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際貿易對國際直接投資的促進作用
國際直接投資是規避貿易壁壘的有效途徑。對外直接投資主要是跨國公司的行為。跨國公司的競爭優勢主要來自企業對市場的壟斷、產品差異、高科技和高超的企業管理技術。在正常的國際貿易過程中,難免會受到種種關稅壁壘、非關稅壁壘的限制,使得跨國公司的優勢不能得以充分發揮。通過對外直接投資,跨國公司可以將其先進的技術、管理經驗以及資金投入到東道國,與東道國的地理優勢、勞動力優勢、市場優勢相結合,更大限度地賺取利潤。以中國為例,中國是世界上遭遇反傾銷最多的國家。越來越多的反傾銷使得我國部分出口產品市場不斷萎縮,相關產業效益下滑,企業停產,工人下崗失業,國外反傾銷已經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一個重要障礙。毫不夸張地說,面對國外頻繁實施的反傾銷,中國已經無路可退,加強對外直接投資是中國企業產品走出國門的不二選擇。
二、中國國際貿易和吸引外資的相關系分析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積極引進外資,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振興和發展國內經濟。如今,我國引進外資規模不斷擴大,來源地多樣,有效地盤活了我國的投資市場。
1、外資進出口規模不斷擴大我國外資企業進出口額從1995—2011年中一直保持著連續增長的趨勢,絕對數量由1995年的1098億美元增長到2011年的18602億美元,增長了近18倍,對我國的經濟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2、外資進出口額占我國總進出口額比重居高不下外企進出口額占中國國際貿易總額的比重由1995年的39.09%提高到2011年51.08%,占據了半壁江山,說明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主要由外資企業進出口拉動,我國進出口貿易對外依存度高。
3、外資企業在我國的產業分布結構主要集中在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第一產業比重較少我國外資企業投向經歷了一個變化的過程,其中以第二產業居多,第三產業次之,第一產業則微乎其微。從所占比重來看,第一產業由2000年的1.66%增長到2010年的1.81%,第二產業由2000年的72.34%降到2010年的50.94%,而第三產業由2000年的25.70%增長到2010年的47.25%,呈現出明顯的“重工重商輕農”格局,農業利用外資尤其不足,最后形成了“二、三、一”的典型投資結構,而且這種結構一直延續至今,雖然第三產業比重逐年增加,但比重依然不合理。
三、進一步促進外貿和外資發展的政策建議
1、從吸引外資方面來看,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不斷提高我國外資的利用質量,消化吸收外資技術,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引導外資更多地投向技術密集型產業。在引資的同時把技術、管理和市場引進來,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更好地發揮外資在我國產業升級中的積極作用。
(2)樹立正確的外資觀念。樹立正確的引資意識,提高服務質量,并加大外資監管力度,建立良好的外商投資環境,從而促進外資規模與效益同步增長。
(3)建立外資質量和風險評估指標體系,規范外資機構效益的評估標準。
(4)調整優化外資結構。首先,繼續擴大利用亞洲國家的投資,將引資重點轉向歐美國家,改善我國的外資來源結構;其次,要加強對第一、第三產業的外資投入,均衡外資產業分布。同時,要積極引導外資投向中西部地區,推動各地區均衡發展,鼓勵外資以合資方式投資企業,促進我國利用外資形式合理化,加大對外資并購行為的監管,適當限制外資參股比例,禁止外商以獨資形式經營企業,避免外資形成壟斷,實行外資結構多元化戰略。
2、從加強外貿和外資的協調性來看
(1)外資政策與外貿政策協調配合。面對日益增多的貿易摩擦,對外貿易領域的進口反傾銷已成為我國政府維護國內公平競爭環境、保護民族產業的重要調控手段之一。我國要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制定合理的產業發展戰略,協調與調整外資政策與進口反傾銷對中國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的促進作用。
(2)貫徹進口促進戰略,推動貿易結構平衡。要轉變“獎出限入”的傳統思維,加大進口扶持力度,促進貿易平衡增長。一是通過調整進口關稅、促進貿易便利化等政策手段,重點推動能源、資源、農產品等大宗商品進口,以滿足國內生產和消費需求,緩解國內所面臨資源約束瓶頸;二是制定引導技術改造的優惠政策,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產業技術改造、節能減排和低碳技術、高新技術和高附加值產業急需的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和稀缺資源性產品進口;三是加大對國外政府和企業前來開展貿易促進活動的支持力度,為國外的消費品在中國市場的經營提供良好的環境,并適當通過關稅、消費稅政策的調整,擴大消費品進口。
(3)深化利用外資結構調整,帶動產業結構升級。要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指導,進一步優化利用外資結構。一是鼓勵外資投向高端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產業,同時嚴格限制“兩高一低”(高投資、高消耗、低效率)項目;二是通過綜合實施財政、稅收、信貸、土地等政策,鼓勵外資在華設立地區總部、研發中心、采購中心、財務中心等功能性、總部性的機構,增強技術、管理的輻射效應,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三是繼續支持東部地區自主利用外資結構升級,通過稅收減免、產業傾斜、開發區規劃等政策支持,積極引導外資向中西部地區流動,促進地區利用外資均衡發展。
作者:白春梅 單位:西北大學現代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