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一、政治課堂的提問應注意的方面
(一)提問應該具有針對性
首先,提問作為課堂上老師和同學的一項重要交流工具,必須是針對全體同學的,這個提問才有必要性,提問是為了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所以更加不能以偏概全,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到思考中。其次,設計的問題應該有難有易,因為每個學生的水平各有差異,不可能相同,將問題設計的有難有易,就是為了使每個同學都參與到其中來,并在問題中引發思考,得到鼓勵。
(二)找出提問的適當時機
老師應該讓學生們有所準備,比如讓同學們先將要講的教材內容閱讀一遍,以此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或者由老師給出一個前提,或者由老師做相關知識的伏筆再展開提問,在學生們有了這些前提后,就會把剛才看過的聽到的知識運用到老師的提問中去,這樣就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并且也會比沒有準備就去回答問題獲得了更多的自信,也使思考變得有意義。
二、如何構建高效提問式課堂
(一)把握課堂問題的數量
老師要根據教學大綱的內容和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來設置問題,這些問的難易應該有梯度,數量應該適中。讓同學們能在提出的問題中把應該學習的知識學習到,不能有一種應付差事,隨便問幾個問題草草了事的想法,如果偏離了教學大綱的內容而提問,走這樣的形式,就沒有了課堂提問的意義,只會變成浪費時間而已。問題也不能過多,問題只不過是為了引發思考,鞏固知識的一種手段而已,如果占用時間過多就違背了課堂進行提問的初衷。
(二)增加思考型、拓展型的問題,講究實際效果
局限型的問題容易封閉學生的思考范圍和想象能力,然而思考型、拓展型問題就不會,它往往需要發散性思維,可以有各種不同的結果,沒有固定的答案。我們發現,不管是什么事情,只要是自己愿意做的,做事的效率就會事半功倍,所以問題的趣味性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讓學生完全將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但是不要提問后馬上讓學生回答,使他們有一個思考的過程,并且讓他們都有一種頭腦風暴的過程,他們在這一過程中會獲得一種興奮緊張的情緒,然后再讓他們回答問題,你會發現他們的思維比之前要活躍許多。現在課堂普遍比較壓抑,不是因為學生沒有了自己的想法,而是缺少一種鼓勵和勇氣使學生們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那么老師要在提問結束后,給予肯定和鼓勵,增加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信心。不正確的答案,要耐心的為他們講解,讓他們在心里形成一種想法就是:即使是答錯了,也不會受到責罵、嘲笑和批評。有些老師總是會以一些成績不好的學生做反面教材,來激勵其他的一些同學,這樣適得其反,會使學生心理升起逆反情緒,更加不利于教學。
(三)提出的問題是要適應全體同學
要整體提高學習的效果,便不能偏頗,提出的問題,應該是全體學生都能夠思考的,但又不能太乏味沒有思考的必要。要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比如利用學號輪流回答、按小組分工回答等方式使每一位同學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每個提問不能浪費,讓學生從中得到啟迪。
(四)提問后給予指導
通過一段時間的探究,我們也發現這樣一種情況,老師只是單純的提問,提問后不會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其實在老師對學生進行提問時,學生都會有一種心理,就是既緊張又高興,因為提問到他,他怕答錯所以緊張,因為老師對他有關注才會提問到他所以高興,但是回答問題以后,就讓學生“請坐”,就會使學生很失望,沒有了最初回答問題時的積極性。心理學上有一條基本規律,即人的活動是由其結果所調節的。這是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桑戴克所提出的“效果律”。這就說明老師對于學生的活動知道不知道,對于學生的心理是有影響的。對于每次回答,老師都要有詳細的評價才是最好的,使學生們在“希望的田野上”學習,在問與答的路上掌握知識的精髓,鍛煉思維,提高能力。
三、總結
提問無疑是一種藝術,其中蘊含著很多的技巧,尤其是政治課堂上,怎么樣提問才能使學生們主動展開思考就顯得很重要。而且我們也知道,政治這門課程有時候是很枯燥難懂的,那么如何提問才能夠幫助學生們理解這些知識,也是授課老師需要研究的問題。提問如果具有針對性強、分寸拿捏得好、要點掌握的準確等特點,便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學習更具成效。
作者:胡曉巍 單位:江蘇省丹陽市珥陵高級中學
第二篇
1.引導式提問
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在課程開始前,為了將學生的思維引入講授的課程中,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式提問。教師在提問時同時需要注意方法,將提問的范圍細化,提煉提問的語言,明確角度。一般在課程開始前,教師設置的引導問題不要太難,主要源于書本內容,讓學生可以帶著問題去研究課本,并得出結論,激發學生深入學習的欲望。如:在講述《生活與消費》這課時,為了讓學生把握貨幣的概念,教師可以從商品入手,引出貨幣這一話題,然后引導學生思考貨幣是怎樣產生的。因此,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在原始的社會生活中,人們為了得到相關的物品,采用的是什么方式?你認為怎樣才能提高物品交換的效率?在現代生活中,我們是利用什么東西進行物品購買的?通過問題引導,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讓學生在心中對貨幣的概念有自己的了解,它主要是為了克服原始物物直接交換的困難,作為一般等價物而產生的。
2.層層遞進式提問
高中政治課程是一門比較注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學科,因此,教師在課堂提問時必須注意提出問題的條理性及問題的邏輯性,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從簡單的問題入手探究,進而解決更深層次的問題。從把握事物的現象出發,掌握事物的本質。如:在講述《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中“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這節時,為了讓學生了解矛盾的含義,理解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進而了解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教師需要對提問進行設計,通過層層遞進的提問方式,讓學生對課程有具體的把握。首先針對矛盾的概念進行提問,讓學生從課本上找出相關答案;然后對學生提問: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學生對這兩者概念把握好后,進而針對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兩者的關系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層層深入的探究。
3.比較式提問
采取比較式的提問方式,能夠讓學生將以往學習的知識與現在學習的課程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它有別于簡單的引導式提問,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深入思考的能力,讓學生在比較中把握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如:在講述《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課時,為了讓學生了解市場經濟的含義、市場調節作用及其局限性及規范市場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教師可以將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進行比較提問,讓學生歸納總結出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分別存在的優點與缺陷,比較市場自發調節與政府宏觀調控手段存在的差異,讓學生在問題探究中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了解宏觀調控與市場調節的區別與聯系。通過比較探究能夠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探究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4.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改善傳統高中政治課堂中部分教師病態的提問方式,提升政治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必須革新教師提問的方式。提問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進一步的探索與完善,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提問的有效性,研究出更多能夠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問方法。
作者:丁瑞俊 單位: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