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媒體渲染活動氛圍——感恩之情情景交融
古詩描寫的情景大多是幼兒沒有親身體驗的,而多媒體教學能以豐富的畫面、變化的動像、生動的音響來充分刺激幼兒的多種感官,使孩子仿佛身臨其境,從而更加主動地體會著感恩之情。
1.神奇功能激發活動興趣
馬斯洛認為:孩子天生具有好奇心,好奇心的滿足是主觀上的滿足,學習和發現未知的東西都能給個體帶來滿足和幸福。每個孩子都有好奇心,多媒體就以其強大的功能將活動情景交融,有效地激發了幼兒的活動興趣。如在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中,我利用了白板軟件中的“聚光燈”,將孩子們的目光吸引到課件中田園中的詩人,讓他們產生“他是誰?他在做什么”的疑問,從而激發幼兒感恩自我、關愛自我的情感。
2.多種媒體調動多樣感官
多媒體為幼兒創設了生動的學習情境,調動了幼兒多種感官,充分地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如《贈汪倫》詩中描繪了李白乘舟欲行時,汪倫踏歌趕來送行的情景。在教學中,我選擇了與古詩詩意相協調的古箏樂曲《送別》配以古詩朗誦,旋律撥動著孩子們的心弦,使他們感受著朋友間真摯純潔的感恩深情。多媒體為幼兒創設了情境交融的感恩氛圍,孩子們在沐浴經典陽光綻放感恩之花——淺談多媒體在古詩教學滲透感恩教育中的運用江蘇省張家港市花園浜幼兒園杜曉燕氛圍的渲染中,他們更加專注,對于感恩也有了更多的感知,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二、多媒體激活教學難點——感恩之情情不自禁
多媒體軟件把抽象、死板、枯燥的內容變的生動、活潑、有趣,將教師難以用語言解釋的詞匯、現象生動的表現出來。這樣,教學活動的難點就被有效激活,幼兒也就更加容易理解了。1.化靜止為動態——顯過程多媒體課件能將靜止的畫面動態化,突顯過程性,這樣幼兒就能感知到過程性的內容,對于難點就更容易理解了。在古詩活動《憫農》中,對于古詩表現的“汗滴禾下土”,多媒體課件,就將這一過程通過動態的課件表現出來:在炎炎烈日下勞作的農民,熱得滿頭大汗,滴滴汗水落到了農田中,孩子們一下就能體會到了勞動的辛苦,從而情不自禁地產生了對農民的感恩之情及珍惜糧食的情感。2.化抽象為直觀——展細微在教學活動中,常常會有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讓幼兒很難想象與理解,這時,我們就會利用多媒體的功能將抽象的內容變得直觀。如古詩《春夜喜雨》中,孩子們對于“潤物細無聲”這一句所表現的雨水滋潤植物,給予植物營,促進植物生成這一現象不能直接感知,所以,我們就通過Flash課件的制作,讓幼兒清楚地感知到了雨水滋潤萬物的“細無聲”,從而有效激發幼兒的感恩之情,讓孩子們更會感恩自然,更能熱愛、保護自然。多媒體讓教學難點逐個激活,讓孩子們對于感恩有了更深、更廣的感知與理解,讓他們從內心之中萌發出感恩的情懷,讓他們的感恩之情情不自禁。
三、多媒體觸動感恩情懷——感恩之情情真意切
培養幼兒感恩之情的關鍵還是要落到感恩的言行上。而多媒體觸動了幼兒的感恩情懷,讓他們更樂于報恩、施恩,感恩之情情真意切。
1.多媒體讓孩子會真情古詩《游子吟》是唐代詩人孟郊最為膾炙人口的詩作。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我們,而孩子常常不能意會。所以在進行本首古詩的教學中,我們結合母親,將媽媽們細心拍攝的孩子成長的錄像、圖片,通過媒體進行展示,讓孩子們從點滴中體會到母親及家人對于自己的關愛之情,從而激發孩子們感恩家人的真情。
2.多媒體助孩子表真情
孩子的想象力是豐富多彩的,他們會將自己想象成古詩中的人物。因此,我就根據幼兒的需求,利用多媒體為他們提供表演的舞臺,讓他們在媒體的視頻、音樂聲中,將古詩中的感恩情感進行延續。如王維的《雜詩》中,我請孩子們一起來表演詩人和朋友,運用古詩中的詩句來模仿詩人與朋友的對話。在這樣的表演中,孩子們對于古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感恩之情也得到提升。經典古詩猶如陽光般照射著幼兒心中的感恩之花,而多媒體正是促進這朵神奇感恩之花不斷綻放的養料,讓幼兒心中的感恩之情不斷萌發,相信它會開出最最神奇、動人的花朵!
作者:杜曉燕 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花園浜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