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英語教學
一、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情感因素
人類語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促進人際交往。人際交往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情感。情感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過語言來表達和傳遞,溝通情感、解決情感問題也需要使用語言。恰當、合理地使用語言,有助于溝通情感,增進友誼和相互尊重,改善人際關系。青少年學習英語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學習如何使用英語,根據第二語言習得研究發現,外語學習與真實生活有關,而真實生活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際交往和情感因素。當今社會,既有競爭,又有合作,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態度是目前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積極的情感態度是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生存、競爭、發展的重要能力,英語與漢語有很多區別,對于絕大多數中國人而言,英語是一種全新的語言,在初學階段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困難,因此,學習者必須具有學好英語的積極情感態度,也即應具有學好英語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難的意志,那么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就應千方百計培養和發揮學生的積極情感因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從一開始就有“我能學好英語”的信心,并不斷鞏固這種積極的情感因素在學習英語中的作用。
情感因素不僅與語言有密切的關系,而且還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間接影響語言學習,對外語學習的影響則更加明顯。積極向上的情感、活潑開朗的個性有助于學生積極參加語言學習活動,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強烈的學習動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大膽實踐的精神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果;堅強的意志和較強的自信心有助于學生克服外語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相反,消極的情感則影響語言學習。
如過度的怕羞心理和過于內向的性格不利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過度的焦慮和膽怯心理不利于學生大膽地用英語進行表達。解決情感問題有助于提高語言學習效果。近年來,外語教育研究人員已經就情感態度與外語學習的關系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消極情感如焦慮、害怕、害羞、緊張、憤怒、沮喪、懷疑、厭惡等,都影響學習潛力的正常發揮。與此相反,積極情感如自尊、自信、移情、動機、愉快、驚喜等能創造有利于學習的心理狀態。
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速度和效果的情感因素主要包括下列四個方面:動機、興趣、自信心、和意志。
(一)動機
動機是為學習者提供動力和指引方向的一系列因素,能起維持、推動學習和促進目標的定向作用。
史珀斯凱(Spolsky)認為,動機包括3方面內容,即對待外語學習的態度、學習外語的愿望和為此付出的努力。嘎登(Gardner)認為,學習動機包括4方面內容:目的、學習的努力程度、達到學習目的的愿望和學習態度。例如,在回答學好英語是為了什么這個問題上,有六種不同的答案,其中,93.7%的學生是為了學好語言知識,能和外國人交流;45%的學生為了將來能出國;94%的學生為了爭做“三好學生”,受到家長或老師的表揚;81%的學生為了滿足好奇心;6%的學生則不知道為了什么。據調查的結果表明,前五種學生的英語學習較自覺,主動,成績一般都為優或良,最后一種情形的學生學習消極、被動,學習成績往往不夠理想。由此可見,學生的學習動機既有來自為獲得教師和家長的認可的外部動機,又有源于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望的內部動機。有動機的英語學習,效果好,而無動機的英語學習,往往把英語學習作為一種負擔,學習效果不佳。正確的學習動機會變成明確的學習目的,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指引學生要有正確的學習動機是教師責無旁貸的任務。
(二)興趣
興趣是指個體對某種事物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與情緒狀態。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的興趣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從內容、起因、廣度及持續時間的角度加以分類。根據興趣的內容,可以分為物質興趣和精神興趣;根據興趣的起因,可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根據興趣的持續性,可分為短暫的興趣和穩定的興趣。興趣既是英語教學目的,又是教學手段,是學生積極認知事物和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一種傾向。Gardner認為,對于學習者來說,只有他感興趣的東西才會使他產生學習的欲望和動力。筆者采用問卷的形式對學生的英語興趣狀況進行了調查:71%的學生對學習英語很有興趣,濃厚的學習興趣會成為一種動力,并且總是與愉快的情感相聯系。學生開始學英語時,一般都有著較強的好奇心,會對講英語有一種躍躍欲試的心理。學習興趣往往是在學習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學生對英語感興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93%的學生對英語這種語言感興趣,94%的學生是對教師講授的方法和手段感興趣。當學生對英語產生興趣時,往往也會變成一種愛好。而對英語不喜歡或不感興趣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教材的難度或缺乏趣味;沒有體驗到成功感;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單調,課堂沉悶;教師要求過高,學生負擔過重,常處于焦慮狀態等。實踐表明,學生一旦對學英語產生了畏懼、厭倦的心理,這將給以后進一步的學習設置了一道嚴重的障礙。
(三)信心
自信心是對自己能力和知識水平的肯定看法和自信。具有高度自信心的學生學習成功率相對較大。在英語學習中,教師對學生的信心和學生的自信心是學習成功的一大因素。大多數學生有強烈的獲得他人、集體的信任感的期望,有較強的自尊心,在課堂上的表現顯得比較理性,只有自信心強的學生敢于冒險,在學習中不怕犯錯誤,能大膽地用外語進行交際,不為語言錯誤而感到難堪;在同樣的語言學習環境中,性格內向、自信心弱的人,由于過多地顧及面子,怕出錯,失去許多語言實踐的機會,從而導致了更多學習困難的出現。因此,在學生面前,教師的耐心和愛心猶為重要。
(四)意志
意志是自覺克服困難去完成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意志品質的特征表現在1、自覺性,包括目的性、獨立性、紀律性等;2、果斷性,包括鎮定、果斷、勇敢等;3、自制力;4、堅持性,包括毅力、恒心。學生的特點是自覺性和控制力比較弱,缺乏堅持性。在英語學習上意志比較堅強的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獨立性比較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意志薄弱的學生則常常表現為缺乏恒心,承受挫折的能力差,害怕背單詞、課文,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碰到學習困難時容易喪失學習信心,甚至放棄學習。因此,教師應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