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英語教學論文
第一篇
一、情境英語教學模式在詞匯教學中運用的理論基礎
2013年的單項選擇比以往更注重生活交際,通過設置情境將知識的考查與能力的考查有機地結合,很好地詮釋了詞匯、語法在交際中的語用功能,實現了綜合測試的目標。但由于語境靈活,選項很有迷惑性,考生覺得并不容易。那種純語法、純記憶的東西已經不再存在了,而是放在一定的語境中加以考察,更注重語言的實用性與科學性。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在涉及詞、短語以及相關的語法知識時,不能脫離一定的語境而單純地死記硬背,更要注重情境英語的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更進一步說明情境英語教學模式也是指導學生備戰高考的教學需要。從2014年江蘇高考考試說明可以看出,2014年江蘇英語高考在命題指導思想上增加了注重考查考生作為語言的現實使用者是否具備必要的語言知識和綜合運用聽、說、讀、寫四方面語言技能的能力,能否順利進行各類輸入和輸出型語言活動,能否完成特定條件和環境限制下的各層次語言任務以滿足未來高校學習和發展的需要等。江蘇教育學院附屬高級中學高級教師王新艷建議我們要對《2014年江蘇省高考說明》中的詞匯進行梳理,找出高考英語中常考的詞,比較異同,創設情境等,在真實語言環境下訓練詞匯的使用。
二、運用情境英語教學模式有效進行英語詞匯教學的具體做法
1.課堂創設情景教學,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把教學內容和實際相聯系,借助于多媒體等,模擬真實生活情景,貼近學生生活,力求課堂教學生動、形象、活潑。如在學習牛津高中英語Module10Unit1Reading:Giveamanafish時,首先呈現:“Givingamanafishisnotbetterthanteachingamantofish.Why?”讓學生分組展開討論并匯報討論結果。接著再利用多媒體呈現發展中國家出現的一些不良現象,以非洲的國家為主,主要是因饑餓、貧窮等引起的問題。然后再討論:“Inyouropinion,whatseriousproblemsarethedevelopingcoun-triesfacing?”接著再用多媒體打出幾行醒目的大字:“Becauseofhunger,over50millionchildrendiedbetween2000and2005,whichmeansthatthereis1childdyingevery3seconds,thatistosay,20childrendiedeveryminute.”……然后再提出:“Howtosolvetheseproblems?Giveyourshort-termsolutionsandlong-termsolutions”……最后再回到主題。總之,可采用情境教學,培養他們積極思維的習慣和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情感。
2.適時采用開放式和討論式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性學習
在教育新政背景下,主張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學習的主宰者。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實際教學中,一般采用:(1)復述,向學生提供一些關鍵詞,讓他們自己準備,也可分組討論后再進行。(2)演講,利用課前2分鐘,讓學生就生活中感興趣的事進行敘述,以此鍛煉他們的膽量和其表達能力。(3)口頭作文,根據新學過的課文內容,結合生活中的實際,發揮想象,提出設想,分組討論后,積極主動地教室前口頭作文。對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鼓勵他們,讓他們開口,說一句也好,即使說錯了也極力表揚。(4)讓學生當“老師”。如課堂上,對作文的處理,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學過程:個體寫作———教師批改———個體思考并修改———相互傳閱,注意比較———相互討論,分析佳句與錯句———個體訂正并自我提升———選出典型,并讓學生進行點評。
3.因材施教,因人而異
對少數優等生,適時提高難度,以增加語言的新穎性;而對于學習上一時有困難的學生提問時,適當降低難度,讓他們有機會回答對。對于中等生,也給他們提供適當的機會。由此讓多數學生都具有成功的體驗。此外,課外還多找他們談心,做他們的知心朋友,讓他們“親其人,信其言”。
4.給學生的英語作業加評語
在學生的作業本上,適時地加上教師的評語是新形勢下新的教育理念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是教師新的教育觀、學生觀和人才觀的體現,是教師與學生溝通加強情感交流的另一途徑,是幫助學生打開英語學習之門的金鑰匙。如在默寫本上,對那些態度不認真而導致默寫很糟糕的學生,可寫上“:I’mworriedaboutyourEnglish.”對那些已經很認真但仍然很差的學生,則寫上:“Comparedwiththelasttime,youhavemadegreatprogress.Believeinyourself,andyouwillsucceedonedayaslongasyoukeeponworkinghard.”……而在作文本上,則根據字跡、開頭、中間、結尾、布局等適當進行點評。
三、總結
