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計算機應用管理論文
本文作者:張瑞青 李鐵柱 單位: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系 河南大學軟件學院
1.課程分析與定位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學科綜合、理論和實踐應用相結合,涵蓋計算機專業基礎和前沿、軟件和硬件等各方面計算機知識的課程。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則是通過對計算機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方法的學習,通過上機、上網等教學實踐以及有關教學案例的討論思考,使學生了解計算機的基礎知識、掌握計算機使用的基本方法、同時激發學生對計算機學科的興趣,為以后的計算機專業知識學習奠定基礎。采用合適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使學生更容易接受計算機的基礎知識,激發學生對計算機學科的熱愛是非常重要的。
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采用“填鴨式”教學,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在課堂上從頭講到尾,照搬書本,不顧效果,即使使用多媒體教學,基本上也只是把原先應該寫在黑板上的內容搬上了屏幕,如此一來,教學手段變了,教學內容和效果沒有本質變化,學生的學習效果比較差。除此之外,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缺乏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沒有針對性的教學要求和目標,學生往往學不到實踐技能。再者,教師缺少與企業保持長期有效地溝通,對計算機行業的發展情況不能及時了解,學生無法從社會和企業中獲取最實用的專業技術知識,了解計算機行業的發展方向。這樣的教學模式非常不適合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這樣的課程。為適應當今計算機行業的發展趨勢,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迫切需要對計算機專業課程進行了科學設計及教學改革。課程最好能以優化教學內容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導向,綜合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教育技術,合理安排講解與討論、灌輸與啟發、理論與實踐等教學環節。在這種教學思想的指導下,我系的教學小組及時的對《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進行了教學改革,改革后的課程內容采用工學結合、任務驅動、教、學、練、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獲取知識、運用知識、開拓思維等方面得到良好訓練。
2.綜合教學模式及應用
2.1綜合教學模式
工學結合、任務驅動、教、學、練、做一體化的綜合教學模式是依據真實的工作需求,模擬現實工作環境,針對實踐者的具體情況,將一項具體真實工作分解為若干子任務展開的。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采用以項目為導向,教師教學為引導,學生學習為中心,模擬練習為基礎、實施完成具體的工作任務為重點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其目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最大程度的再現真實工作情景,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獲取知識、運用知識、開拓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實現學生從學習到工作的平穩高效過渡。高職院校的學生大部分是學科教育中不夠成功的過來者,他們對邏輯性較強的學科性知識的學習不太適應;具有適應形象思維的特點,他們更容易成為技能型、技術性、技藝性人才。因此,相對來說,這部分學生適于“在做中學”。因此對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采用“教、學、練、做”一體化教學模式來教授《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是一種比較合理的選擇。
2.2教學案例設計與分析
工學結合、任務驅動、教、學、練、做一體化的綜合教學模式是基于具體真實的工作任務開展的。本教學小組采用的教學內容是通過深入企業調查,聘請企業人員進行職業崗位工作分析,結合職業資格標準,按照真實工作流程設計的六個遞進式項目。在綜合教學模式下,每個項目有細分為十七個子任務,通過教師教、學生練做來完成每一個子任務,在任務的驅動下完成整個項目。例如,項目四“Word字表處理”就被分解為五個子任務來實施。在教學過程中,每一個子任務均是在具體的工作情景下,有針對性的來展開的。例如任務1“撰寫招聘啟事”的工作情景以及在該任務的驅動下,使得學生達到如下學習目標。在設計好的工作情景下,教師首先提出問題———如何編寫招聘啟事?從而在真實環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按照編寫招聘啟事的真實工作過程,一步一步的引導學生完成工作任務,從而掌握文件建立和存儲的基本方法、word文字與段落格式設置的方法、項目符號和編號的設置以及藝術字的添加和修飾。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講述與工作任務相關的延伸性知識,例如招聘啟事的編寫以及應該突出的重點內容如何表達等,使學生拓展學習、開闊視野。最后,為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由學生自行訓練,完成招聘啟事的編寫。這種工學結合、任務驅動、教、學、練、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突出了課程內容的職業指向性、實踐性和實用性,淡化了課程內容的寬泛性、理論性和形式性,十分適合《計算機應用基礎》這樣的課程,在這種教學模式下,真正做到了基礎教學、職業培訓和技能鑒定“三位一體”,有機融合。
3.結論
近幾年采用工學結合、任務驅動、教、學、練、做一體化的綜合教學模式展開具體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結果表明,這種教學模式符合我國高職高專計算機教育的實際情況,符合高職高專學生特點,符合目前計算機行業的需求。通過這種模式的教學,不僅激發了學生在今后的職業活動中對計算機技術的求知欲,為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了基礎,而且促使學生在專業領域內成為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必要的文化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能的高素質勞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