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職學校會計專業誠信教育的現狀
1.對誠信教育重視不夠
當前,許多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教育圍繞理論知識和動手實踐來設計教學內容,沒有系統全面的會計誠信教育,而會計專業教師也錯誤地認為誠信教育是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范圍,因此在教學中僅僅是蜻蜓點水,點到即止。
2.缺乏“雙師型”教師的專業引領
現在會計專業的“雙師型”教師非常缺乏,多數專業教師都是高職院校剛畢業的新老師或者是其他專業老師轉化過來的,基本沒有企業會計工作經歷或經歷較短,對虛假會計信息的危害不敏感、不熟悉,理解不深刻。這就導致教學中只重視會計理論和動手能力的培養,而忽略了誠信教育,或者即便有誠信教育內容也是紙上談兵,教育作用不夠明顯。
3.誠信教育的方法缺少創新
會計誠信教育不應拘泥于某種既定的范式,應大膽創新,大膽摸索。根據不同的情況、不同的教育對象、教育環境確定不同的教育方式。傳統的說教式的傳授、明知故問式的討論和案例分析等教學方法,對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效果不明顯,而且與實際情況嚴重脫節。誠信教育要改變傳統單一、縱向的教育方法,創造出適應新形勢的不拘一格的科學方法,才能達到誠信道德教育的最佳效能。
二、中職會計誠信教育的途徑
1.完善誠信教育體系
(1)逐步完善會計誠信教育體系。在中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中,可專門開設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課程,讓學生深刻理解會計職業道德的內涵、會計職業道德的規范及違反會計職業道德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等,從道德、法律和制度層面明確責任與義務,為以后從業奠定堅實的基礎。(2)要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滲透誠信教育。會計教師應該在會計基礎、財務會計、會計法等不同專業課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把專業教育與職業道德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將誠信教育貫穿于會計教學始終,培養學生愛崗敬業、不徇私利、堅持原則、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3)誠信教育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師要結合社會實際,及時地將報紙、電視、雜志、網站所報道的各種新聞和案例等補充到教學中,結合實例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鞏固所學的相關會計專業知識,牢固樹立誠信的道德觀念。
2.開展誠信專題講座
學校要經常開展有關誠信的專題講座,對學生進行誠實守信的專題教育。講座的形式靈活,或老師講,或學生自己講。講座的內容多樣,可以是會計人員的誠信案例,也可以是一般公民的誠信案例。講座的范圍寬泛,可以是名人的誠信案例,也可以是身邊老師、同學和自己的誠信案例。總之,只要是關于誠實守信的都可以講,使學生由“認同”到“默化”,最終被“同化”為誠實守信的人。
3.教師做好表率
教師要率先垂范,嚴格要求自己,時時處處起到表率作用。讓學生從教師身上感受到誠信的意義和正面示范的力量,這要比說教式的方式效果好許多。同時,學校要積極營造誠信教育的良好氛圍。比如,通過黑板報、演講賽、征文賽等形式,宣傳誠信的思想。同時,對學生中較典型的誠信事例,要公開表揚,宣傳正能量。
4.犯罪警示教育
在誠信教育中,正面引導很重要,而反面的警示教育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給學生講會計犯罪的案例,或者播放多媒體短片,利用會計犯罪的警示作用規范學生的會計職業道德。學校也可以與法院合作,讓會計專業學生傾聽會計犯罪分子的犯罪經歷,特別是他們的罪后懺悔和感言,能夠震撼學生心靈,強化他們的職業道德意識,并讓學生在警示中感受法律的威嚴,從而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這種警示教育形式直觀、生動,感染力強,教育意義大,對學生是一次次心靈的洗禮,有助于他們牢筑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線,做到廉潔自律,拒腐防變,并認真做好本職工作。
三、總結
總之,會計教師應該內強素質,外對形象,要具備強烈的使命感,在教學中既要加強學生的專業教育,更應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對他們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幫助學生能夠在未來的工作中,正確地把握自己,誠實守信、廉潔自律、一心為公,從而成為真正的德才兼備的會計人才。
作者:郝永明 單位:山西省孝義市職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