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相關
一、心理暗示的意義與功用
心理暗示是指在受暗示者無對抗、無批判、無抵制的基礎上,通過議論、表情、手勢、服飾、環境氣氛等有利條件,從側面間接地刺激受暗示者的潛意識,從而對受暗示者的心里和行為產生影響。心理暗示的作用很大,它和我們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研究結果證實在英語教學中運用心理暗示手段能夠有效地把各種無意識暗示因素組織起來,創造積極情感因素,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激發學生潛力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公共英語教學中心理暗示的應用策略
(一)創設情境。在教學中創設情景,就是指通過營造某種場景、氣氛來感染學生,使學生在潛意識的作用下自覺地投入學習,主動地參與活動。從廣義來看,社會習俗、校園環境、教室布置等都會給學生一不同程度的暗示。從這個角度入手,教師可以在布置教室上多下功夫,通過一些名人名言、圖片、字謎等給學生傳遞一種“學習英語是快樂的、有趣的”、“有志者事竟成”等積極暗示,以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此外,組織學生根據所學內容自編英語對話或短劇;建立英語角、組織英語晚會、開設英語廣播節目都可以為學生營造一種積極的學習環境,從而促進學生主體性學習。
從狹義來看,創設情景則主要是針對課堂教學中對新內容的導入。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起于思,思源于疑”。
在講授新內容之前,教師有意識的設置問題,創設情境,使學生動腦思考、身臨其境可以使學生變被動接受知識為積極主動的探究知識,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最佳狀態。
例如:
在講授《大學體驗英語》綜合教程第三冊Unit4PassageBIHaveHisGenesButNotHisGenius時,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
Whatwouldyoudowithacloneofyourself?Haveyoueverthoughtabouthavingyourcloneattending
classesormakingmoneyforyouwhileyougooutshopping,traveling,playingcomputergames,etc.絕大多數學生會附和說“Goodidea.”“Ilikethat.”等等。這時可以再提出一個問題:Whatifyouwereacloneyourself?這樣既導入了新課,又能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思考關于克隆的一些問題,從而產生學習興趣。此外,現代教育的多媒體手段也可以為我們創設聲像結合、圖文并茂的課堂情境提供必要的手段。
(二)高峰體驗。心里學認為,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態度,反映著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系。積極的情感具有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率的功效。因此,課堂教學中要有效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克服和消除消極情緒。大學公共英語的課堂上,學生的層次往往參差不齊。單調乏味的傳統授課模式往往會使基礎較差的學生喪失學習興趣,久而久之對英語課甚至是英語學習產生倦怠心里。實踐證明適當的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有助于形成更好的師生互動,產生較好的學習效果。比如,在學習一個單元的新詞時,我建議學生采用聯想、諧音或自創的其它方法嘗試著去記憶新單詞,我給大家五分鐘的時間記憶然后我以隨機提問的方式讓大家分享記憶體驗。五分鐘后,甲同學認為peak(v達到頂峰)一詞可以和時下比較流行的運動品牌Peak(匹克)聯系記憶,乙同學認為genius(天才)、saint(圣人)和insight(洞察力)三個單詞可以同時記憶,理由是:天才(genius)和圣人(saint)與普通人的區別之一就是有更好的洞察力(insight)。甲同學和乙同學都是平時在課堂上不太積極主動的同學,成績也一般。這種積極的課堂參與容易誘發學生,尤其是平時成績平平或較差的學生產生高峰體驗。
高峰體驗是指一個人最能發揮作用,最有決斷力時表現出的自信、幸福、狂喜、欣慰等情緒。
(三)行為暗示。所謂行為暗示,就是教師用眼神、表情、姿勢、動作等對學生加以暗示。行為暗示在以語言教學為主的課堂言語交際中具有特設的適用性,能起到感染、調控、激勵等多方面的作用。心理學研究表明,對心理主宰系統產生影響的第一要素是當時的內心情緒和狀態,學科的教學效果與學生當時的情緒息息相關。因此,在課堂上教師的一個目光、一個手勢、一句話,就能使某個學生或者整個班集體產生某種微妙的心里變化,形成某種心理狀態,因而能有效地提高課堂言語交際的效果。例如在講授《ARussianExperience》等故事性強,情節生動的課文時,教師帶有感情地邊朗讀邊講解,教學效果最佳。輕松的狀態有利于暗示信息的接受與鞏固,從而有效地啟動無意識的心里活動。一個和諧愉快的學習環境會讓師生情緒穩定、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英語教與學的過程中。研究顯示,每分鐘60節拍的音樂對人的記憶力增強有促進作用,如海頓的交響樂,可使腦細胞活躍,記憶增強。
因此,在課前播放5分鐘左右的輕松舒緩的西方古典音樂或英文歌曲也可以很快讓學生進入一種舒適愉悅的狀態,這對隨后的教學是極好的心理準備。
當前我國的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正處于由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模式的轉變過程中。
新的教學模式強調師生互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進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大學英語課堂上,創設情境、高峰體驗、行為暗示等心理暗示手段的使用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