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經濟相關
今年以來,中國的外資流入出現了連續的下滑。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份,中國實際利用外資累計額為293.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外商直接投資累計額為247.4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7%.
自去年3月份起,中國的外資流入一直呈下滑態勢。在通貨緊縮未得到改觀、國內需求一直不旺的情況下,作為中國經濟的新增長點,外資的持續滑坡顯然是人們不愿看到的。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中國利用外資的80%來自亞洲國家,亞洲金融危機使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資本縮水,使得其資本輸出量減少,一些FDI擴建項目被迫削減或停止。
二、近年來,國際資本流動有2/3是以購并方式實現,而且多集中于電訊、金融、石化、航空等領域,而在這些敏感的領域中國對外資購并尚未開放。
三、歐元的啟動加速了歐元區國家之間資本流動,相對制約了歐洲資本向歐元區外的流動。而歐洲經濟的好轉吸引了大量的資本流回歐洲。
四、中國政府加強加工貿易、外匯管理等政策出臺后,一些外商徘徊觀望。
五、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緩慢,某些產業由于前幾年的過量投資或國內需求不旺而能力過剩,以及沿海地區工資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國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
不過,在外資流入減少的情況下,中國的外匯儲備自下半年開始,卻一反過去緩慢微增的態勢,出現了一定幅度的增長。7、8、9三個月的增幅分別為17億美元、10億美元和3億美元。截至9月底,外匯儲備達1510.1億美元。其中原因是,7月份以來,在亞洲國家經濟復蘇和美國外需持續增長以及中國政府為刺激出口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下,中國的出口形勢開始出現好轉,加之外匯管理部門對結售匯管理的加強。結匯收入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加,而支出相應減少。外匯儲備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穩定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信心。
從近期看,外資流入滑坡的態勢可望有所改觀。從中長期來看,中國利用外資的前景仍是樂觀的。原因在于一些決定性因素是好的:
首先,從國際環境看,中國利用外資的主要來源國和地區,如中國香港、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國家的經濟都已出現了復蘇,對外投資的動力增強。
其次,從政策環境來看,針對外資流入下降的趨勢,外經貿部的負責人已表示,中國將進一步對外資開放,提高外資的質量和水平。具體地說,將適當放寬合資外資公司的審批條件,擴大試點范圍和試點數量;允許外國旅行社進入我國合資經營旅行社,進一步發展我國的旅游觀光產業;允許金融機構申請在全國各地設立營業性機構等。中國還將加大力度改善投資環境。外經貿部正在清理1997年以來頒布的不利于吸引外資的法規;國家計委和外經貿部聯合對向外商投資企業收費的項目進行一次大清理。
第三,在中國中西部地區,投資環境和基礎設施可望得到進一步的改善。特別是能源開發和市場導向的FDI有著較大的發展潛力。
第四,在某些服務性行業持續的開放過程中,尤其是在國有企業對資本流入采取更為靈活的政策的趨勢下,外資的流入特別是FDI將得到進一步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