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基礎醫學論文
作者:迪力拜爾·馬合木提 郭卉 肖晉 向志偉 單位:新疆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形態中心
實驗室是高等學校特別是醫學高等院校整體教學、科研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實現“學科融合,資源共享”的目的,我校從2001年起積極推進校、院兩級實驗室管理體制的改革,初步建立起學校專業建設與學科發展需要的實驗教學和科學研究的實驗室平臺?,F以我?;A醫學實驗室近些年來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改革的實踐,進一步探討醫學高等院?;A醫學實驗平臺的建設。
1實驗室體制的改革及建立中心實驗室的初步成果
1.1體制改革
經過多年教育教學體制的改革,我校實驗室管理體制從舊的以教研室為主體的封閉式體制中逐步解脫出來。按照實驗教學手段、授課方式、使用儀器設備相近的原則,在資源共享理念的指導下,撤銷了原隸屬于各教研室的實驗室,對基礎醫學實驗室進行了科學優化整合,組建了(除解剖、免疫實驗室外)機能中心實驗室、形態中心實驗室和科研中心實驗室。初步解決了實驗設備低水平重復購置、實驗室規模小利用率低等問題。
1.2初步成果
實驗中心的建立,初步實現了“學科融合,資源共享”的目的,逐步開出綜合性、設計性的實驗。如:機能中心開出由生理、病理生理、藥理學組合的綜合性和設計性的人體機能實驗項目,實現多學科實驗內容融合、儀器設備的共用;形態中心在近年學校擴招,實驗室容納面積緊張的情況下,極大地發揮了實驗室共用的作用,不但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也提高了顯微鏡的使用效率。實驗中心的建立有利于建設開放型的綜合性實驗中心,適應了學科滲透、跨學科的科研工作。如:2006年以來在大學生中開展了科研訓練計劃(SRTP)的活動,已有上百個項目結題,全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參與科研工作的能力。又如:學校省級以上各級別科研項目中標率逐年上升,僅“國家自然基金”課題近幾年就中標近百項。另外,實驗中心的建立也有利于實驗技術的更新和實驗室的科學化管理。在一體化的管理機制下,也有利于形成實驗技術隊伍的群體優勢和提高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益。
2建立科學合理的基礎醫學實驗平臺
實驗中心的建立雖然為我校實驗室管理體制的改革打開了突破口,但除生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實驗室整合開出“人體機能學”課程,真正實行了實驗內容課程化,實現了實驗教學手段、授課方式、儀器設備共享外,其它基礎醫學實驗教學并沒有克服學科化的弊端。雖然實驗室合并到了實驗中心,可是實驗教學仍然歸屬于某一學科,教學的內容還是圍繞著學科的理論教學。實驗教學項目中單一學科性的多、跨學科綜合性的少;驗證性的多,設計性、創新性的少;傳統經典的多,現代先進的少;內容分散、重疊和封閉,甚至出現學科間的內容重復[1]。以上問題的解決只有從實驗室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進一步改革創新,建立科學合理的基礎醫學教學、科研及開放的實驗平臺,以適應高技術醫學人才培養的需要。
2.1教學實驗平臺的建設
實驗教學是高校培養合格人才的重要實踐環節,是高校實驗室的主要任務之一,因此,建設科學合理的醫學教育實驗平臺,在現代醫學高校教育體系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們根據基礎醫學實驗課程化模式的思路,按照學科及實驗手段相近、內容及儀器設備相似的原則,對現在的基礎醫學院(包括形態、機能中心)的實驗室進行整合、重組,形成幾個獨立的中心實驗室:
2.1.1將人體解剖學實驗室和基礎醫學院‘人體生命科學展覽館’整合組成“解剖學中心實驗室”。
2.1.2將生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實驗室整合組成“機能學中心實驗室”。
2.1.3將免疫學、生物學(包括遺傳學)、生物化學實驗室整合組成“分子醫學中心實驗室”。
2.1.4將組織胚胎學、病理解剖學實驗室整合組成“形態學中心實驗室”。
2.1.5將醫學微生物學、人體寄生蟲學實驗室整合組成“病原生物學中心實驗室”。五個中心實驗室構建成為一個較為完善的基礎醫學實驗教學體系和基礎醫學實驗教學平臺。
2.2科研實驗平臺的建設
高等學校實驗室擔負著培養人才和出科研成果雙重任務。要培育高質量的科技人才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離不開技術裝備先進的實驗室這個教學、科研基地。因此,在創建基礎醫學實驗平臺過程中,科研實驗室的建設在高等醫學院校顯的更為緊迫和重要。
2.2.1科研中心實驗室
相近專業以功能為主設置科研中心實驗室:內設機能學研究室、形態學研究室、免疫學研究室、分子生物學研究室、電子顯微鏡室等;配置先進的分析與檢測實驗儀器、配備專門的實驗技術人員。由學院直接管理,承擔研究生的課題和校級以上重大基礎醫學科研任務。
2.2.2大型精密貴重儀器實驗室
配置現代醫學高、精、尖的儀器設備,以儀器設備功能、用途設置實驗室。這種實驗室由學校直接管理(或院、系托管),配備專門的技術人員,實行儀器設備專管專用管理方式。對內承擔重大科研任務和研究生的課題;對外向社會開放,利用高校高技術人才、高精尖設備,解決醫療(生產)上的技術難題;與其他科研單位橫向聯系,攻克基礎理論研究難關。
2.2.3專業教研實驗中心
建立起介于教學實驗室和科研中心實驗室的“中間科研平臺”,即專業科研實驗室。主要包括因中心實驗室的建立,現已不承擔主要實驗教學任務的教研室的實驗室。當然,這類實驗室建設應該是相近專業,根據其功能、用途,重新組合。決不應該是原來教研室實驗室的“拷貝”和“翻版”。用于相關教研室:教學教研工作、專業技術工作(實驗研究、標本制作等),以及教師、研究生和有創新要求的部分高年級學生的初期科研場所。2.3開放性實驗平臺的建設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高等學校實驗室的定義不再僅僅是進行實驗教學活動和科學研究的場所,而且還是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主實踐的重要基地,開放性實驗室的建設,是創新性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實驗室開放的模式包含開放的對象、時間、內容3個方面:2.3.1實驗室開放的對象一是對內向全校本科生開放各類教學型實驗室;向大三以上高年級學生開放專業科研實驗室;向教師和專業技術人員、在校研究生開放校、院各級科研實驗室(包括精密貴重儀器設備)。二是對社會開放:如組織中、小學學生參觀‘人體生命科學展覽館’,促進醫學科普教育。對醫院及科研單位開放,以促進科研項目的合作,增加技術和學術交流,多出科研成果。這樣即提高儀器設備的使用率,又增加了經濟收益,增強了實驗室發展的后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