總之,在當前教育新背景下,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實施情境教學顯得尤為必要;同時,這也符合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與“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而且,陶行知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更要求教師要盡一切所能,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活躍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發揮他們的能動性,進而讓他們保持學習英語的熱情和持久力,從而更有效地實現高效課堂。當然,學無止境,教無定法,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單詞和記憶單詞是枯燥無味的,但只要我們勇于探索,一定能找到科學、有效的詞匯教學方法。在以后的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興趣,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創設一定的情境,注重詞匯教學的趣味性和多樣性,使大多數的學生都能更好地學會單詞,為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李錦 單位:江蘇省如東高級中學
第二篇
一、詞匯空缺現象產生的原因
1.生活環境與經驗的差異
語言是客觀世界的反映,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下建起的語言文化體系不同,因此詞匯所指的基本概念在內容或標準上就不可避免地表現出差異。當一個民族的某些表示特有的事物的詞語在另一個民族的語言中沒有相對應的概念時,就會產生詞匯空缺。中國有幾千年的文化歷史,漢語歷史悠久,詞匯十分豐富,表達力強而有力,許多詞在其他的語言中都找不出對應詞。如漢民族特有的“炕”“旗袍”“豆腐”“水餃”。表示時間的“陰歷”和表示自然現象的二十四“節氣”在英語中也是沒有的。還有《漢英詞典》把“雨水”譯成“RainWater(the2ndof24solarterm)”,把“清明”譯成“PureandBrightness(the5thof24solarterm)”。這些名稱雖然附加了解釋,英美人仍會感到費解。同樣,在英語中有許多詞也是漢語中所沒有的,如“curry”(咖喱)一詞來源于印度,在漢語中指的是調料,而在英語中指的是用咖喱燉的雞肉或蔬菜。中國人對“bingoparty”和“bingogame”也不甚了解。“bingo”的漢語注釋是“一種用紙牌搭成了方塊的賭博”,然而在英語中“bingo”有時指是一種猜字游戲,和賭博毫不相干。類似這樣的詞,在漢語中找不到對應語,相近的詞也沒有,因為在中國根本沒有這種概念。
2.宗教信仰的差異
在西方國家中,多數人信奉基督教,認為世界是上帝創造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上帝安排的。因此許多來自《圣經》中的詞已經滲透到西方社會的方方面面,書中大量的詞蘊涵了一定的文化含義,如諾亞方舟(Noah’sark)有著避難所的意思,拉撒路比喻大難不死或者重病康復。這些詞語往往成為中國人理解英美文章的一大障礙。而中國人只相信“創造人類的女媧”和“主宰自然界的老天爺”。英語中的“God”和漢語中的“老天爺”含義也不一樣,代表的東西也不同。中國人大都相信“佛教”,漢語也有大量與“佛教”相關的詞匯如:借花獻佛、佛口蛇心、佛爺、佛祖,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等這些詞也頗讓西方人費解。
3.文化傳統的差異
英漢民族文化傳統上的差異,也會產生空缺。例如“bat”在西方人眼里,是丑陋、兇惡的象征,他們對“bat”懷有一種既討厭又害怕的心情。因此成語“asblindasabat”為有眼無珠的意思。而在漢語中,蝙蝠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因為“蝠”與“福”諧音,在傳統的“福祿壽”的畫面上,一般都會畫上蝙蝠,寓意“幸福”。再如“green”(綠色)在西方被聯想為生手、缺少經驗“greenhand”或是嫉妒“green-eyed”,而在中國文化里,它代表著“春天”“新生”和“希望”。
4.價值觀念的差異
西方文化屬于科學文化,重物質、輕人倫,價值取向以功利為本,強調人權,主張個人至上,強調人與自然的對立,人對自然的索取(陳宏微,1998)。美國文化最核心的東西是個人主義,放棄個人主義就等于放棄了他們最深刻的本質。因此,我們對“individualism”的理解與美國是不一樣的,漢語中把“individualism”譯為個人主義。“個人主義”在《辭海》中的釋義是“一切以個人利益為出發點的思想,表現為損公肥私,損人利己,唯利是圖”,在美國,“individualism”指的是“獨立自主”的個人品質,把自己看作單獨的個人,不喜歡依賴別人,也不喜歡被別人依賴。中國文化屬于人文文化,重人倫、輕器物,價值取向以道德為本位,崇尚群體觀念,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陳宏微,1998)。反映中國幾千年傳統特點在詞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算是親屬稱謂了。如表親關系十分分明,表兄和堂兄,表姐和堂姐,表妹和堂妹等既要分性別和大小,還要區分是父親家族還是母親家族的。而在英語中一律稱為“cousin”,根本沒有這么多的對稱之詞。
二、詞匯教學中空缺現象的翻譯
