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人物,同時學生的學習狀況也直接影響到教學的發展.而在當前的高中數學教學中,筆者發現很多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自信心還不夠.高中數學的有效性教學得以有效實現的一個標準就是學生的自信心得以加強,而構建學生的自信心也是實現有效性教學的一大重要步驟.所以,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筆者認為教師應該注意在教學之中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實現有效性教學與自信心之間的相互促進和不斷發展.而學生在高中數學的學習之中缺乏自信心主要是在遇到“解析幾何”、“立體幾何”、“三角函數的應用”等內容時學生立時就對這些內容慌了手腳,更別談自信心了.所以,針對這樣的一種情況,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并且在培養學生的立體思維、綜合思維、空間想象能力等方面入手,逐步地實現學生的能力提升.此外,在整個的高中數學學習階段,筆者認為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將自己對某些例題的另類解答思路進行展示,然后教師再對學生的講述進行以“鼓勵、肯定”為主的評價.繼而在教師的這一評價之下,筆者相信久而久之,學生必然會獲得學習的自信心,也必然會獲得高中數學的有效性教學.
二、扎實學生的基礎知識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思維很強的學科,但是同時這門學科的很多重難問題的解決都是建立在數學基礎知識之上的.所以,在高中數學的實施過程中,筆者認為教師應該認識到“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并且在扎實學生基礎知識的基礎之上,實現“以不變應萬變”.畢竟任何一個復雜的問題和綜合性的題目的運用將其進行分割、解裝、細部劃分之后,就會發現每一個步驟和每一個運用都是基于最為基礎的數學知識而進行的,要么是概念、要么是公式或者就是最基本的定理.所以,教師一定要注意到這一點,并且要加強基礎知識之間的連貫性,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將各基礎知識之間的聯系結合起來,繼而在扎實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為學生解決復雜而綜合的數學問題做好充分準備,也為高中數學的有效性教學的實現奠定扎實的基礎.
三、預留時間開展課后總結
一堂課的開展一般都是45分鐘,而這45分鐘往往只有完整的30分鐘是在進行新知識的傳授.還有一部分時間是在對舊的知識進行總結或者是借助有趣味化的方式來導入教學從而為整堂課的教學實施奠定基礎.但是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總是容易被忽視或者是因為時間關系而被腰斬———課堂的最后幾分鐘對新學知識的一個總結和歸納.這樣的一個環節被很多教師認為是可有可無的一個環節,其實不然,我們都知道學生學習記憶和理解是有一定規律性的.在完成了所有新課的學習之后,教師如果可以及時地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一個梳理和總結,那么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就能夠對剛學的知識有一個強烈的感觸和良好的記憶,也必然能夠及時地發現自己存在的不足,而在一天的學習結束之后,學生還能夠比較順利地像放電影一樣將教師的總結和自己的所學進行一個回憶.這樣的方式無疑將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有效性,而學生的學習效率的提升直接推動著高中數學有效性課堂教學的實現.此外,預留出一定的時間進行課后的總結這樣的一種方式也是對教師本人對課堂進度把握的一種能力鍛煉.教師自身素質的提升也將為有效性的高中數學教學的實現增磚加瓦
作者:王燁斐 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岔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