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高中數學論文
為了順應基礎教育的改革潮流,科學系統地協調好基礎數學教育與高等數學教育的關系,在概論論與數理統計這門課程的教學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實施銜接。
1、教學內容的銜接
首先要構建在高中數學新課程背景下的概率論與數量統計課程體系,實現大學數學教育與高中數學教育的"無縫對接"。如有可能的話,重新編寫創新教材,適當調整課程內容,掃清學生的學習障礙。
目前高中新課程要求學生必修的概率與統計內容有:"了解隨機事件的不確定性和頻率的穩定性,了解概率的意義以及頻率與概率的區別;通過具體例子,了解互斥事件概率的加法公式;了解古典概型和古典概率的計算公式,會用列舉法計算一些隨機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數及事件發生的概率;初步認識幾何概型;理解隨機抽樣,學會通過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從總體中抽取樣本;了解分層抽樣與系統抽樣的方法;學會做頻率分布表及頻率分布直方圖、頻率折線圖、莖葉圖;學會從樣本數據中求出基本的數字特征如平均數、標準差等;學會通過樣本的頻率分布估計總體的分布,用樣本的數字特征估計總體的數字特征;學會通過具體實例中的兩個關聯變量的數據做出散點圖,從而直觀認識變量間的關系;了解最小二乘法思想,學會根據線性回歸方程系數公式建立線性回歸方程。"可以看到,這些內容覆蓋了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的許多方面,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即使是已經要求學生了解的內容,難度與深度方面與大學的要求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高中多從簡單的實際案例中引入概念,只進行描述性的解釋,側重于粗略的了解,沒有嚴格的定義,沒有嚴密的邏輯推導,沒有嚴謹的演繹體系,通過直觀性教學,主要意圖是培養學生對這門課程的直觀感覺,讓學生體會這門課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對于這些與大學重復的知識點教師要進行整合,既不能簡單重復,也不能因為高中學過而直接跳過。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將教學的重點與高中區別對待,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原有的樸素的直覺基礎上形成嚴密的理論體系,可結合高中新課程的案例,加強理論性教學和規范化教學,正確處理好直觀與嚴謹的關系。
另一方面新課標降低了對部分文科學生的學習要求,部分內容如排列、組合、二項式定理等不學不考。由于學生的學習是循序漸進的,如果出現知識點的薄弱環節甚至是"真空地帶",勢必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造成一定的困難。對于必須要掌握又缺失的知識點教師要在開課伊始給學生補充完整。考慮到部分學生已經學過,教師以選修、講座的形式在全校范圍內授課,這樣的方式還可以彌補教學時數的不足。
2、教學方法的銜接
數學研究性學習是高中數學新課程中引入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同樣可以作為大學學習方法的一種新的嘗試。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中,研究性學習的案例俯拾皆是,教師通過設計"低起點、小步子"的具體教學方案,引導學生進行收集數據、查閱文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新型教學活動,啟動和形成學生數學學習的內部獨立機制,促進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動機的培養。最終提高概論與數理統計課程教學的吸引力,從而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
作者:陸健華 邢婧 單位:湖北經濟學院統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