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觀念上,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
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師觀指出,教師的角色要異于傳統教師,不僅僅教授學生知識,還要指導學生積極探索、積極思考,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鼓勵者、幫助者、引導者。政治教師要積極轉變并適應自身的角色,由“教授者”轉向“促進者”,由“主宰者”轉向“引導者”,由“指揮者”轉變為“服務者”。
二、教學內容上,深入挖掘學科中蘊含的人文精神
初中政治教師對這門課程內容的把握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還要拓展具有人文精神的層面。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凡是能夠開發學識、增長見識、促進情感、鼓舞人心的一個活動、一個場景、一個物件,都應該及時地把其納入到教育范圍,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聯系實際,及時地把學科知識與人文背景相融合。比如在教學《生命之花綻放》的內容時,我用多媒體展示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中,38歲的女傷員崔昌會獨自被困在隧道中216個小時,無食物和水,卻被救援人員成功救出的片段,引領學生思考:是什么使她創造奇跡?然后學生發言并討論,于是引出了本文要學的內容。這樣學生把實際生活與教材內容結合,使整個教學過程超出了對知識的把握,上升到了人文精神教育的層面,使學生明白了應該珍愛生命的道理,達到了人文教育的目的。
三、評價方式,建構發展性評價機制
人文精神教育認為,學生是處于發展中的人,學生的發展與教育的目的、教師的激勵和指導密切相關。教育的作用就是要引導和促進學生的發展和完善。基于此,新課改要求轉變傳統靜態的、固定的評價方式,開展發展性評價,促進學生發展,這樣的轉變蘊含著內容豐富的人文精神教育的元素。
(一)發展性評價較為注重教育過程
人文精神教育要求教育從學生的發展出發。學生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過程,促進學生的發展也要經過這樣的過程。發展性評價指出教師要保存能夠表明學生進步的核心資料,對這些資料的分析能夠反映出對學生發展變化的認識。
(二)發展性評價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對學生在政治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的教育,還要注重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注重個體的差異。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素質,棲居于不同的生活環境,在生活、心理、身體、考試成績等方面都有著差異,這也使得每個學生的發展軌跡不同。初中政治教師,就要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和背景,合理而正確地判別學生的發展潛力,為學生提供適合其個性發展的參考意見。
(三)發展性評價注重發揮學生個體在評價中的作用
人文精神教育要求教育要以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發展性評價改變了過去由教師和班干部評價的方式,使得學生由被動評價變為主動評價,使得學生也能夠參與到評價標準的制定和評價體系的建立,發揮學生在評價中的積極作用,有利于學生積極反思、不斷進步。總之,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凸顯人文精神從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評價方式的轉變入手,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但是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凸顯人文精神是一門藝術,還需要一線教師從教育模式、學習方式等多個方面探索。
作者:武德軍 單位: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諾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