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現狀和問題
1.教學實踐性不足
由于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和制約,我國高職校計算機教學沒有完全擺脫掉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仍然普遍采用的是課堂講授加上機練習的教學模式,并沒有真正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學生在計算機學習中處于被動地位,教學內容實踐性不強,與本專業實踐關聯應用不強。這是因為高職院校并沒有真正意識到企業對計算機的實踐需求和實踐價值,這樣使得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大大下降,影響了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質量的提高。
2.教學與專業應用的結合不夠
高職校計算機教學既要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更要注重專業應用的培養。當前,我國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的具體內容過于理論化、通用化,而對于現實社會和企業工作中的實際需要重視不夠,這就造成了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與各專業實際工作之間呈現嚴重偏離的狀態。還有些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學過程中缺乏必要的創新性,采用一些通用化的教材,內容陳舊落后,沒有任何專業實例、案例,沒有計算機與專業應用相結合實踐練習,這樣教學內容顯然不能適應新時期的需要,沒有認真考慮教學內容是否實用,是否適合企業需求,而現實情況卻是計算機領域的各種軟件更新升級,企業各種應用軟件發展和創新非常快。這都導致了教學內容與不斷更新發展的計算機應用領域之間的不協調,從而使得很多學生畢業以后仍然要重新進行培訓才能進入到工作崗位中去,極大地浪費了教育資源,同時又給用人單位增加了用人成本,使教學偏離了工作需要。
3.課程設置不盡合理缺乏科學有效的教學規劃
加強專業建設優化課程結構,為人的生存與發展服務,是辦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點,當然也是高職校專業建設和課程設置優化的落腳點。當前,我國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過程中,缺乏較為科學合理的課程設置結構,在知識分層和專業分類教學方面體現專業應用需求的導向不夠明確。無法真正與社會實際需求實現有效銜接。任何一門課程的教學都需要設置一定的課程結構,它是所有學科都十分關注的問題。但是,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并沒有十分重視學科與社會的結合、學科與學習者的結合、學科與學科的結合,僅僅重視的是計算機學科內的結構完整性,使得計算機課程結構過于單調,人才培養方式過于僵化封閉。從畢業生應具備的知識和能力的反饋情況看,專業建設和課程體系設置的改革應以提高基本素質為主線,培養綜合職業應用能力為重點。應進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學科體系,制定科學有效的教學規劃,更新教學內容,擴大知識的科技應用含量,突出創新意識和專業應用能力的培養。
4.教學考核體系不夠科學完善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采取的教學模式過于統一僵化,教學課程與實際需求之間存在較大距離,一些院校課程設置還停留在辦公自動化方面。然而,現實生活中,計算機已經獲得了較大程度的普及,一些學生對于計算機的使用程度已經達到甚至超越了計算機課程教學的難度和深度,從而使得一些高職院校學生在接受學校提供的計算機課程之前就已經具備了較高的計算機應用能力。這些現狀顯然會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質量。同時,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考核體系還不夠科學完善,大多數高職院校考核標準仍然是以自編卷面理論課成績為主,導致學生更多的是死記硬背,重理論知識輕實踐應用,無法真正激發學生對實踐能力培養與企業創新能力的興趣,脫離了計算機實踐性的特點,教學考核不能有效反映學生學習的真實效果,使得整個計算機教學考核結果不準確不科學。還有部分高職院校采用參加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B)的統考,該考試實行統一的應用能力全機試標準,實踐性強,采用計算機自動評分系統,不涉及人為因素,“公平、公正”,比較適合高職院校計算機的成績考核,這對高職院的成績評定是一個進步。但是等級考試通用性強,專業性不強,無法結合本專業計算機應用的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學習,不能體現各專業應用能力的學習水平,有一定的局限性,也需要改進。
二、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的思路及發展方向
我國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應該要總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以期實現不斷學習促發展、課堂實踐促發展、教師培訓促發展、交流合作促發展、案例剖析促發展、教學研究促發展、項目實踐促發展。筆者認為,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具體實施:
1.充分體現“職業”和“專業”的特色,進行有針對性的計算機課程設置
