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灣社區教育的成功經驗
(一)社區教育經費來源的多樣化對于從事社區教育活動的公立機構,社區教育的經費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
1.社會各界的資助和各種民間團體的投入;
2.鄉鎮政府的財政撥款;
3.教育行政部門的撥款。對于各種從事社區教育活動的民間機構,要想獲得官方資助,他們必須在年末向教育行政部門提供下一年度的工作計劃和經費資助申請,待教育部門審核后,會投入一定的經費支持符合行政當局社區教育發展目標的教育項目,并在教育項目實施過程中進行必要的督導和檢查。臺灣教育行政部門通過投入資金等手段為社區教育的發展提供了經費保障,推動了社區教育的發展。
(二)健全的管理體制臺灣社區教育的管理體制比較健全,臺灣在教育行政部門設立了社會教育司,又在其下設立了五個科室,用來分管不同的社會教育工作。第一科室主要負責研究和制定有關終身教育與成人教育的法規、政策等,并積極推動構建終身教育與成人教育體系,此科室還對各種類型的業余學習、短期教育進行行政管理,還負責開展遠程教育等;第二科室主要負責制定有關家庭教育的法規、政策和計劃,并對家庭教育進行督導,此外,該科室還負責指導開展民族教育、婦女教育和老齡教育等;第三科室主要負責制定有關社會教育活動計劃、督導和考核,此外,該科室還負責社會教育機構的設立和社會教育經費的分配等;第四科室主要負責教育財團法人的設立、變更及撤消等;第五科室主要負責社會文化藝術教育等。此外,臺灣各縣、市,鄉、鎮也相應設立了社會教育管理機構,這些管理機構能夠協助五個科室促進社區教育快速有效地發展。
(三)從事社區教育機構的多元化
1.社區大學。1998年9月,臺北成立了第一所社區大學,之后又先后成立了26所社區大學。這些社區大學多由民間機構或組織創辦,政府只提供少量的經費補助,此類社區大學的根本宗旨是培育現代社區居民,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以及提高居民的工作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寬居民的知識面等,并且可以為社區提供各種各樣的人才。此類學校不具備頒發學歷證書資格,只是作為居民實現終身學習的途徑。
2.文化教育中心和社區教育館。臺灣在各縣、市設立了文化教育中心,在各鄉鎮設立了社區教育館等,這類教育機構屬于公立的社區教育機構,經費由政府及教育當局負責。
3.積極參與社區教育活動的其他公立社會教育機構。歷史博物館、臺灣圖書館、科學教育館、教育廣播電臺、文化教育中心和部分國立學校均在不同程度上參與了社區教育活動。
4.積極參與社區教育活動的民間機構。讀書會、社會服務團、真善美聯誼會、民權扶輪社、各類文化教育基金會等,這些團體組織了社會各界人士,他們經常深入到社區中開展各種社區教育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教育活動離不開這些從事社區教育的主要機構,對這些機構的有效利用是臺灣社區教育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重視研究社區教育理論,培養社區教育人才
臺灣非常重視社區教育人才的培養,臺灣師范大學和其他一些高等院校都設有社會教育系,并開展社區教育理論的研究。此外,臺灣還設有專門研究社區教育的臺灣社區教育研究會,專門研究社區教育理論等。臺灣教育科學研究界的專家和學者也都積極參與社區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活動。例如,臺灣師范大學社會教育系的社區教育專家和學者就經常深入社區,積極從事社區教育活動,他們不僅參與制定社區教育發展規劃還積極培訓社區教育骨干,并指導基層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教育活動。在從事社區教育活動的過程中,他們不僅用自己所掌握的理論研究成果指導實踐活動,而且在實踐活動中又能夠不斷豐富和創新理論成果。
二、對大陸社區教育的啟示
