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幼兒教育論文
一、因勢利導培養幼兒良好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幼兒有效閱讀的前提條件。由于幼兒的自控性比較差,不會知道閱讀對自己的重要性,利用課堂教育,因勢利導地促使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升幼兒閱讀能力的重要保證。例如幼兒看書時,大都不會按順序翻頁,翻到哪里就看到哪里,這時候老師就要教幼兒認識書的封面,告訴幼兒有書名的一面是前面,看書時應由前到后,閱讀是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有規律閱讀。此外,老師在課堂上還要引導幼兒注意在光線好的地方看書,看書時坐姿端正,眼睛和書的距離適當,要懂得愛護圖書,看書時手要干凈,不用臟手摸書,不用手指沾唾液翻書,翻書時要一頁一頁地翻,不撕書、不拆書,看完書后將書放回原處并擺放整齊,并要求幼兒輕輕地走路、輕輕地拿放圖書,幫助幼兒營造良好的閱讀氣氛。除了在教學時集體引導之外,在幼兒自己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因材施教,告訴他們每頁故事都是相關聯的,只有看懂前一頁后,再看下一頁,邊看邊想,看懂每一幅畫面,長此以往,幼兒就會養成仔細翻閱讀本,認真觀察畫面,真正理解故事,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另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幼兒仔細翻閱,教師盡量少講或者不講解故事內容,在幼兒發出此翻閱完后再請他們來講講所看所想,通過幼兒各抒己見,表達自己對故事的獨到理解既能激發幼兒讀懂一本書的自豪感,也能引導幼兒完整地欣賞故事內容。
二、潛移默化營造閱讀氛圍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除了老師與學生互通共讀之外,老師還要激發幼兒對閱讀的興趣,從興趣入手,激發幼兒的內部動機,可以保證幼兒閱讀活動的順利進行并取得積極的閱讀效果。老師可以通過在班級設置“主題墻”、“閱讀區”、“黑板報”、“圖書角”等多種形式,營造一個自在、有趣、豐富的閱讀環境。積極提倡幼兒在晨間來園、自由活動、午飯后、離園以前等各個時間節點隨時閱讀,盡量把書放在孩子伸手可及的地方,讓孩子多一些機會書本建立感情,引導孩子選書、看書、讀書,倡導孩子發問、討論、思考,讓幼兒在知識的海洋暢游,獲取更多的閱讀信息。久而久之,閱讀活動成了孩子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動內容,就象他們需要水和食物那樣自然,“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會使得幼兒養成熱愛閱讀的習慣,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最終成長為好的閱讀者。
三、強化載體提升幼兒自主閱讀能力
多媒體是現代化教學的必備手段,能夠利用聲音、色彩、視頻和動畫等方式來表達閱讀的內容,并且形式新穎活潑,表現手法多樣,使閱讀教學從基本靜態活動轉變為有趣的動態活動。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可以使孩子們更容易理解和記憶,恰當地設計、開發、運用多媒體課件,將閱讀與多媒體可見有機結合起來,更能激發孩子們對閱讀的興趣。例如引導幼兒閱讀《滑滑梯》內容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了“刺猬滑滑梯,嘰里咕嚕滾下來”,形象生動的畫面過后,引導幼兒猜測小兔子、小松鼠會怎樣從滑滑梯上下來,孩子們開始大膽的猜想會“撲通一聲跳下來”,“會蹦蹦跳跳滑下來。”正是由于多媒體教學有著濃烈的形象、生動性,使幼兒能進入自覺的閱讀學習狀態,為幼兒閱讀能力“構建更廣闊的想象空間”。總之,閱讀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地位至關重要,因為閱讀能滿足幼兒好奇和探索的天性,可以開發幼兒的潛力,還是幼兒了解社會和自然界的主要方式,挖掘課堂教育資源去提升幼兒閱讀能力顯得任重而道遠,教師理應成為幼兒閱讀學習過程中的支持者、啟發者、合作者、鼓勵者與引導者,本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在課堂教育過程中從實際情況出發,注重因材施教、循序漸進,不斷地進行探索和研究,運用有效、合理的指導策略幫助幼兒觀察、理解閱讀內容,掌握閱讀方法讓每位幼兒在閱讀活動中體驗閱讀的快樂,實現閱讀習慣的自我養成以及閱讀能力自我提升,成為閱讀活動的真正主人。相信只要教師增強訓練意識,講究閱讀活動的內容與形式,不斷拓展幼兒的閱讀興趣,那么幼兒的閱讀能力便一定能夠得到提高,最終讓閱讀成為孩子一生取之不盡的財富。
作者:王燕 單位:上海市閔行區七寶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