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學體育教學面臨的挑戰
第一,傳統教學的弊端在當期體育教學中依舊存在,導致教學內容單一,無法迎合社會發展現狀,例如一些跑跳練習,不僅讓學生感覺枯燥,也使教學目標難以達成,訓練項目實質上已經流于形式,學生為了應付教師只能被動接受,長期以來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更不用說體育興趣的培養。因此教學內容的空泛和陳舊導致學生難以樹立正確的體育意識,限制了體育在校園中的推廣。
第二,體育考核不同于常規科目的考試,學生的成績受到不穩定因素的影響更加明顯,例如學生考試時的身體狀況等均會影響發揮,而當前的體育考核制度就是以單一的成績評定方式來反映學生的體育能力,這就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一些體育基礎較強的學生受到的影響較小,但是一些長期處于低成績的學生會逐漸喪失掉積極性,導致體育學習存在心理障礙,對于問題也缺乏勇于面對的精神。
第三,體育教學必須依靠一定的硬件設備才能保證順利開展,體育設施是否完備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了教學的質量。而學生也需要以體育設施為載體不斷的發展自身能力,所以設備也是學生身心素質得以發展的必要前提。但是由于預算有限等原因,當前大學中的體育活動場地面積以及體育設施的數量都難以達到標準,而在經濟落后的地區這一點體現的尤其明顯,導致學生能力的再提高受到限制。除此之外,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態度不積極等也是目前存在的問題。
二、大學體育教學優化策略
上文所述的一系列問題均制約了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改善,同時必須要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包括經濟、社會、政策等眾多方面。
(—)注重理論知識學習。針對學生理論知識薄弱的問題,必須要增加體育理論課的時間,把握好技能鍛煉和理論知識的關系。經過一定的理論學習后,學生在開展體育活動時才能夠有據可循、有理可依。例如籃球教學中應該著重強調賽場規則等理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學生正確掌握體育的價值和功能,最終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
(二)豐富教育內容。應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內容,使教學形式向多樣化發展,從而激發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以飽滿的精神投入到學習當中。對此教師可以通過組建體育俱樂部或者通過互聯網搭建網絡交流平臺,使學生能夠從多途徑進行學習,全面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當前體育教學脫離了素質教育理念,因此必須要調整體育教學的內容,確保內容精簡,有實效,應滿足當前的社會發展現狀,以學生為主體,秉承體育鍛煉的規律,內容應同時兼顧趣味性、實用性,避免枯燥無味的鍛煉項目使教學流于形式。
(三)科學合理的課程安排。只有保證體育課程內容的選擇能夠讓學生產生共鳴,才能實現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在課程安排方面,必須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第一,教學計劃必須符合學生的身體條件和體育技能水平來設定,同時應該設置必修、選修等課程,尤其加強基礎課的訓練力度,使各類型的學生的需求都得到滿足,一些比較受到學生歡迎的項目,例如籃球、足球、游泳等項目應該引入到教學內容當中;第二,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之間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因此要因材施教,不可一概而論;第三,應將帶有中國元素的民間傳統項目融入教學當中,因為傳統民間項目有較好的群眾基礎,推廣起來更加便利,并且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發揚了民族體育文化。
(四)優化評價體系。由于教學模式轉變為素質教育,因此專業教育的評價體系明顯存在片面性,有必要轉變體育成績的評價方式。傳統大學教學中,一般以技能評價或者達標成績來完成對學生的考量,這具有較大的弊端,考試成績的好壞并不能決定學生體育水平的高低,應該建立更加人性化的評價體系,對學生的各項能力進行綜合評價,同時根據學生個體的差異來進行針對性的評分,例如體重過高、身體局部運動能力差等眾多方面,只有這種多角度的測評才能使學生的真實水平反映出來,體現了過程的重要性,相比傳統的評價方式更加人性化與公平公正。
三、結束語
總的來說,當前的大學體育教育在建國以來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后更是取得了質的飛躍,但是由于處在探索階段,因此存在諸多的問題,包括學生理論知識薄弱、傳統教學的缺陷、評價方式的弊端以及體育設備的匱乏,這些因素共同阻礙了我國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必須重視理論基礎課的教學、豐富教育內容、合理調整課程安排并改善評價方式,最終使大學體育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得到保障。
作者:胡北蕊 單位:長春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