關于詞匯空缺現象的翻譯不同的翻譯學家提出了不同的主張,雖然各自所強調的重點不同,但主要目的都是要忠實表現原文的意義,保持原作的風格,反映原作的面貌。因此在翻譯詞匯空缺時,我們應以“意義相符,功能相似”(陳宏微,1998)為標準。所謂意義相符是指稱意義、言內意義和語用意義的相符。但并不是所有的詞匯都具有這三種意義,有的可能只有言內意義,有的可能兼有指稱意義和語用意義。下面本文將從指稱意義和言內意義這兩個層面來簡要地分析詞匯空缺現象的翻譯3.1指稱意義空缺指稱意義,即符號與所指對象之間的關系所體現的意義。由于各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符號與所指的對象之間的意義不能完整地體現出來。因此在翻譯時需要補償法填補空缺。如“三八紅旗手”是我國授予有突出貢獻的婦女的榮譽稱號,體現了我國重視婦女勞動的社會風氣。這是英美社會所沒有的。翻譯時需加注:March8redfloggers(anhonorifictitleforwomenwhohavemadeextraordinaryachievementsandoutstandingcontributionsonthevariousfrontsofsocialistconstruction)。又如“糖葫蘆”是中國兒童喜愛的一種甜食,譯時也應加注。Tanghulu,asugar-coatedfruitonthestickwhichisakindofchildren’sfavoritefoodinwinter.采取加注處理空缺現象,既能保持原有的意思又能讓不同文化的人對此有更好的理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存異族文化特有的情調。3.2言內意義空缺言內意義指符號與文本中其他符號之間的關系。它反映在語言層、詞匯層和語法層。英語的頭韻、尾韻和半韻均是言內意義在語音層的體現。漢語的四聲中平聲高昂洪亮,仄聲低沉陰郁。英語中的[m]及[l]聲音柔和,[a:]音沉重,[i]音清脆,漢英不同的語音特征使言內意義產生的語用意義很難傳譯。有些源語的語用語義不能得到傳譯。如“默默無‘蚊’的奉獻”“中意冰箱,人人中意”。但有時,語音反映的言內意義也能翻譯。如俗語:“嘴上無毛,說話不牢”形容年輕人幼稚,說話做事不太可靠,“毛”與“牢”押韻,增添了語言的美感易懂易記,該句譯為“Downylipsmakethoughtlessslips”既譯出了指稱意義也以尾韻譯出了言內意義。
三、文化導入在詞匯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1.著重強調文化導入原則
語言和文化是緊密相連的,文化差異的存在要求我們在交際中了解附加上語言上的文化信息。重視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增加文化的導入,對于提高語言能力十分必要,從上述的詞匯空缺現象所產生的原因來看,文化的因素是最為重要的,各民族的文化不同,所附加在詞匯上的文化信息各異,筆者認為,要想真正地了解一門語言,正確地運用語言中的詞匯,就必須了解附加在詞匯上的文化信息,只有這樣才能掃除障礙真正地掌握一門語言。
2.循序漸進的原則
由于語言學習者的語言水平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同,在對詞匯的學習中也不可操之過急,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領悟能力,把學習的層次按標準分為若干等級。如:年齡標準、學習年限的標準,接受新世界事物能力的標準來進行語言詞匯的教學。如對于初學者,在教授詞匯的過程中,文化的導入應選擇一些簡單的、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單詞,這樣既能增加初學者對語言的興趣,建立學習的信心同時又可以學以致用。而對于高級學習者來說,詞匯的教授必須有一定的難度。這些詞語并非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它們只會在某種場合才會用到,并且含有大量的文化信息。教授應由現象到本質,由淺入深進行文化教學。
3.實用原則
在教授過程中,所教授的文化內容應與學生所學的語言內容緊密相關,如果所教授的文化內容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不能被運用,這樣所學的內容會很快地被遺忘,學習的積極性也會隨之降低。另一方面,所導入的文化應與日常交際所涉及的主要方面、領域相關。如果所學習的內容,在生活中能被適時地運用,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后,教師講解的文化內容應該是有選擇的和有一定限度的,并且應鼓勵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增強文化知識的積累,從而加快英語學習的步伐。
四、結論
語言始終是文化的組成部分,是依賴言語化現象而存在的。因此要理解一種語言,特別是反映文化特征的語言現象,首先必須獲得與該語言相關的文化知識,才能深度理解詞匯的含義。本文分析了詞匯空缺的原因及處理方法,著重強調了文化導入在詞匯教學中的作用以及所要遵循的原則。但語言和文化都是處于發展和變化之中的。唯有不斷地學習,才能跟上前進的步伐。
作者:周丹 單位:武漢紡織大學外國語學院
第三篇
一、語塊的定義及分類
1.多詞:指具有習語性質的固定詞組。如tobehonest,haveawordwith等。
2.慣用表達式:指形式固定或半固定的具有語用功能的單詞組合,可以整體儲存的語言構塊,包括警句、套語等。例如,IfIwereyou,I’dlike...既可以是完整的句子(It’suptoyou),又可以是固定的句子開頭(I’mafraid...)。
