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德育論文
一、中職學校德育的基本構架
1.政治素質教育
政治素質教育主要是解決立場、觀點、信仰問題,目的是讓中職學校學生掌握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常識,讓學生熟悉我們國家實施的經濟、政治制度,了解自己所處的文化和社會環境,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積極參與到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經濟建設中來,以提高中職學生辨析社會現象的能力,并能積極主動從事職業崗位。
2.思想素質教育
由于企業對人才需求的變化,中職學校對學生的思想素質教育必須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樹立開放的思想素質教育理念,利用學生進入校企實習基地實習這個有利條件,把思想素質教育滲透到專業實習教學中,使思想素質教育與職業崗位要求緊密結合,在職業體驗中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思想素質教育的目標是解決思想認識和思想方法問題,目的是使學生初步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善于從相互聯系、發展變化和對立統一之中去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3.職業道德素質培養
在德育課堂教學中,德育教師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所學專業,了解企業和社會,并能正確認識自己,養成良好的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具備自我創業意識與創業技巧,增強就業競爭力,把學生培養成有崇高的社會道德觀念尤其是職業道德觀念,并掌握過硬專業知識的技能型人才。職業道德素質教育主要是解決從事職業后的品德行為問題,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和文明的行為習慣。
二、借助學校網絡進行德育課堂教學
1.借助網絡的理論意義
德育課程教學內容的載體有多種形式,現代通信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必將成為學校德育內容的新載體。學校網絡將成為德育教學的核心途徑。學校網絡是弘揚先進文化的主陣地,是推動學生素質教育的平臺,是師生信息交流的橋梁,是德育教育資源的寶庫。利用網絡形成的學校網絡文化既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文化,也是一種創新文化,是先進文化的代表,因此學校網絡德育內容建設就成為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務,網絡中的德育內容傳播與更新是對師生的教育創新、德育教育創新、校園文化創新,對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產生全方位的深遠影響。
2.借助網絡的實踐意義
借助網絡建設內涵美、品位高的網絡文化環境。在網絡文化中有關德育活動中,教師和學生借助網絡這個新途徑共同學習和探討,利用網絡資源解決教學中的難點,不斷完善學生的價值取向、心理傾向和行動方式,改變師生的管理方式、教學方式、學習方式、交流方式。在中職校德育課堂中,教師要能夠運用網絡這個新穎的教學手段,給學生創設一個可以自主學習的環境,因此學校應不斷更新一些集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網絡資源,豐富學校德育課堂教學的方式。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隨時交流的特點,盡可能多地把網絡交流的自由、開放最大化,積極鼓勵學生把自己關心的問題和存在的心理情結,通過網絡與德育課教師以聊天的方式相互溝通,同時也有利于德育教師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掌握學生的內心變化,讓網絡德育內容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滿足學生的體驗,學校網絡中可以開設以“××論壇”“××競賽”“××讀書會”“××電影欣賞會”“××名歌欣賞會”,“××心里話聊天室”為主題的欄目,有引導性地加強師生的交流,讓有心理負擔或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有一個可以傾訴的地方。通過教師和學生的網上直接對話,及時開導,及時解決學生心中的疙瘩。借助健康的手機短信用語和多媒體彩信、彩鈴等資源,把現代化信息傳播媒體當成學校德育教學的有效載體之一。
3.學校德育網絡建設的要點
(1)搭建數字化網絡平臺,開發網絡軟件資源
做好學校校園網建設,向全體師生提供優質的管理交流環境。注重對德育網絡吸引力的建設,建設覆蓋率大的校園網站,使校園網、學生個人網頁、教師個人網頁、名師工作室、心理咨詢室、德育BBS、就業咨詢等相互鏈接,整合成一個獨特的網絡德育學習環境,通過網絡傳播學校的各類德育教學資源。
(2)開發優質的網絡教育教學資源,提高德育網絡使用價值
對學校而言,德育教師可通過校園網、電子公告板等及時了解學生的需求,了解班主任管理班級的建議,使學校的德育管理更有效;對德育教師而言,網絡可成為德育課堂教學內容的新載體,通過網絡的使用,教師可以把德育課堂教學與學生的學習活動相結合,讓網絡中的德育內容成為德育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也使教師快速接觸到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與教育名家面對面交流,提高教師業務能力和研究能力,促進教師素質的全面發展;對學生來說,在網絡中可以實現自主學習、自我教育,發揮個人特長,培養并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水平。
(3)加強德育教師業務培訓,提高運用網絡的技能
怎樣建設和利用網絡德育教學資源,這是網絡德育教學建設的重要內容,需要師生共同提高認識,加強合作。通過講座、技術指導等多種形式對師生進行網絡應用及多媒體技術輔導,解決師生建設和利用網絡德育資源中出現的技術問題。教師以教研組為單位,學生以班級等為單位,通過師生自主學習、自主管理為基本方式,將學校的優質德育資源通過網絡向全體師生開放,從而提升德育教師生的課堂教學水平,增強德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來自于《中小學電教》雜志。《中小學電教》雜志簡介詳見)
(4)加強監管教育,文明使用網絡
建立健全學校網絡管理、監控中心,建立相關的制度,明確職責。網站管理員有責任讓網絡德育內容具有多樣性和實效性,對于校園文化的積累和傳播,應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同時德育教師對所有的德育網絡資源進行監控,對師生上網行為進行約束,尤其是德育網絡資源,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德育資源,把學生培養成符合就業崗位要求的畢業生。
作者:張松 單位:邳州市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