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建筑設計論文
1國外發達國家綠色建筑設計策略的演變
早期綠色建筑的發展注重運用技術來實現節能,大致分為“軟技術”與“硬技術”兩種設計策略。前者強調適用性技術的運用和對傳統地方化建造經驗的借鑒,如舒馬赫提出的“中間技術”,其特點表現為:價格低廉,人人可以享用,適合于小規模應用,且適應人類的創造需要;后者則更突出用技術革新帶動建筑效率的提高,如富勒提出的“少費多用”思想,即力爭使用較少的原材料、能量和時間。通過技術的發展和設計者的創造性勞動,創造出高效利用能量和物質材料的建筑。進入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關于綠色建筑的研究開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突出表現為綠色建筑技術性日益增強,綠色建筑設計策略也更加注重社會性。一方面,綠色建筑技術在新材料、新設備的研發與應用上面不斷拓展,而且由原先更多關注外圍護結構本身的設計轉變為技術與建筑整體實現有機結合;另一方面,綠色建筑設計策略中開始融入地方文化、社區文化、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社會性元素,不再單純強調技術,而是從技術、經濟、社會三方面要素整合形成了完整體系。
2當前我國綠色建筑設計現狀及存在問題
綠色建筑要求在建筑設計、建造及使用過程中充分考慮環保、節能、經濟、舒適等綜合因素,實現建筑與生態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因此,建筑設計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綠色建筑的發展。綠色建筑設計應遵循現代開放、端莊樸實、簡潔流暢、動態親民的建筑形象,從選址到格局、從朝向到風向、從平面到外向、從間距到界面、從單體到群體,都要充分利用天然能源,充分體現材質的輕重、粗細、虛實對比以及建筑設計中各類節能、環保生態建筑技術的應用。但是,我國在綠色建筑設計中卻存在諸多不合理的地方。如貪大求洋,既造成土地資源浪費,又違背綠色建筑追求高效、適用的原則;建筑材料、建筑構件發展落后,產業集中度低,科技含量也不高;建筑采暖、通風、空調、照明設備大部分存在能耗高的缺陷,區域適宜性差。此外,現行的體制環境對綠色建筑設計重視不夠,相應的綠色建筑節能生態設計體系尚未成熟,缺乏專業的設計團隊和技術人才,設計能力較為落后等,這些問題制約著綠色建筑設計水平的提高。
綠色建筑設計要堅持走科技創新的發展戰略,以適宜性、關鍵技術研發和技術集成創新來支撐綠色建筑的發展。關鍵技術研發包括綠色建筑設計技術、建筑節能技術與設備、可再生能源裝置與建筑一體化應用技術、精致建造和綠色建筑施工技術與裝備、節能建材與綠色建材、建筑節能技術標準等;適宜性技術主要是指合理的工藝手段與新技術產品組合、低技術與高技術結合,低技術如自然通風、外遮陽措施、科學的使用能源、雨水收集等,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選擇與創造本土化的適應性綠色技術。此外,綠色建筑的實施效果要通過多種技術耦合作用效果集中體現。要在創造符合需求的產品與豐富的技術資源供給之間創造出匹配,促進多種綠色建筑技術的有機結合,形成綠色建筑技術體系。(本文來自于《科技創新與應用》雜志?!犊萍紕撔屡c應用》雜志簡介詳見。)
3綠色建筑的展望
發展綠色建筑的總體思路應該是采用適宜的技術走本土化的道路,結合地域性和建筑技術的適用性。根據各地方的自然資源條件、經濟狀況和氣候特點等,因地制宜地創造出具有地域特征的綠色建筑。而且要考慮綠色建筑各單項技術之間的關聯性和集成性,突出綠色建筑整體的綜合性能和效益。針對目前國內綠色建筑設計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五方面的對策建議。
3.1站在全壽命周期的角度,以系統理論為指導,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的原則,對綠色建筑的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管理和拆除的全壽命周期開展技術研究。針對建筑節能改造成套技術、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技術、低能耗大型建筑技術、高效集中供熱熱源和輸配系統技術、高效熱泵采暖制冷技術等關鍵技術,開展科技攻關。
3.2編制綠色建筑有關技術規范,發布綠色建筑技術和產品目錄,促進綠色建筑相關技術的推廣應用。比如在建筑設計中大力推廣外遮陽、自然通風、自然采光、中水回用、雨水收集、人工濕地、立體綠化、底層架空、透水型鋪地材料、太陽能空調、節能隔音門窗、節能照明、節水器具等各種綠色建筑技術和產品,推廣應用高強高性能混凝土、高強鋼筋等。
3.3完善綠色建筑設計方面的標準,包括綠色建筑設計的方法性標準以及根據不同綠色要素設定的專用標準,如節地與室外環境專用標準、節能與能源利用專用標準、節水與水資源利用專用標準、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專用標準、環境保護專用標準、室內環境質量專用標準等。這些標準既要從各個方面對綠色建筑起到指導和考核作用,又要形成一個有機的系統。
3.4改革現階段“大而全”的設計院模式,發展專業化的設計事務所,改變原有的設計機制和程序,實現綠色建筑精細化、專業化的技術服務。
3.5加強示范項目的帶動和引領作用,利用先進技術加快綠色建筑發展。在示范項目建設中,既要學習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和方法,更要加強關鍵技術研發。注重關鍵技術的系統整合和技術集成示范的推廣和應用,以便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的綠色建筑發展道路。
作者:陳明 單位:秦皇島維拓建筑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