3.限制性短語:這類語塊是由某些固定結構形成的框架短語,語言使用者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替換。例如,asfaras…concerned,toone’ssurprise/joy等。
4.句子框架結構和引語:這類語塊指為整個句子提供框架的詞匯短語及引語,例如,Helpyourselftosome...Givemyregardstoyour...從詞匯層到句子層,詞匯語塊形式完全固定的表達到半固定的表達,其間斷性越來越大,靈活性依次增強,這就為語言學習者掌握語塊,進而創造性地使用語塊提供了可能。
二、語塊理論在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一)頭腦風暴法
在每一單元的Warmingup以及閱讀課之前,給學生引入話題時,可以采用頭腦風暴的方法。教師要求學生說出與話題相關的語塊,而不是單詞,這時可以適當地引入新的詞匯。比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英語第一模塊Unit4Earthquake時,讓學生說出與地震相關的語塊,也可以補充一些與本單元課文有關的語塊。這種方法可以激活學生已有的詞匯,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出閱讀文章中的部分目標詞匯,便于學生在新舊詞之間建立聯系,這將有利于閱讀的展開和詞匯的記憶和提取。
(二)語塊填空法
教師可以給出讓學生掌握的語塊就以及與語塊相關的語境,讓學生填空。這樣的練習在教材的練習冊中有不少。比如,人教版高中英語第一模塊練習冊第42頁第2題,給出的語塊是gettiredof/getalongwith/getoff,語境是以句子的形式給出的:1.Dick____hisnewtoyafterplayingwithitforaweekandtriedtoswapitforanotherone.(gottiredof)2.John____Georgeverywellasateenagerandtheydecidedtogotothesameu-niversity.(gotalongwith)3.Marywasgratefulwhenshewastoldwhereto____thebusatthetheatre.(getoff)這種練習比較簡單,適合基礎較差的學生。在一定的語境中練習、記憶詞組比孤立地去記要容易些。
(三)連詞成段法
教師指定那些學生易忘且重要的詞匯,讓學生按照規定的話題創設自己的語篇。這種方法體現了任務型教學的宗旨,即“為用而學,在用中學,學而即用”。比如在學習GreatScientists這一單元時,我發現有些重要的詞組和句型沒有在課文中出現,而是出現在熱身部分、聽力部分以及口語練習部分,不易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學生很難掌握。這些單詞、詞組和句型分別是:have...incommon,un-dertaketheanalysisof,aborngenius,Thereisnodoubtthat...,curious,beonfireforgravity,debatewith.結合本單元的話題“scientists”,我讓學生運用這些單詞、詞組和句型寫一篇短文,題目是“Whatdoscientistshaveincom-mon”。有位學生這樣寫道:Allscientistshavealotincommon.Letmeundertaketheanalysisoftheirsimilarities.First,noscientistisaborngenius.Onthecontrary,someofthemareconsideredtobestupidattheirearlyage.Second,thereisnodoubtthattheyarecuriousabouttheworldandalwaysaskquestionsandtrytofindouttheanswers.Third,theyareonfireforsome-thing.Forexample,Newtonwasonfireforgravity.Last,allofthemmakegreatcontribu-tionstodifferentbranchesofscience.Herearemyownopinions.I’dliketodebatewithyouifyoudon’tagreewithme.這種練習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詞匯,還有助于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課文復述法
復述課文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課文內容,還可以使學生運用新學的詞匯、句型和習語,重新構思安排語句,對語言材料加以改造。教師可以依據文章脈絡結構,依據核心詞匯或文本中的核心句式引導學生復述課文。在活動之前,教師可以根據需要給出文章中包括核心詞匯的語塊。學生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加工,對語言材料進行改造。例如,在學習模塊一第二單元的課文TheRoadtoModernEnglish時,我給出了以下信息,讓學生來復述英語的發展史。
三、結束語
