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設“三個中心”,提升成教辦學水平
為進一步滿足農村經濟發展對成人教育的需求,我們在加強成人學校自身建設基礎上,強化“三個中心”建設,即:把鎮成人學校建成農村勞動力培養培訓中心、農業種植、養殖實驗示范推廣中心、農業生產指導服務中心。
1、建設培養培訓中心。一是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2006年在鎮財力緊張的情況下,投資80萬元建成1100平米高標準的鎮成人教育中心,并逐步配套建成了網絡計算機房、多媒體綜合廳、遠程教育網絡,充實了攝像機、DVD等現代化辦公設備,實現了教學手段的現代化。二是加強教材建設。從本地實際出發,我校自編并印發了《農民實用技術教材》1380冊,編印了種植、養殖、大棚蔬菜科技資料15000余冊,填補了農民教育培訓及科技普及推廣工作的需求。三是構建鎮、村兩級辦學網絡。我校專職教師7人,其中本科學歷3人、專科學歷4人,每人都勝任1-2門專業理論課程,素質過硬。此外在全鎮29個村建立了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為村成校聘請了縣局專家和兼職教師、聯絡員,逐步把各項培訓向村成校延伸,實現了鎮村辦學網絡。
2、建設實驗示范推廣中心。為更好地服務“三農”,鎮政府將土質較好、水資源較充足的8畝可耕地劃撥給成校做為校內試驗示范基地,并協調農科部門、示范戶建立了校外試驗基地23畝,每年由農科教三家確定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明顯的種植、養殖試驗項目。鎮成校先搞試驗,每位教師每年都負責1-2項試驗項目,成功后向社會推廣。
3、建設指導服務中心。為滿足農民的需求,2003年投資15萬元建立了“中旺鎮成人學校農業服務中心”,不斷拓寬指導與服務渠道,為農民提供先進的生產技術、優良籽種、農藥及一些生產資料,并通過開通科技咨詢熱線,開展科技趕集,深入農田指導生產等形式為農民排憂解難。
二、發揮三個職能,增強服務農村實際能力
1、扎實開展各類培訓。一是貼緊農民需求,通過鎮村兩級成校開展多內容、多形式的實用技術、職業技能培訓活動,每年辦班50多期,有5000人次接受培訓。二是開展村街黨員干部培訓,宣傳新時期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法律、法規,提高廣大黨員干部的政治素質,每年辦班10期,培訓人員540人次。三是實施崗位培訓,鎮成校和企經委聯合實施在崗人員培訓,每年辦班15期,培訓人員1300人次,提高了企業從業人員的素質。四是搞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設了電動縫紉、鋼鐵鑄造、市場營銷等專業培訓,每年培訓500人左右。這些經過培訓的農民分別推介安排在鎮華韻樂器集團有限公司、天宏制鞋有限公司、泰峰鋼鐵等企業就業,就業率達98%。五是開展了農民大中專學歷教育,受教育人數累計達800人,其中54人大專畢業,326人中專畢業。我校每年培訓各類人員占勞動力總數的35%,并逐年增加。
2、強化試驗示范與推廣。成校服務中心先后進行了中糯170#和中糯1#玉米雜交新品種的培育;2007年和市農科院作物研究所進行了棉花新品種C1、C2的試驗和小麥新品種6001#、6003#、211#抗堿節水種植試驗;2008至2013年分別進行了玉米新品種“先玉335”、“蠡玉16”的精播試驗,“和玉1號”、“京科528”、“興農998”玉米測土配方播種和“冬棗保護地栽培”新技術等試驗示范項目。在試驗的基礎上完成了上述品種和三北218、葫新8號、凌玉4號等玉米新品種和在果園大面積推廣性誘劑綠色環保殺蟲的新技術的推廣任務。幾年來,成校服務中心推廣各類種植品種、實用技術46項,為當地農業發展提高效益600多萬元。2007年中藥材甘草試驗成果被市教委推薦在市經洽會上展示,甘草的栽培技術被中國科技燎原學校制成光盤在中國教育電視臺播出。2013年,河北省黃驊電視臺專門到我校錄制了玉米種植試驗示范節目,作為科教節目在黃驊電視臺播出。
3、突出生產指導與服務。一是發揮服務中心的主陣地作用。農業服務中心的老師們為前來咨詢的農民當面診斷難題,提出除治方案,使農民看得清楚、聽得明白。根據農民們的要求我校還開通了服務中心服務熱線電話接受農民咨詢。二是提供“保姆式”服務。只要農民需要,不論是刮風下雨我們隨叫隨到絕不拖延,每年入戶指導達1000多次,極大地解決了群眾生產管理難題。2013年河北省青縣覺道莊農民李桐田的麥田出現大批病死苗現象,沒辦法解決。他在朋友的介紹下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到鎮成校服務中心求助,我校老師連續幾天早早起床到30華里外李桐田的麥田查看病因,并幫他制定防治方案。經過半個月的努力,麥田消除了死苗現象,恢復了正常生長。三是拓展服務渠道,加強與農戶聯系。我校堅持開展科技趕集活動,幾年來,開展科技趕集89場,發放科技明白紙及科技資料43萬多份,進行面對面培訓達32萬人次。此外,2007年5月由成校農業服務中心牽頭成立了橫跨大港、黃驊、青縣的冬棗協會,方便棗農交流生產管理技術,幫助棗農聯系銷售渠道,每月還出版2期協會簡報。農業服務中心的良好聲譽使得遠在天津的武清區豆張莊鄉的冬棗種植大戶溫廣洪、溫廣會、溫廣旺三兄弟連續七年驅車200多華里到服務中心學習種植技術、購買藥品,從未間斷過。四是送貨上門。為了方便農民需求,服務中心還提供送貨上門服務,每年干部教師靠肩扛手抬把數百噸化肥、十幾萬斤良種搬上貨車,送到周圍50多個村的農戶家中,行程最遠達到150華里。農忙時節,服務中心的干部教師常常顧不上吃飯和休息,辛勤的勞動換來了農民們的交口稱贊。幾年來,我校先后被授予“全國成人教育先進單位”、“天津市科教興農先進單位”、“天津市農民素質提高工程先進集體”、“天津市農業廣播電視教育先進集體”、“市級示范校”、“靜海縣成人教育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2007年《天津教育報》以“成校帶我們致富”為題,報道了我校的先進事跡。2011年靜海縣電視臺以“保姆式服務”為專題進行了報道。學校先后在市職成教育年度工作會議、全國農村成人教育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研討會、縣培訓工作會議上做經驗交流。
作者:王金河 單位:天津市靜海縣中旺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