒跺跺腳,蹦一蹦,一副舞王的模樣。再看看膽小的同桌,一個動作做錯了,正不知所措地站著。在我的鼓勵下,他又跳起來了,動作有些生硬,顯得有些滑稽……電影為學生搭建起實踐的舞臺。學生在這個舞臺上盡情體驗,打消了寫作的畏難情緒和怯懦心理,樂于表達,于是一篇篇真情實感的佳作應運而生:《學隊舞》、《拜“星”學藝》、《舞之課堂》……習作成了學生的一種精神享受,一種生命體驗。
三、電影啟發學生寫作的體裁
我開展“電影和文學作品表現力的比較”活動。學生通過探索發現:電影類型與寫作體裁有相似之處。例如:記錄片———說明文,故事片———記敘文,科幻片———想象作文。
電影用鏡頭來說話。鏡頭是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它通過慢鏡、變焦、特寫、蒙太奇、定格、畫外音等手法,引導人們去看作者要表達的內容,并且啟迪人們如何去看。
文章也要采用多種表現的手法才能吸引讀者,震撼讀者。如:倒敘、插敘、懸念、鋪墊、環境渲染等。為了表現某個事物特征,電影常選取一個點來作為拍攝對象。就如寫人的文章,作者常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描寫等方法來勾畫人物的形象。因此,電影的某些創作手法將啟發學生寫作的體裁,使習作化難為易,學生樂于習作。
在寫人、寫事的作文中,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是簡單地把一件事敘述出來,內容單薄,描寫不生動、不具體。我讓學生從影片《E•T•》中找出體現艾利略是個有愛心的人的片段,又讓學生認真觀看艾利略給E•T•送食物的鏡頭,并思考導演是用什么方法表現出艾利略富有愛心的,從而引導學生領悟電影善于捕捉最精彩、最難忘的鏡頭,并通過聚焦鏡頭:人物的動作、神態等來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烘托出人物的品德。學生在作文時,不知不覺地模仿與借鑒電影的創作手法,懂得抓典型事件來刻畫人物性格,并關注細節描寫,使流淌在筆下的角色有血有肉、有靈性。
四、電影閱讀飛揚習作的個性
文學與電影的關系很密切。
文學是電影的藍本,電影是文學的再創造。電影藝術是一種文化,一個人對影視作品的“閱讀、鑒賞和評價”體現了一個人的文化素養。
培養孩子對電影多層面的閱讀、不同的審美情趣,將飛揚孩子的個性。看完一部電影,我讓學生寫觀后感、寫影評和續寫,給片中人物寫信,把故事寫下來或給導演提建議等,這樣,學生的習作能自由表達,體裁多樣,個性飛揚。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