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教育創建論文
本文作者:劉健 單位:昆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材料建筑工程系
引進師資特別是高學歷和高技能的師資,他們關心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學校有沒有相應的實訓基地和科研、技術開發條件。所以,實訓基地包括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成為人才引進的一個重要平臺。
高等職業教育要打造高水平的實訓基地,提供較好的科研條件,以此來吸引人才,用事業引進人才。穩定師資。高等職業教育師資,對薪酬待遇要求有自己的衡量標準,相關研究也發現,高校教師對目前收入的滿意度并不高。我國高校現行的薪酬管理制度普遍實行國家工資和校內津貼相結合的分配制度,普遍存在諸如工資總體水平偏低、分配平均主義傾向嚴重等問題。新進教師與老教師相比是“同工不同酬”,知識和能力上的富有未能變為財富上的富有。
對我國高校教師工資收入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發現,國內教師工資差異的主要決定因素是職稱以及職稱聘上的時間,而國外科研對教師工資的影響特別重要,大學教師收入最根本的決定因素是在一流刊物的文章發表。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們深思。高等職業教育要穩定師資隊伍,就要發揮教師教學科研、生產科研、理論性科研作用,同時在薪酬待遇上給予充分的體現,通過實訓基地平臺上的科研薪酬待遇發揮調節作用,用待遇留住人才。
提高師資。我國高職院校目前的科研情況非常不容樂觀,人們雖然對高等職業教育屬性認識已基本達成共識,然而在辦學實踐中片面強調高職教育的“職業教育”屬性,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眼目前的生源和就業問題,卻也導致廣大高學歷教師和特殊技能型教師“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局面的形成。
以實訓基地為平臺,審視創新學生教育方式,長期以來,實訓基地在學生實踐教學上的使用普遍存在下列兩種現象:一種是基本上不用,一種是低水平使用。不用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對實訓基地的使用在實踐教學上沒有明確的考核。同時,在課程教學上對教師的實踐教學沒有也沒有明確的考核,實踐教學變成了簡便的“理論教學”。
要改變上述狀況,第一要對實訓基地的“使用率”和課程實踐課的“開出率”提出明確的要求,促成實訓基地在校內、校際和區域共享。第二要提升實訓教學的層次,讓更多的學生通過開放性實訓基地、參與基地科研相關工作,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能力。
以實訓基地為平臺,審視創新基地建設與管理,目前高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普遍存在建設滯后和管理滯后兩方面問題。一般認為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缺乏資金,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缺乏關系,這是實訓基地建設滯后的觀念性因素。基地建設的資金和關系是多元化的,它們可以來自政府對教育的支持,可以來自企業對學校的支持,可以來自社會和個人對教育的捐助。其中,要把握社會效益與學校效益相統一,企業利益與學校利益相協調,社會行為和個人行為被認可。
實訓基地管理滯后,其根源在于缺乏建設和管理的科學性。現在,許多實訓基地建設首先缺乏科學的論證,這給管理帶來問題。還有就是重建設不重管理,沒有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對基地的管理進行科學的研究和落實。基于以上分析,高等職業教育要以實訓基地為平臺,創新高等職業教育建設,力促高等職業教育健康地、可持續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