總之,英語教師應該以語塊理論為指導樹立語塊意識,并根據高中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發揮其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注重學生對語塊的積累和運用,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李軍彩 單位:河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中英語組
第四篇
一、語料庫與高職英語詞匯教學
(一)高職英語詞匯教學現狀
高職院校的學生主要來源是高考生、單招生和初中生,這些學生和本科生相比,英語基礎比較差,學習興趣不高,有較強的厭學心理。在學習的時候也缺乏學習技巧,常常事倍功半,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學習英語的信心。特別是醫學英語詞匯的學習,數量大,難記易忘,學生學習起來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學習效率不高。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興趣,提高詞匯教學效率成為高職醫學英語詞匯教學的難點。然而目前高職醫學專業英語詞匯教學主要采用隨文而講或是單獨講解詞匯,然后造句練習等傳統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模式有很大的弊端:一是單純靠教師講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成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逐漸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教師主要依據教材進行詞匯教學,學生大多時候只是記住了一些零散的詞匯,無法架構起詞匯的知識體系;三是教師在詞匯教學中,只重視知識的傳授,沒有培養學生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得體運用詞匯的能力;四是教師往往注意對詞匯的形音義的講解,忽略了那些來自普通詞匯的同義詞、近義詞之間的辨析,學生對詞匯死記硬背但效果不佳,也無法切實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這些都大大降低了詞匯教學的質量,而語料庫的出現為高職英語詞匯教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
(二)語料庫在高職英語詞匯教學中的優勢
語料庫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它的出現無異于語言學界教研方式的一場革命。歐洲語料庫語言學的著名學者克萊爾指出,語料庫是為研究語言,用計算機處理和儲存的書面和口頭的語言材料。這個定義體現了語料庫的兩個特點:一是語料庫是以計算機為載體,二是它主要儲存真實出現過的口頭和書面語言材料。把計算機語料庫技術應用于醫學英語詞匯教學具有很大的優勢。
1.提高教學效率
在傳統的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一方面希望講解盡可能多的詞匯,另一方面又擔心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影響教學進度;利用語料庫就能很好地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根據語料庫的詞頻統計,教師可以很容易地把握詞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既能把握醫學英語詞匯發展的方向,增加實用性,又能提高課堂效率。比如在學習有關疾病的一組同義詞:trouble,illness,disorder,epidemic,sickness,disease,ailment,我們可以通過對數據庫的檢索,得出它們的出現頻率由高到低是:disease,trouble,illness,sickness,disorder,epidemic,ailment,這樣,教師就可以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前面幾個重點詞語上。詞頻統計可以幫助教師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安排詞匯教學的順序,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2.提高正確率
醫學英語是一門實用性和專業性很強,和社會、科學發展緊密相連的學科,一些新出現的、甚至使用頻率很高的詞匯由于教材的滯后性還沒在書本上出現,這極大地影響了醫學英語的教學和實用價值的體現。語料庫可以提供給學生大量真實的語言材料,減少學生在語言輸入時的失誤率,彌補了教師在詞匯講解時的不足。
3.有利于學生的記憶
利用語料庫進行詞匯教學,教師所講的詞出現在各種各樣的語境中,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內化和理解,而且由于這些詞匯經常以凸顯的方式顯現,更加有利于學生的記憶。
二、語料庫在醫學英語詞匯教學方面的應用策略
語料庫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而出現,它出現后為語言學更為醫學英語詞匯教學的發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工具,有助于提高高職醫學英語詞匯教學的效果。
(一)運用語料庫進行詞頻統計