(一)加強社區教育立法工作大陸社區教育的實踐和研究工作成果豐碩,但至今沒有一部社區教育或終身教育法規,只有國務院部委級的政府文件—《教育部關于推進社區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很顯然,其權威性不夠,還具有較多的局限性。福建省人大制定了終身教育法規,其他諸省至今只停留在政策文件、章程制度水準上,還都沒有上升到法規。由于沒有法律的保障,大陸地區的社區教育發展比較緩慢。因此,加強社區教育的立法工作勢在必行。對于大陸地區社區教育的立法,應該根據大陸地區的實際情況,吸取臺灣地區制定的相關法規政策建設的經驗,盡快制定符合大陸地區實際情況的社區教育法,使社區教育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這樣就可以確保大陸地區社區教育在法律的軌道上快速發展。
(二)加大政府對社區教育的投入在大陸社區教育的發展過程中,雖然也得到了政府的重視,但目前還沒有設立社區教育的專項經費。隨著社區教育的深入開展和社區居民教育需求的持續增長,社區教育面臨著資金不足的問題。為了更好地發展社區教育,各級政府應該進一步加大對社區教育的投入,還應對社區教育經費預算單獨列項,用以保證社區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此外,還要積極鼓勵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個人等資助當地社區教育的發展。有了充足的社區教育經費做保障,社區教育才能又好又快地發展起來。
(三)建立有效的社區教育管理體制大陸地區的街道社區教育目前由政府統一領導和管理,在社區教育體系中,街道辦事處是城市管理體制中最終端的政府派出部門和管理機構,各級各類上級主管部門都向街道辦事處部署本部門的工作任務。街道辦事處所管轄的教育種類繁多,同時管理各種教育的科室也很多,從而導致各個部門之間缺乏整合與協調。這種縱向管理體制存在如下弊端:1.由于區級有關部門直接向街道辦事處各個相關部門下達任務,導致各個部門之間缺乏相互聯系,這種管理體制表現出缺乏統籌、整合和集中;2.這種管理體制主要依靠行政指令啟動和推進,強調下級要對上級負責,這就導致下級缺少對于教育發展的主動性;3.由于街道辦事處各個部門分別開展教育活動,各類教育活動的管理方式、范圍、目標和力度不能統一,各類教育活動之間缺乏相互聯系;4.在街道辦事處開展教育活動時,還表現出各個子系統的封閉性,從而導致街道社區教育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的需要。因此,為了社區教育事業的發展,我們應該借鑒臺灣社區教育管理體制的成功經驗,在教育行政部門設立社會教育司,之后下設科室分管社會教育工作,并引導各科室之間協調有序的開展社區教育活動,共同發展社區教育。
(四)拓寬從事社區教育活動的機構設施大陸在社區教育發展的過程中,已經建設了一批社區學院,但是要開展社區教育活動,并不需要各個社區都去新建一批機構設施。我們可以借鑒臺灣社區教育的成功經驗,充分利用已有的公立社會教育機構,如博物館、圖書館和社區內的學校等,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對已有的社會教育機構的有效利用,既充分利用了社區內的資源又擴展了居民生活和學習的空間。政府還要廣泛發動各種民間團體組織積極參與社區教育事業的發展,例如,政府應該鼓勵讀書會、各類文化教育基金會等對社區居民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有了人人向學的環境氛圍,就會帶動社區居民學習的熱情,社區教育就會蓬勃發展。
(五)培養社區教育的專門人才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的教育需求日益增長,發展社區教育勢在必行,但是目前各個高校還沒有開設社區教育專業。因此應在大學中設置社區教育專業,培養從本科生到研究生層次的社區教育理論工作者及專業人員,在大學中設立這些專業將會推動我國社區教育的發展。也可以通過校內培訓、校外講座等方式對現有社區工作者進行培養,提高他們的相關理論知識和實際工作能力,使其轉型為社區教育工作者,更好地適應社區教育工作發展的需要。這樣我們就可以培養一批社區教育的專門人才,這些專門人才將會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中帶動社區教育進一步的發展。
作者:李艷云 劉翠翠 單位:河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