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師自身素質教育對幼兒潛移默化的熏陶
葉圣陶在《習慣成自然》一書中指出:“要有讀書的能力,必須把書本打開,認認真真的去讀;要有文明禮貌的行為,必須走進環境,點點滴滴的熏陶。”由于幼兒年齡較小的緣故,他們離開家庭、離開父母會產生一種不安全感,老師就成了他們唯一的依靠。這就要求教師要像媽媽一樣去細心呵護、關心、幫助每一個孩子,消除他們的恐懼心理,創設一種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精神環境,用愛心去溫暖孩子的心田,孩子在獲得愛、感受愛的同時,逐漸也學會了如何去關心、幫助別人,同時一種互敬互愛、懂禮守紀的良好個性、行為品質也在逐漸的形成。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意識到自身行為的榜樣作用,加強品德修養和心理修養,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態度對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我們不小心撞到了孩子,就會蹲下去真誠的向孩子道聲“對不起”;我們在打擾孩子的時候,就會悄聲的說“對不起,打擾一下”;我們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就會對孩子說:“你可以幫我一下嗎?”以往,教師都會處于居高臨下的位置,然而今天我們真正走入了孩子們的世界,溶入了孩子們的心靈,找準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同時,孩子們也在這種彬彬有禮的環境中自然而然的習得了各種禮貌用語。
二、充分發揮同伴教育資源的榜樣示范作用,將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實施細則中,明確指出幼兒同伴群體是寶貴的教育資源,是幼兒成長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可見,同伴群體,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幼兒園中,幼兒間交往最多,因此我們應充分發揮同伴群體的榜樣示范作用,通過同伴的親身體驗,使幼兒自我發展。愛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游戲也是孩子認識世界,探索周圍世界的一種積極活動。禮貌教育可以嘗試著讓孩子在無壓抑的游戲環境中進行。如創造性游戲中讓幼兒去嘗試如何禮貌待客。通過評比競賽的形式,更可以激發幼兒不斷進步,在你追我趕的氛圍中不斷強化行為習慣。
三、要根據幼兒特點和生活實際出發
根據幼兒特點和生活實際,由易到難,從具體到抽象,系統安排教育內容,逐步提高行為要求,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老師在教文明禮貌用語時,不但要告訴幼兒怎么說,怎么做,還要告訴幼兒心里應該是怎么想的。只有幼兒真正理解了,才會踐行,逐步養成良好文明禮貌習慣。
四、加強家園聯系,做到家園一致
培養孩子的文明禮貌習慣,同樣也離不開家長的教育和影響。心理學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越親密,相互之間情感的感染力越強,感化作用越大;反之,感染力越弱,感化作用越小。家長的行為習慣好,在日常生活中起表率作用,對孩子的影響好,約束作用大。具體表現在:家長的教誨,子女能聽從;家長的批評,子女能接受;家長的希望,子女能做到、做好;家長所反對的,子女能自覺抵制。孩子身上不少好的行為習慣都是家長傳的。正如著名作家老舍說的:“我真正的老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因此,我們加強家園聯系,堅持經常性的家訪制度,及時與家長交流、溝通教育對策,取得家長的積極配合。我園還通過召開家長會等形式,幫助家長端正教育思想,講究教育方法,較好地使學校、家庭教育同步,鞏固和提高教育效果。
五、以活動為載體,多種教育形式相結合
1.善于發現偶發事件中的教育價值,將現實教育與隨機教育相結合。孩子們之間總會發生一些教師異想不到的事情,這時的教師不要獨斷專行,要善于發現偶發事件中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
2.將教育貫穿于幼兒的一日生活,注重幼兒實踐的機會。
3.通過主題活動,深入幼兒的教育。
作者:劉丹丹 單位:江蘇昆山市周市光大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