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融風險所具有的表現形式和產生的原因
之所以會存在金融問題是由于投資者將所借的資金,投入到項目中,得到的利益少于或是多于之前的預期利益,其中有一些偏差,正是這種偏差所造成的不確定性引起了金融風險,對于我國而言產生金融風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一是國有企業想要改革,讓很多商業銀行的信貸資金進行了集中,以便于為改革做好經濟的強有力后盾,加上商業銀行自身為了發展,也擴大了信貸資金的額度,導致很多資金的回收存在一定的問題,造成了一些金融風險的存在。根據市場調查,國有企業在改革途中,在銀行里面的壞賬就有一萬多億,導致了國有銀行有著嚴重負債的現象,要不是國有銀行在人們心中的信譽良好,能吸收一些存款,這種現象將會嚴重影響其正常的運行。二是我國之前一直都是屬于計劃經濟時代,而現在想轉變為市場經濟,必然會出現一些弊端,其中就包含了金融風險和金融危機。三是個人或是企業的信用得不到確切的保障,加深了風險的危險程度,加上一些政策性銀行的貸款門檻較低,從而讓更多的人或是企業獲得貸款,但整個社會的信用程度卻沒有得到提高,因此增加了金融風險。四是銀行的考核機制和管理不科學,一般的銀行都要求銀行職員每個月都有定額的存款來提高銀行的存款數額,但是有很多人都達成不了,所以對銀行類的金融機構造成一定的營業風險。銀行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每當換一次行長,銀行的不良貸款數量就會增加,但如果這屆的行長長期不變,則不良貸款相對的減少,所以這種短期的行為也導致了金融風險的存在。五是我國普遍存在金融風險意識淡薄的現象,因為我國多數人民一直以來都是將錢存入銀行,人民幣的幣值比較穩定,金融機構也沒有出現過很大的波動,所以人們對金融危機的概念以及嚴重性的意識不強。雖然我國也出現了通貨膨脹、利率的變動等情況,但還是沒有引起人們對金融風險的重視,只知道加大投資力度,盲目進行,將很多金融的隱患都忽視了,比如依靠引進外資,將一些蒙騙性投資也投入進去,這些根本起不到發展經濟的作用,反而引發了更大的金融風險。六是非法集資的現象比較多,由于不能將債款還清,導致很多銀行將資金向股票或是期貨等市場投放,加上近些年的炒房熱,很多地產公司向銀行借錢建房,到時換不了貸款,就拿房子抵押,引起了金融行業運行的秩序混亂以及地產泡沫,同時也造成了一定的金融風險。
二、金融風險的防控手段分析
鑒于國際上金融危機時有發生,為了減少我國的金融風險和不必要的損失,對金融行業加強風險的防控措施是一件很有必要和有意義的事情,根據前文所闡述的原因和主要表現形式,對相應的防控措施進行了分析。
(一)提高防御金融風險的意識
首先要加強教育,普及金融知識,我國很多人都存在小農思想,要么把錢存在銀行,要么就輕信別人胡亂進行項目的投資,從而產生了金融風險,因此要在全社會進行金融風險意識的教育,要讓人們知道金融行業的危機不僅僅是個人財產的損失,更會對整個國家的經濟和政治局面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對于金融機構的職員,最基本的是要有一定的職業操守,熟悉金融知識,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辦事,對于領導而言,尤其需要重視這些知識的灌輸,做好帶頭作用。
(二)改革現有的國有企業的財政問題
國有企業在國有銀行中存在大量的負債,如何將這些債務減少就需要對國有企業進行改組,按照公有制的形式,對產權進行明確,劃分責任權限,讓企業進行規范化和科學性的管理,從而使國有企業也能適應社會發展,成為經濟和競爭實體。對于改組可以通過兼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盡可能減少企業在銀行中的債務,盤活企業,化解國有企業對金融所產生的風險。
(三)完善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而需要的金融體制針對我國特有的國情,需要加快完善金融體制,制定與我國現階段的市場行情相統一的金融機制,其中包含了金融機構如何運行的規章制度,金融市場的自我調節和國家的調控監督制度,以保證我國的資金都是以一種安全和有效的方式運行,合理的分配,不存在任何泡沫和虛擬,達到國家經濟更加穩健前進的目的。
(四)謹慎處理外資和參與國際關系之間的協調,減少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概率
