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美術
美術教育的實質是以藝術施教,借藝術來培養智力、創造力以及人性和社會性。重視美術教育,是從目前的應試教育過渡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作為特殊教育學校的美術專業學生均為聾啞學生,理解事物和接受事物有其特殊性。本文結合特殊教育美術教學實踐,談談特殊教育美術教學中的一些具體體會。
一、美術教育的任務和作用
美術教育是培養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規定了學生審美心理結構中的審美感知、審美情感和審美創造等基本能力。審美能力的培養首先應該從審美感知能力人手,因為審美創造所需的內在形式與內在情感的積累,是通過感官對外部自然形式和藝術形式的把握來完成的。其次,通過美術欣賞和美術創作活動,聾生能產生審美愉悅感,豐富審美情感體驗,最終促進其人格的完善。最后,在美術教育活動中,審美創造能力的獲得,會進一步促進聾生審美感知的敏銳和審美情感的豐富與深刻。并且通過教師引導聾生對周圍環境和美術作品的欣賞,在美術活動中自由自在地表達,以及對美術工具和材料的操作,對線條、形狀、色彩、構圖等美術形式語言的學習與使用來進行。在對藝術作品的欣賞與對照中,能夠將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充分調動起來,達到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高度結合。
通過多次具體的藝術欣賞,學生們潛移默化地接受了中外藝術史上優秀的思想傳統與藝術傳統,逐步形成了正確的審美觀點,養成了高尚的審美情操,并深刻地影響自己的信念、意志品格和氣質。利用審美活動的認識過程和教育過程對學生施加影響,從而使學生在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過程中,學會通過審美的方式正確理解世界,認識社會,把握人生,克服殘疾人自卑的心理,促進學生德、智、美素質的全面提高。
二、美術教育的特點
美術教育是學生從事的視覺藝術活動,它有其獨特的藝術語言。如線條、造型和色彩等。并通過視覺形象的塑造,表達學生對周圍生活的認識和情感。因此,在終極目標中就包含了了解美術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并且通過美術符號系統的學習,掌握一定的美術技巧,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特殊教育的美術教學正是充分掌握了聾啞人憑直觀感知世界的形象思維特點及在審美活動中,結合自身美術經驗體會藝術技法的心理特征而開展教學活動的。
美術作為人類的一種認識活動,固然無法擺脫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一般規律,但卻不是從感覺到概念的簡單邏輯過程。它是以具體生動的藝術形象為感知對象、感覺形象,逐漸加深、形成知覺,在知覺形象的刺激下,審美主體情感四溢,突破時空界限,產生豐富的聯想與想象,再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形成審美意象,并做出審美判斷。盡管聾啞人由于知識、閱歷和藝術水平的差別,使其對美術作品領悟程度有所差異,但無論聾啞人還是正常人,在欣賞活動中的思維及心理特征卻是相同的。
因此,特殊教育的美術教學并不是機械而外在地向學生灌輸“標準”鑒賞與分析“結論”,而是充分啟發與調動學生進入欣賞過程,嘗試形象思維,允許“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激勵學生獲得自己獨特的審美體驗。當然這種美術教育也不是排斥理性的神秘活動,而是感性與理性,想象與認識高度交融、統一于意象之中而難以分割。正因為美是人類本質對象化的產物,正因為人類的審美判斷具有相對共同的價值標準,正因為審美活動離不開理性認識,所以在進行美術欣賞教學中,注意選擇思想內容與藝術特征具體的作品,引導學生并教育學生在美術學習中中兼顧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學會從思想性與藝術性高度統一的標準分析欣賞藝術作品,避免形成片面追求形式的唯美主義趣味和只要想不要藝術的“庸俗社會學”觀念,培養學生正確而健康的審美情趣。
三、美術教育的教學方法及要求
美術教育的組織和實施,既要遵循教學法的一般規律,又要契合藝術欣賞的特征來設計教學的程序與步驟。首先加強對美術作品的分析引導,除對欣賞作品所需的背景知識進行必要的介紹外,避免從歸納思想內容到概括藝術特征的程式化教法,緊扣作品本身,從分析意象、情節、造型、色彩、線條到藝術表象入手,啟發引導學生去探索作品在構思與立意上的特點及整體藝術風格和藝術表現方面的特征,使學生真正學習到審美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獨立觀察和欣賞,使他們能夠運用教師所傳授的基本知識和方法沉潛到美術對象中去,從一般到特殊;運用已知的共性到對未知的個性特征的探索。開展感受認識的基礎討論,讓學生發表個人的見解,交流體會,達到互相啟發的目的。最后教師歸納總結,把學生的體會上升為新的理論知識,達到教學任務的要求。
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嘗試多種授課方法:一是先創作后講解,正式講解前先讀作品,讓學生了解作品內容,給創作作品打下形象基礎,引導學生從感知入手,經過教師的綜合分析,獲得理論知識。這種教法符合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一般規律,易于使學生在教師的分析講解中獲得提高,但重要的不是教師講解本身,而在于“讀”的環節,即必須切實使學生能夠真正先獨立進入對作品的解讀,這是授課能否成功的關鍵。二是邊創作邊講解,選擇形象鮮明、藝術特色突出的作品為對象,把教師的體驗和分析歸納緊密結合起來,這樣能使學生倍感新鮮活潑,易于理解和記憶。三是先講解后創作,讓學生帶著教師的“結論”到作品中具體感受、體驗,鼓勵學生得出與教師不同的判斷或加深對教師結論的淺談聾生的美術教育文/李雪摘要:美術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
只有充分認識美術教育的任務和作用,努力探索認識,并在課堂討論中開展交流,教師在交流中再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這種教學方法易于培養學生的獨立創作能力,主要運用于高年級學生的教學。
總之,只有充分認識到特殊教育美術教學的意義,努力探索特殊教育美術教學的方法,才能使特殊美術教學真正在素質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最后,社會發展對美術教育的面貌和狀態起著規范的作用,這是一種來自教育外部的制約性。社會的發展表明,現代社會乃至未來社會不僅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的人才,更需要一個人格健康完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