英語在中國畢竟是第二語言,缺乏使用的語言環境,而教材往往具有很大的滯后性,教師根據教材制定的詞匯教學重點和難點往往不能反映真實的語言情況,而語料庫卻在這方面發揮著很大的作用,語料庫能收集到大量語言素材,而且隨時更新。教師可以根據每一個詞出現的頻率和次數,制定出真正的符合實際的常用詞匯表,有助于在詞匯教學中凸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掌握詞根和詞綴
在傳統的醫學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只是按照教材的安排按部就班地講解詞匯,讓學生死記硬背,這種單調乏味,零散記憶單詞的方法是不科學,也沒有太大的效果。醫學英語詞匯中有很多單詞是由來自于拉丁語和希臘語的詞根和詞綴構成的,采用詞根詞干記憶的方法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可以借助語料庫篩選常用的詞根、詞綴,構詞成分,通過構詞方法讓學生記憶單詞。這樣即使對一些從沒見過的醫學英語詞匯,學生也能結合語境也能猜出它的大致意思,這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在醫學中,hepat/o-這個詞根指的是肝臟,它的使用頻率非常高,由它構成的詞根也很多,與肝有關的常見疾病:肝炎hepatitis。再如-itis這個詞根是炎癥的意思,醫學英語中有很多高頻使用的醫學名詞都與這一詞根有關:appendicitis闌尾炎,arthritis關節炎,bronchitis支氣管炎,gastritis胃炎,hepatitis肝炎等。由此可見讓學生通過對這類詞根的學習和積累,對日后的學習和工作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三)同義詞和近義詞的辨析
英語詞匯的單義詞很少,絕大部分詞語是多義的,這樣就造成了詞匯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尤其是醫學英語中的一些常用的詞,一詞多義,搭配能力很強,產生了大量的同義詞和近義詞,如果詞義理解錯誤,會給學習甚至工作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對于同義詞和近義詞的學習和辨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可以借助語料庫的幫助,領著學生根據所學詞匯在例句中的語境,歸納詞匯特別是一些具有細微差異的詞的不同意義。比如在英語中表示肥胖的詞就有fat,obese,overweight等,fat是一個常用的書面高頻詞,但是具有比較明顯的貶義色彩,還常常與一些帶有侮辱性和禁忌性的短語共同出現。obese是醫學術語,具有中性的感情色彩,常常出現在醫生以及醫學界;overweight是帶有中性色彩的比較禮貌的用語。教師借助語料庫可以把一個詞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這種教學方法使詞匯教學不斷向縱深處發展。
(四)了解詞語的用法和出現的語境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對于詞語的用法和出現的語境主要依賴教師的講解和課文,利用語料庫可以方便快捷地把詞語的用法和語境呈現出來。大量的語料給了學生豐富
的感性認識,學生會下意識地歸納出用法以及它出現的眾多的語境來。語料庫是一種非常有效的且適應程度很高的學習工具,教師可以利用它制定出常用詞匯表,詞匯學習順序表,總結出同義詞,近義詞的細微差別,還可以利用這一工具豐富自己的語言知識,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最重要的是學生也可以在課后利用語料庫自學,自己總結規律。
三、總結
語料庫對于醫學英語教學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基于語料庫的醫學英語詞匯教學有助于教師更好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切實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同時幫助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隨著語料庫的不斷完善,以及教學一線人員對語料庫的更加深入的鉆研和應用,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實際的英語教學實踐。
作者:劉玲妍 單位:廣西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第五篇
1詞匯教學的內容
1.1詞匯信息
詞匯信息是指詞類、詞綴、詞的拼寫和發音等。這些是詞匯的最基本信息,也是學習者應該掌握的最基本內容。詞匯信息還包括詞法,如名詞的可數不可數,動詞的及物不及物,及物動詞的句法結構等。
1.2詞匯用法
詞匯用法包括詞的搭配、短語、習語等。對這方面的考查在完形填空和任務任務型閱讀中體現較多。如果說詞匯意義和詞匯信息主要依靠記憶的話,那么詞匯用法則需要更多的實踐,這樣才能讓學生有效地掌握。
1.3詞匯策略
詞匯策略和以上內容一樣,也是詞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師應該根據具體的單詞教給學生不同的策略,如:上下文策略、詞根詞綴策略、分類、聯想等。
2詞匯教學的原則
英語教學中詞匯的處理是一個非常值得重視的課題,要想提高教學效果,我們就得遵循一些教學原則。
2.1系統原則
