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師要對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
教師要改變教學方式,變“教”師為“導”師。新課程改革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要為學生提供示范,搭建支架。變“先教后學”為“先學后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任務就是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組織課堂秩序,提供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及時給予點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自主高效的學習。我們盡管把教師的作用主要定位在“導”上,但不是取消教師講解,而是強調教師要精講,重在引導、點撥、解答學生的疑惑,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技巧。其次,教師從“學生學習的領導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在學生自主學習的活動中,教師不僅充當引導者,更是合作者。學生在學習過程,不論是練習還是討論,都要與同伴合作交流,常常會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此時教師就可以以一個普通合作者的身份加入進來,師生共同探討,在合作、討論中給學生帶來提示,突破難題,摒棄高高在上的主導者形象,放下“知識權威”的架子。應該注意的是,師生在合作探究過程中若給予學生過多的指導,容易剝奪學生主動探索、求知的機會和權利,不利于學生深入地了解知識的演變過程,更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要適度。
2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某門功課的興趣越強,其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積極性就越強。因此我們應當重視培養學生對政治課的興趣。在平日教學中可采用如下方式:第一、重視情感激趣。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師關心和愛護學生,不時地鼓勵學生,學生往往愿意接近教師,與教師相處融洽,對所學科目也隨之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新時期,教師應本著為了每一位學生發展的教學理念,以“賞識”的心態面對每一位學生。第二、重視設計激趣。教師在教學的方式方法上要多下功夫。如把知識問題化,引發學生思維。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教材要求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一些精致的小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在討論中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設置具體的情景,使學生在“圖文并茂”的情景中身臨其境,增強興趣。精心設計作業評語,也是激發學生興趣一種很好的方式。
3增強高中政治課學習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自我效能感強的學生在選擇學習任務、調整學習策略、進行自我監控等方面都明顯高于低自我效能感的學生。因此教師應該注意增強學生對政治學習的自我效能感,讓學生自己“想學”、“相信自己能學”。首先,為學生提供更多體驗成功的機會,體驗“成功是成功之母”。當學生成功地完成了一些自認為有難度的學習任務后,會對自己更加自信,自我效能感隨之增強。為了讓學生更多地體驗到成功,經常采取如下做法:一是盡可能地發掘學生的長處,提供給學生充分展現自己長處的機會;二是為學生設置合適的學習目標,或者把長期的、困難的目標分解成具體的、近期的、簡單的目標,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相信自己的潛力。其次,同伴的評價。恰當使用學生互評,來自同伴的評價有時更容易引起學生內心的共鳴,肯定的評價容易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質疑的聲音對他們而言也是一種鞭策,更是動力,是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的重要動力。第三,言語說服。言語是自我效能感評價的重要信息來源,我們可以借助言語說服來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如可以經常性的鼓勵學生:“你完全有能力做好這件事情,老師相信你!”,“你能行!”“如果你不合適,還有誰會合適呢?”這種積極的言語說服往往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4結束語
在新課標的實行下,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教學內容和方式轉變的重要性,通過不斷適應新的教學形勢、積極進行理論與實踐的創新,實現高中政治課堂模式的新突破,最終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優良習慣,為學生今后的政治及其它科目的學習提供幫助。
作者:路俊萍 王慶超 單位:山東壽光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