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職業(yè)教育
一、中等職業(yè)教育英語教學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性
英語作為中職生接觸的第一外國語言,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他們的跨文化意識是非常重要的。
1.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是學好英語的有效保證
《中等職業(yè)學校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指出,中職英語教學課程的目標是:在九年義務教育基礎上,幫助學生進一步學習英語基礎知識,培養(yǎng)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初步形成職場英語的應用能力;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策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了解、認識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培養(yǎng)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職場英語的應用能力包括掌握所從事行業(yè)、崗位的日常交流用語和專業(yè)表達用語,具備相當的跨文化意識,才能夠滿足職場的要求,才是學好英語的重要表現。任何一門語言都是文化的表現形式,語言和文化的聯系是非常密切的。語言植根于文化這塊沃土,要學好英語就必須研究沃土的成分,即學習西方文化,學習西方國家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懂得中西文化的差異,避免出現不必要的誤解、鬧笑話,確保英語的運用準確、適當、得體。
2.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可促進學生對本國文化的理解和掌握
俗話說,有比較就會有發(fā)現,就會有進步。中職生的年齡絕大多數都在15~18歲,入學時未成年,心智尚未成熟,見識不多,受傳統學習觀念的束縛,不注重對課外知識的學習,加上家長的過度關心以及受網絡的影響,中職生對本國文化的了解是相當有限的。在英語教學中,把本國的文化同西方的文化聯系起來,進行比較,分析異同,不僅可以讓學生學習到西方國家的文化,了解到西方人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言語表達、思想觀念等,在學好英語之余,又加深了他們對本國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3.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是中等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需要
中職畢業(yè)生是企業(yè)的基礎支柱,是國家經濟建設和發(fā)展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國家對中等職業(yè)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社會對中職畢業(yè)生的綜合素質越來越關注。在經濟全球化合作的大背景下,培養(yǎng)新型的德技兼?zhèn)涞纳鐣髁x新型人才成為中職學校的責任,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對學生進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讓學生學好英語之余,具備開闊的眼界、包容的態(tài)度和終身學習的觀念,真正適應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需要。
二、中等職業(yè)教育英語教學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面臨的難題
當前,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能力比較薄弱,文化意識不濃,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存在著主觀和客觀的困難。
1.主觀障礙
一是學生的英語水平較低,容易導致學生對英語產生抵觸心理。中職學校免費入學,低門檻進校,學生的英語基礎非常的薄弱。進入中職學校后,學習新的英語知識就存在一定的難度,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對英語望而卻步,對學習英語產生抵觸情緒。二是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不濃。英語科目在中職學校屬于公共基礎課程,很多學生認為只要上好專業(yè)課,掌握了專業(yè)知識就能夠順利就業(yè),尤其是一些理工類專業(yè)的學生,他們認為英語對他們今后的就業(yè)一點用處都沒有,沒有必要花時間去學習英語。學生不愿意學,英語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遭遇了尷尬。
2.客觀原因
一是教師自身跨文化意識的缺乏。中職英語教師很多都是畢業(yè)后直接從事教學的,由“學生”的身份轉型為“教師”,沒有豐富的教學工作經驗和足夠的跨文化交流、交往經歷,僅靠在校幾年的學習那是明顯不夠的。即使是一些已經在教學工作崗位上工作了多年的教師,由于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原因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對自己進行充電,跨文化意識也是不夠的。二是學習時間不夠。在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背景下,一些學校在教學的內容及設置上出現了重專業(yè)課而輕基礎課的現象,一些教師和學生也存在著“學好一門技術,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心理,英語因不受重視、不受歡迎,而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被邊緣化的學科,教學時間無法保證,對于一門語言的學習是有比較重要的影響的。
三、中等職業(yè)教育英語教學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途徑
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長期的努力。基于上述情況,筆者認為,可從以下三方面加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1.提高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興趣是學好英語的最好的老師,只要對英語學習感興趣,那么,在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方面就已經成功了一半。所以,在中職英語教學中,要從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基礎出發(fā),想方設法地提高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中等職業(yè)教育生涯的第一課非常重要,英語老師不僅要利用中職生踏進中職校園的第一節(jié)英語課提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還要對學生的英語基礎進行“摸底”,以便能夠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教學方案。通過第一節(jié)英語課對學生的提問、交流,再結合下發(fā)調查問卷的方式,從整體上了解學生的英語水平。學生英語基礎調查問卷的設計以一些通俗易懂的問題出現,內容包括三部分:一是在初中時英語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水平;二是查找學生英語基礎不扎實或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的原因;三是對中職英語學習的想法、打算以及對英語教學的一些意見和建議。根據收集上來的調查問卷進行匯總、分析,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的方式方法。如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非常差,那么在教學中就不要急著講新課,而是利用2~4個課時復習音標以及簡單的英語會話,從學生熟悉的內容入手,不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根據調查的結果,采取個別或分組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輔導,為學生學好英語提供恰當的方式方法,增強學生學好英語的信心和能力。采納學生的合理意見和建議,在課余時間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增強了解、增進感情,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認同感。在教學中,多設置一些靈活、生動的課堂活動,活躍課堂氣氛,增強英語對學生的吸引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一旦對英語產生了學習興趣,就會從被動式學習向主動式學習轉變,實現了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大轉變,就會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注意或關注英語文化,無形中學習到了跨文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