語言是個系統,它有許多子系統,詞匯系統就是其中之一。在詞匯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注意到單詞之間的各種關系。可以以brainstorming的方式來讓學生說出某個單詞的同義詞、反義詞等;或者說出哪些詞有相似結構,例如:請說出哪些及物動詞有V+sb.+ofsth.有實驗證明,從系統的角度進行詞匯教學常常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交際原則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在某種程度上的交際,因此詞匯教學不能只停留在講解的層次,必須給學生創設提供具體的語境,讓他們在真實的交際環境中學習所教詞匯,并真正掌握。
2.3情感原則
在語言教學中,情感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感情、感覺、情緒、態度等,學習者的情感狀態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學習行為和學習結果。因此,在詞匯教學中,教師充分調動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習者的學習態度和動機,幫助他們努力克服學習過程中的負焦慮,這對他們提高學習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2.4文化原則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要理解語言就必須理解文化,要恰當地使用語言就必須了解文化。詞匯教學不能只停留在詞匯的字面意思上,還必須了解它們的語用意義,掌握它們的文化含義,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3詞匯教學的有效途徑
3.1直接詞匯教學,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空間
外語詞匯教學的方法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和特點分為直接詞匯教學(directorexplicitteachingofvocabulary)和間接的詞匯教學(indirectorimplicitteachingofvocabulary)。直接詞匯教學是把詞匯教學明確作為教學目標的一部分,對詞的結構(包括語音)、意義、用法進行分析、講解和操練。在這一環節中,教師一方面要講透核心詞匯、重點詞匯;另一方面,還要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讓他們能在后續的閱讀環節中有機會利用上下文提供的線索推測生詞的詞義。
3.2間接詞匯教學,擴大學生詞匯量
間接詞匯教學是通過閱讀、聽說等其他的學習活動間接地達到擴大詞匯量的目的。擴大詞匯量最好的方法就是大量閱讀。而現在的高中階段英語教學中正好免不了大量的閱讀訓練。這些練習可以提高學生接觸詞匯的幾率,而詞匯復現率的提高可以起到復習鞏固詞匯的作用。除此以外,高中階段還有大量的聽力訓練,聽力材料中有大量原汁原味地道的語言。
3.3關注學生情感,創設學習環境,激發學習興趣
關注學生情感是語言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它可以提高語言教學的效果,而反過來,語言教學也能幫助學生培養積極、健康的情感。因此,在詞匯教學中,教師要主動地去關心學生,鼓勵他們,多表揚,少批評,盡可能多地培養他們的成就感,以此來幫助他們克服因學習上遇到的某些問題而造成的焦慮或抑制。另外,教師要想方設法地為學生創設學習詞匯的環境,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老師可以以教唱英文歌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某個單詞的印象。老師也可以在教室里布置詞墻,這個做法適合任何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在教相關課文或主題之前先把詞匯貼或寫在教師的某些地方,這有利于學生在有意無意中習得詞匯。
3.4遵循記憶規律,幫助學生及時鞏固
詞匯學習過程是一個認知、記憶和應用的過程,而記憶對詞匯的掌握是至關重要的。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有責任、有必要幫助學生既快又省地記憶單詞,提高學習效率。心理學指出,人的短時記憶容量是有限的,一般為7±2個詞塊(chunk)。所以老師教單詞時要教會學生按音節背單詞,而不是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去讀、背。這個在起始階段特別重要。其次,老師要給學生創設學單詞的語境,因為知識的儲存是通過與其他知識建立某種關系而進行的。詞匯學習是利用語境提供的信息定位目標詞的詞性、弄清目標詞的搭配,達到掌握該詞的目的。
4總結
綜上所述,詞匯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部分,要提高詞匯教學的有效性,需要老師多思考,多觀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需要老師多研究詞匯學習記憶的規律,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與方法,從而根據學生的實際采用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做學生學習道路上的領路人,讓學生高效學習,在掌握詞匯的同時提高英語的運用能力。
作者:商三英 單位:西安交通大學蘇州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