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營造充滿愛心、感恩之心的親情關系,感恩父母
學生在心靈上受到極大震撼,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里家長普遍認為自己的孩子好像換了一個人似的,不再頂撞家長、怨恨家長,主動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更重要的是班上形成了一股團結和睦、積極向上的學習英語風氣,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倍增。學生讀英語的聲音變得宏亮,連課間休息的時間也在讀英語。不過他們可能只是一時興起,或者是為了得到老師的一聲表揚,要讓學英語成為他們的興趣,還需要我們進一步地引導學生常懷感恩之心,使學生覺得不讀英語就難受,不讀英語就寢食難安。例如:在一日三餐前要學生反思、感激生育你的人,然后狂讀英語五分鐘,否則就不配吃飯。進而在入睡前、睜開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反思人生,大喊英語十分鐘,讓"要我學英語"變成"我要學英語"。這就是李陽《我"瘋狂"我成功》中的"一日三餐法"。
二、品滴水之恩,感恩師
就是要學生知道老師默默無聞地付出是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體會英語老師的用心良苦,從而感謝老師的教誨和辛勤的培養。如果我們英語教師只知道默默奉獻,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勞動和付出呈現給學生,學生也就無從感受到英語教師對他們的恩愛,教師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也就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對教師的對立情緒。愛要讓學生知道,才能激發起他們的愛心,引起他們發自內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懷。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仔細觀察老師每天批改作業、備課、上課、叫學生默寫過關,有哪些地方辛苦。每天安排一個學生當"老師",幫教師批改作業,甚至讓學生到講臺上講課、改作業、負責默寫過關等。這樣學生真正體會到了老師的辛苦和不容易,理解老師的奉獻與無私,正確理解老師的批評與表揚,增進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學生上課能專心聽講了,作業也做得漂亮工整了。老師學生融為一體,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從而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感恩思想在學生內心中激發出來,變要我學好到我要學好,感恩教育真正起到了育人效果。
三、布置愛心家庭作業,感恩回饋
教師要求學生用英語介紹感恩節,從這個節日中,學生懂得了:人只有活著,應該滿懷感激之情。在父親節、母親節、父母生日那天,教師要求學生走近父母、體驗父母、理解父母、回報父母。送給父母一張生日賀卡,幫父母做家務,體會父母的辛勞,和父母說說心里話。親子互動,傳遞親情。并要求學生用英語寫一篇日記,寫自己是怎樣以實際的行動來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并說明自己的感想及今后的打算。感恩教育就蘊藏在生活中,我們要抓住教育契機,持之以恒對學生進行熏陶,在做這些小事的過程中,學生的那顆感恩之心就會悄然萌發了。當一個人懂得感恩時,便會將它化作行動,實踐于生活中,使他的行為規范上升到心靈的自覺要求和對生活的熱愛。對開展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社會的感恩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當前教育新政背景下,盡管對考試排名、考試評價等作出了相關規定,但這并不意味著英語教師可以放棄教學質量。沒有高水平的教學質量決不是優質教育。對此,我們要尋找提升英語教學質量的途徑。我認為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既培養了他們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又讓學生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思想教育,起到了一箭雙雕的作用。學生通過感恩教育感悟到:父母養育了我們,我們應該感謝父母;老師給了我們知識,提高了我們的能力,我們應該感謝老師;他人關心幫助了我們,我們應該感謝他人。從而讓他們樹立起責任意識,自我激勵,以積極的心態勤奮學習,完成學習任務。
作者:楊愛忠 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豐利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