一是我國鼓勵擴大內需,通過引進外資來加大投資的力度,但是要考慮到一旦國際金融市場出現細小的變化,短期的外資也就撤走了,因此我們要制定具有保障性的貿易政策,一方面要保證我國貨幣在國際上的價值和地位,另一方面也要儲備足夠的外匯,來防止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影響。二是在引進外資后,也要合理進行利用,在外資的幫助下,加快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出口能力,而且一般采用中長期的外資為主,這樣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因世界金融危機給我國貿易帶來的影響。三是我國可以建立與周邊國家之間良好的貨幣往來關系,并在國際貨幣出現動蕩的情況下,可以主動的考慮或是提出國際間貨幣相對穩定的體系,加強我國在國際上貨幣匯率的主體地位,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金融風險。
(五)制定相應的措施,防止房價泡沫的進一步擴大
房價是我國現階段比較熱門的詞匯,很多人都已經開始認為房價泡沫,會嚴重影響到國家的金融狀態,因為幾乎所有的房地產都是利用銀行的貸款在建房子,所以需要對房地產進入市場的條件進行規范,控制銀行的資金過多的投入房地產行業。另外也加強對居民購房的限制,這一點雖然我國已經開始制定相關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如果采用繼續增加購房的利息,也要避免還款人因利率的增加過多和過快,一時承受不起而引發新的金融風險。
(六)提高個人、企業或是政府的信用等級
目前的社會都是有誠信可言的,如果沒有考核的標準或是標準太低,就會讓更多的人、企業或是政府借到貸款后,出現無力償還的現象,從而造成一定的金融風險,因此金融市場要進行統一的規定,滿足哪些條件才可能申請貸款,且要對個人、不同類型的企業以及政府給予不同等級的標準,滿足才能申請,否則不予通過。比如目前很多人都辦了信用卡,但是辦信用卡的標準太低了,考核的方式也浮于表面,達不到規避金融風險的要求,因此需要修正和完善相關的制度和標準。
三、金融危機的應對措施分析
金融危機一般而言有三種類型,分別是銀行、貨幣以及資本市場,而對于銀行危機主要表現是擠兌,貨幣則是其價值大幅度的貶值,而資本市場就是關于證券、股票等崩盤,如何應對這些危機問題,本文認為首先是要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加強對他們的法律管理,要求其信息的公開程度更加的透明化;其次是對證券、股票的金融機構要加強內部管理,防止挪用客戶保證金的問題,解決好股權的分置,最大限度的提高和維護投資者的信心,從而降低金融危機;最后是銀行要具有防御金融危機的敏感度,因為銀行的經營是很復雜也是很專業化的,如果在管理上不嚴格,不到位,就會讓金融風險存在,而風險聚集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危機,對經營造成影響,并從一家擴展到整個銀行行業。對于這種情況我國采用的是救助的方式,從而使得我國政府部門需要高度的關注,防止事態的嚴重性,但國外一般是建立保險制度來改善這一情況,并且這一制度有效地減少了經濟損失,因此我國也應該提倡和運行。綜上所述通過加強管理、對銀行進行改革、健全法制制度、信息透明化以及建立存款保險都是應對危機的技巧和措施,都能減少金融危機帶給人們和整個社會的損失。
四、結論
本文從金融風險所具有的表現形式和產生的原因這一角度出發,分析了主要的類型,并探討了其原因所在,本文的重點,研究了金融風險的防控手段,包含了提高防御金融風險的意識、改革現有的國有企業的財政問題、完善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而需要的金融體制、謹慎處理外資和參與國際關系之前的協調,減少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的概率、制定相應的措施,防止房價泡沫的進一步擴大以及提高個人、企業或是政府的信用等級六方面的措施,簡略分析了金融危機的應對措施,以期能減少金融風險和危機所帶來的損失和影響。
作者:宋效萱 單位:北京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