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英語教學論文
1.與生活聯系更加密切
英語作業不再是課堂上的事情,它更加貼近生活。情境化、生活化的作業成為主要形式。與朋友見面怎樣打招呼、出國常用對話與短語、怎樣尋求幫助等更加實用的內容出現在學生的作業中。注意觀察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單詞和語句,閱讀英語報紙和周刊,欣賞一部英語原聲電影,在網絡上和外國學生進行交流也能成為作業的一種方式。從生活中得到的知識更容易記憶,也更能激發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完成作業,提高作業的效率。
2.目的明確,難度相對適中
新課標背景下的英語作業目的性更加明確,以鞏固所學知識、提高應用英語的能力為目標,同時還要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的方式、方法、習慣等。英語作業取得的效果更加明顯,少了簡單的重復內容,通過完成作業就能及時對課堂所學知識進行預習和復習,減輕學生學習負擔。通過學生和教師的反饋,新課標下的英語作業難度適中,考查難度從易到難呈現階梯狀,這樣不僅能在更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積極性,也實現了不同學生的分層練習,充分考慮到學生不同的需求。在新課標的背景下,初中英語作業的現狀有令人欣慰的部分,我們從中看到了改革的成效,其中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我們不斷去完善。
3.習題作業所占比重大
雖然教育在不斷改革,但考試分數為大的應試教育的局限仍沒有改變,這也導致作業中以習題為主,這是以考試為目的的產物,是教育改革不夠徹底的地方。為了能夠實現學習英語的根本目的,應該豐富作業的形式和內容,融入能夠激發學生創造學習的內容,如英語短劇表演、英語演講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
4.以寫為主,聽、說、讀所占比例較小
縱觀初中英語教材課后習題以及相關教輔資料,以書面材料為主,考查鞏固的均為寫的能力,聽力、口語所占比例較小。學習一門語言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交流,而我國目前的英語教育以“啞巴英語”為主,學生動筆能力強卻無法交流。
5.缺少對英語國家文化的學習
要想真正學好一門語言,不僅要學習語法、單詞等理論知識,還要學習這個國家的文化和傳統,尤其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這樣有利于解決因思維差異、文化習慣不同造成的學習困難。在英語作業中,應該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手段并結合課堂所學知識,了解更多的英語文化知識,不僅開闊了視野,也提高了學生對于學習英語的興趣。新課標背景下的英語作業現狀有喜有憂,我們要從以往形式的改變中學習好的經驗,將學生放在教育的主體地位,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習慣、程度去留作業,也要不斷完善不足之處,更好的去實現留作業的目的,讓學生通過完成作業掌握英語知識,完成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實現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
作者:劉曉麗 單位:廣東省中山市博愛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