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勵農業產業化技術研究與推廣
日本為促進農業產業化良性發展,不斷追加技術教育培訓資金,建立高效的農業科研體系,使得農產品的生產與銷售取得更大空間。日本在全國建有國立和公立科研機構、大學、民間三大系統組成的農業科研體系。促進農業產業化技術推廣。日本農業技術推廣投入力度較大,技術推廣經費占農業總產值的1.2%。農業技術的推廣服務主要通過國家借助農業改良普及業和農協兩種組織形式進行,這種方式使農業推廣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
二、農協為農業產業化資金投入注入活力
大規模的資金投入是農業產業化的基本前提,而單靠農戶自身積累,難以保證資金需求。日本農協承擔起了為農戶籌集資金,拓寬農業融資渠道,發放農業貸款,與農戶共擔農業生產風險的責任。從上世紀中后期以來,日本農協信貸系統對農戶的貸款數額及迅速不斷提升,在全部金融機構農業貸款比重中占80%,成為農業資金、農業貸款的最主要來源。日本農協的信貸資金多數來源于農戶散置資金,極少數來源于國家財政補貼。
農協信貸系統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在于它的非營利性質,在吸引散置資金時,農協利率一般高于社會普通金融機構利率0.11%,同時又低于其他金融機構同比的利率向農戶發放貸款。通過農協信用系統所產生的收益,支付了管理費用與工作人員工資以后仍有余額,還可反還給農戶,這一方法使農協規模不斷壯大。為提升農戶抵御自然風險和事故的能力,各級農協均建立了相對完善的保險業務。目前,農戶幾乎全部的生活與財產都納入農協的保險系統,在使農協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降低了自身經營風險,保證了自身的收益穩定。
三、實施鼓勵農業產業化的政策
自上世紀中后期以來,日本不斷提出鼓勵農業產業化政策,實施“農工一體化”,主張大力發展農村工業。而日本的工業壟斷集團也共同組建了“國際化農業問題懇談會”和“農村地域工業導入促進中心”,加強農業產業化交流。政府制定了“農村地域工業導入促進法案”,鼓勵農民轉讓土地。在農業工業化不斷發展的時候,政府開始將商業機制引入其中,制訂政策鼓勵農村工商業的綜合發展,在全國開設商品信息網,發布農產品供求信息,引導農產品合理流動,建設貯存特殊農產品的冷庫和農產品商品交易市場。在農戶最關心的農產品價格方面,日本也采用了不同價格制度保障農戶利益。對于煙草類由政府組織收購的農產品,國家采用管理價格制度。價格由政府規定,即使市場供求出現較大波動,也可以保障價格的穩定性。
對于生活類食用農產品,采用最低保護價格制度和價格差額補貼制度,促進了小麥類低端生活品的生產和銷售。當農產品市價低于國家規定收購價時,政府將直接補貼差價于農戶,以免打擊農戶對農業產業化的積極性。我國對農業的技術投入、資金投入、政策投入在發展速度和總體規模上雖然也取得了不小進步,但是總體投入量較小,收效較差。
首先農業科研經費長期投入不足,難以滿足科研機構正常運轉。其次農業技術的推廣面臨著推廣人員專業素質差,推廣管理體制不順等問題,使得農業技術的經濟效用有限。第三,在政策投入方面,我國仍處于摸索階段,農業產業化政策不斷調整深化,在政策落實中出現一系列問題。為了改變農業產業化長期面臨的投入低、總體科技水平低等問題,我國應該將科技興農戰略落實到位,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完善農業產業化支持體系。
作者:楊金坤 徐明月 單位:重慶科創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