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針對性的改革建議
學前教育專業(yè)培養(yǎng)人才的模式,區(qū)別于專業(yè)教育而與師范專業(yè)趨同,但因其教育對象是幼兒,教育相對具有特殊性和更重要的意義。因而在對幼兒教育的師資力量進行教育培訓時,應當更為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使得培養(yǎng)出的人才真正能在幼兒教學中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但同時,也應當注意要區(qū)別于專業(yè)教育中的對個人特質的過分注重,避免教育的過分專業(yè)化,注重對學生作為老師的教學特質的培養(yǎng),使得學生在教育幼兒時更具有示范性和引導性作用。
1.教學目標方面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要在明確本專業(yè)特性的基礎上,結合專業(yè)的時代背景和、發(fā)展趨勢和學生實際作出,而不應當照搬現成的相近專業(yè)的教育模式。因而,在確定高校學前教育專業(yè)鋼琴課的教育目標上,應當明確教育為幼兒教學服務的性質和宗旨,其目標的設定應當區(qū)別于專業(yè)的鋼琴教學,而緊緊圍繞幼兒教學的高效實現進行。注重學生的基礎訓練,提高應用能力。在教學中注重鍛煉和強化學生正確的演奏姿勢、基本彈法、常用技術訓練等基礎能力,不斷提升作為專業(yè)應用能力中最實用的伴奏能力,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踐,實現學以致用。
2.教學內容方面充實課堂內容,保證教學內容的全面性,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要注重對各種常用技術的涵蓋。同時,在加強對學生的基礎技能訓練的基礎上,選擇趣味性的中小樂曲作為主要的訓練內容。還應當注重對學生的合作配合能力、伴奏能力培養(yǎng),增加鋼琴作品欣賞內容。
3.教學方式和手段方面(1)授課方式的改革作為傳統(tǒng)授課方式的集體課教學在教學基礎課的前期能夠適應教學需求,引導學生的基礎學習。但隨著教育內容的逐步深入,學生由于學習態(tài)度和基本素質的差異會形成教學效果的明顯差異,學生表現和與其適應的教學方法差異也會十分突出。鋼琴課程的特殊性,要求授課形式在學生差異化明顯時必須進行相應的更新。因而,以集體課為基礎,結合小組課、個別課教學成為授課方式改革的趨向。(2)教師教法的改革目前,針對學前教育專業(yè)鋼琴教學的主要授課方法有:示范、講解法、模仿法、語言提示法、手把手輔助法、正誤比較法、自我學習法。教師應當根據學生實況,在教學中,按照教學進度,逐步升級教學方式。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教授和實際彈奏能力的培養(yǎng)的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和創(chuàng)新意識,鼓勵學生敢于嘗試和突破。注重在實踐教學中發(fā)掘其自創(chuàng)和即興演奏能力。突破“填鴨式”教學模式和“手把手”教學模式。(3)授課輔助手段多樣化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多媒體播放功能,能夠營造音樂教學氛圍,緩解學生對枯燥傳授方式的抵觸性,使其在優(yōu)美的感官享受中,感受鋼琴的美妙,增加學習興趣。
4.教學教材方面在選編教材時,根據教學目標,注重結合學生實際能力和幼兒教育現狀,進行科學有效的選擇。五指原位練習、主要和弦的連接、音階、哈農練指法類常用技術等基礎性技能必須包含在教學教材內,具有代表性的練習曲也應當適當選入教材,兒童練習曲和幼兒鋼琴曲應當與伴奏穿插排版。
二、教學改革中需要注意的實務問題
1.注重學生對幼兒彈姿的指導正確的彈姿,能夠幫助幼兒充分運用身體的重量和力量合理進行曲目的彈奏,并促進相關生理功能的發(fā)育,在技術和生理上打好基礎。因而,在對鋼琴教育學生進行教育培訓時,老師應當傳授學生與彈資有關的經驗指導,幫助學生在今后從事教學時,能夠做好端正幼兒彈資的工作。
2.指導學生緩解課堂緊張氣氛幼兒對于陌生事物的好奇會激發(fā)其學習主動性,但是,由于對于陌生事物的無知而產生的恐懼和畏難心理,也會使得幼兒在鋼琴課教學中出現緊張不安的情緒。為了保證幼兒對鋼琴知識的有效接收和培養(yǎng)幼兒對鋼琴的興趣,教師在授課時應當能夠緩解這種課堂氛圍。在高校學前專業(yè)鋼琴教學中,教師就應當注重對學生關于這方面的指導和經驗的傳授。
3.指導學生吸引幼兒注意力高校教師在培養(yǎng)幼教時,不僅應當將自己知道的相關吸引幼兒注意力的方法傳授給學生,還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己在實踐中結合具體授課情況進行具體誘導方式上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的獨立自主的能力。
4.指導學生合理安排教學對于初為教師的幼教來說,教學進程的安排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如何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育的內容,并達到教育的理想效果,成為其在工作中最實際的問題。高校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一方面,要引導學生積極吸取前輩的相關經驗;另一方面,也要讓學生進行多次的實踐和總結,最終幫助學生探索出有自己特色的實用的教育安排。學前教育對于我國整個教育事業(yè)關系重大,針對高校對學前教育鋼琴專業(yè)課的學生的教學,我們必須及時發(fā)現其中的問題并結合時代具體情形進行相應的改革。
作者:張海波 單位:佳木斯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