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小學體育論文
一、提高小學體育教育質量對策探討
1.加大小學體育教育投入,促進體育教學設施創(chuàng)新。
設施是小學體育教學開展的物質基礎,是順利完成學校體育目標的有力保障。然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體育教學內容的不斷豐富,原有陳舊的體育場地和器材已經不能滿足體育教學的需求,因此應加大對體育教學基礎設施的投入。體育教學要求設施具有充足性、完備性、安全性、適宜性等特點,應在滿足這些特點的基礎上對小學體育教學設施進行創(chuàng)新:首先,應遵循教育性原則,突出體育教學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性作用,使其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其次,應遵循科學性原則,設施的創(chuàng)新要遵循物理原理和人體生物原理,體現出設施創(chuàng)造、制造和使用的科學性,要符合小學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的需求;再次,設施創(chuàng)新要遵循實用性原則,不能盲目追求華麗進行不切實際的創(chuàng)新,要結合學校、學生和教學的實際進行創(chuàng)新;最后,設施創(chuàng)新要遵循生態(tài)性原則,要注重將綠色、環(huán)保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等理念引入,注重設施的環(huán)保性和安全性。
2.豐富小學體育教學內容,促進體育教學模式變革。
在進行小學體育教學課程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強,尚未形成固定的興趣愛好,但又往往在活動、行為方式上表現出其個性特征,針對小學生這一特殊群體,應該有一套適宜該年齡特點和素質教育要求的體育教育內容、方法和手段,來為其發(fā)展身體,增強體質,培養(yǎng)興趣,為終身體育和終身教育打下良好基礎。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該選擇對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有益處、能促進同學感情交流、培養(yǎng)合作精神的項目,采用故事情景法、合作學習法、游戲法、競賽激勵法和信息法等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體驗到體育運動帶來的愉悅和成就感。例如,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采用游戲法,體育游戲是體育教學中一種常見的手段,它集知識性、教育性、健身性和娛樂性于一體,符合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實際需要。如丟沙包游戲,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靈敏度,還具有一定的運動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有效激發(fā)學生身體和神經快速進入狀態(tài),活躍課堂氛圍,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1)重視體育和德育相結合,為終身教育打下良好基礎。德育和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相輔相成、協(xié)調發(fā)展的,將體育和德育相結合,在體育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可以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因此,要在體育教學中把握好德育的時機,如在體育器材的使用和借還時,向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愛護公共財物的教育;在分組輪換教學時,向學生進行自覺遵守紀律、團結協(xié)作、互相尊重的教育;在耐力跑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頑強意志品質;在跳躍、障礙跑等項目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勇敢果斷、不怕困難的精神;在球類項目等具有集體性和競爭性的項目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群體意識、應變能力、團結合作和集體主義的精神;在競技性較強的游戲項目中,灌輸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道德教育。通過這些有意識的引導,在體育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可以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思想、理論和觀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可以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和人民,遵守紀律、團結奮進的集體主義精神,尊重他人,誠實、公正、謙虛、有禮貌的高尚道德品質;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自信心和拼搏進取的精神及頑強的意志品質;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豁達開朗的性格和不服輸等良好的心理素質。開展分層教學因材施教,促進小學生個性化發(fā)展。
(2)小學生的生理特點有一定的共性,他們骨骼系統(tǒng)中軟骨多,關節(jié)靈活性欠佳,手(足)部骨尚未完全骨化,小肌肉群及其控制活動的神經機制尚未發(fā)育成熟,因而在體育活動中表現出動作不協(xié)調、易疲勞等特征,所以對小學生進行體育教學時不宜進行精細度高或運動負荷大的活動。同時,由于先天體質和成長發(fā)育快慢的不同,同一年級的小學生也會出現個體化的差異,瘦小的學生難以達到健壯學生的標準,“一刀切”的教學模式會導致部分學生對體育形成擔憂、恐懼等不良心理,參與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大大降低。因此,在開展小學體育教學時,應注重因材施教進行分層教學,依據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與體能等個體化的差異,安排循序漸進和從易到難的教學內容,使運動強度和評價標準符合小學生個體實際需要,促進全體學生整體素質得到提高。小學生具有所在年齡段的心理特點,他們不喜歡被動地接受教育,而是期望能夠更加積極、主動、有選擇地接受其喜歡的教育。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指導者,能夠極大的提升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促進小學生個性化發(fā)展。
二、結語
此外,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讓學生加深對體育原理的理解和對運動的體驗,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自我鍛煉的意識,培養(yǎng)自我實踐的能力。總之,小學體育教育對于促進學生體質提高和意志鍛煉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廣大教育工作者應該提高對小學體育教育的重視力度,通過加大小學體育教育投入、豐富小學體育教學內容、重視體育和德育相結合、開展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等措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參與體育訓練的熱情,幫助學生樹立“快樂體育”、“終身體育”的觀念,使其在快樂、安全的體育教學中健康成長,從而為其終身體育打下堅實基礎。
作者:夏銘 單位:云南省昆明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