計算機教學的課程設置,要具有動態性和開放性。在教學過程中立足于基礎、適當延伸、側重應用,服務于專業,建立適合社會發展和需求的多層次、多樣式教學模式,形成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模式,使教學培養和市場人才需求緊密結合。高職院校應該立足于計算機學科知識結構和企業的應用需求,遵循計算機科學內的本質規律,根據高職院校各專業的實際情況,充分體現高職院校的特色,融合多學科知識,滿足企業的應用需求,讓課程設置結構能夠有效服務于人才培養目標,使得計算機課程設置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專業性特征。結合本專業特點開展有針對性計算機應用的學習,要對課程計劃、課程內容、授課方法、成績評定等教學環節做相關的改進和置換,使專業知識融入計算機的教學內容,使計算機知識更加貼近專業的應用。有條件、課時多和一些特殊的專業還可考慮增加數據庫等其他課程的開設,增強和擴展學生的計算機應用、管理能力。
2.根據開設專業特點和企業需求安排教學內容及考核方式
當前,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內容過于通用化,跟不上時發表展的步伐和潮流,全國高職院校涵蓋各行各業,涉及的專業千千萬萬,計算機教學內容不能也不可能統一。高職院校可以采取靈活性的教學措施,根據學生所學的不同專業,有專業針對性來進行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補充性教學。從企業的專業應用出發,選取一部分典型專業案例和專業實例,充實到教學內容中去。要根據不同院校、不同專業的實際情況和應用要求,因材施教,對課程內容、授課方法、成績評定等教學環節進行調整,精選、增補,優化適合本專業應用的課程教學內容,實施不同的實訓環節來進行教學。改進、優化考核方式,為了實現考教分離,公平公正,長遠的看,計算機考試應該參加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的統考,但是等級考試通用性強,專業性不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可以把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作為基本能力的考核,占學生總評成績的一定百分比例,同時增加專業案例應用考試,按一定百分比例計入總評成績。正確處理好基礎性教學與專業應用性教學的關系,調整二個方面的比例,各院校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
3.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專業應用操作
計算機是一門應用型科學,必然是重視對于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提高。而計算機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占據著絕對的主體性地位,發揮著關鍵的實踐性作用。注重實踐操作和應用,以培養學生專業創新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為重點,教學過程全部在機房施行和完成,理論知識概念融入到實踐操作和專業應用知識中不斷學習和認識,要結合本專業計算機應用的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實踐操作和實踐應用學習,補充的專業實例和專業案例要可操作性強,實踐性強。要充分利用好計算機校園網絡平臺,利用好各種教學資源課余學習,培養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4.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整體素養
采用專業案例和專業實例教學,必須有勝任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這要求高職院校一定要注重“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加強教師隊伍的培養和培訓。教師應該樹立自己的創新意識,善于獨立思考和分析,設計教學方案,豐富教學手段;善于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要經常與企業進行交流,深入到相關企業學習、調研,了解企業的需要和需求,把專業知識融入計算機的教學過程中并能提煉、創建實用的專業案例和實例應用于教學中。從而在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
5.學習國際先進經驗,不斷改革和發展
目前,世界范圍內的職業教育以德國和臺灣比較成熟和先進,他們的共同特點是職業教育與企業的需求和發展密切聯系,產教結合,實用有效。從計算機基礎教育來看,今后學生計算機基礎不斷提高,許多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初高中階段就已經完成,而且未來他們的計算機基礎水平會越來越好。在這一前提下,高職院校應努力學習國際先進經驗,不斷改革和完善計算機基礎職業教育,倡導、實施產教結合的辦學理念,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有條件的實行專業模塊化、智能化軟件的教學方法。專業模塊化教學方法,就是要根據各專業應用方向,將一些計算機軟件應用融入授課內容,例如:建筑工程專業,增加工程網絡計劃及工程管理軟件使用等方面內容;給水排水專業,增加給水排水工程計算機程序設計,給水管網平差計算,程序設計在水處理科研中的應用、排水管網計算優化選擇程序設計等方面內容。也可以將一些企業目前正在使用的計算機應用軟件,有條件移植到課程中進行學習,加強學生實踐素養,實現產教結合的目標。
智能化軟件的教學方法,就是要根據各專業應用的核心課程,制作出智能化的教學軟件進行授課并提供給學生課余自主學習,而不是采用目前普遍使用的PPT幻燈片教學課件授課。該教學方法可以流暢地展示出整個專業課程的學習內容和實踐過程,形象生動,可操作性強,也適合學生課余自主學習,融會貫通。例如:建筑裝飾、安裝專業,智能化軟件的教學,把整個裝飾工程(如玻璃幕墻安裝)各個工序的安裝過程,通過計算機屏幕清晰、完整的模擬出來,步驟明確,方法清楚,事半功倍,教學效果極佳。
三、總結
總之,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的改革還需要我們共同去研究和探索,改革和發展是要不斷進行的,計算機教學一定要注重學生職業應用能力、綜合創新能力的培養,產教結合,滿足我國現代化發展的需要。
作者:賴曉京 單位:甘肅建筑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