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殊教育課程設置目標來源
基于對學生今后社會生活的研究選擇制定課程目標,知識獲取的目的是解決生存生活問題,使人們獲得幸福生活,而課程作為我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其設置就理應關注我們的實際生活。問題不在于教學生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yǎng)他們愛學好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們以研究學問的方法。毫無疑問,這是所有一切良好教育的一個基本原則。我們要認真研究我國特殊教育的實際情況,從特殊教育的實際出發(fā),依據(jù)學生的生存生活問題,根據(jù)特殊群體及其家長困難與需求開發(fā)課程資源,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旨在幫助他們獲取必備的生活技能,以更好地適應生活。
二、特殊教育課程設置理論基礎
理論是我們行動的指南,正確理論的作用就在于減少人們行為的盲目性,增加行為的自覺性。課程設置有了正確的理論指導,能有利于更好地實現(xiàn)課程目標。
(一)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
每一種智能代表著一種獨特的思考模式。每個學生都有在某一方面的發(fā)展?jié)摿Γ灰獮樗麄兲峁┖线m的教育,他們的潛能就能得以充分發(fā)揮。但由于先天資質,個人成長環(huán)境和個人生存歷史文化背景的差異,每個人能力發(fā)展方面和發(fā)展程度存在差異。我們應正視這些差異,接受這些差異。課程的設置應考慮到特殊群體的特點,如盲人的聽力往往靈敏于我們普通人,殘疾人身體某一部分器官缺失,但相對應其他器官功能會特別發(fā)達。雖然特殊群體學生某一方面可能存在缺陷,但我們不能以偏概全,把其與普通學生隔離開來,而應發(fā)現(xiàn)其身上閃光點。學生的智力類型有多種,而不是單一的,所以我們課程設置應顧及其特殊能力的發(fā)展。
(二)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他認為人的認識循著從泛化到分化的路徑而進化,所以課程編制也可以按照從抽象知識到具體知識的順序進行。因而知識的結構很重要,我們課程的編制就要遵循知識的邏輯結構,以方便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從而使教師師教得更輕松,學生學得更容易。
三、特殊教育課程設置目標
課程目標是我們課程設置的導航,也是實現(xiàn)教育目的的必備條件,明確的課程目標有利于更好地實現(xiàn)教育目的。基于特殊課程對象的特性,特殊教育課程應著重以下目標的培養(yǎng)。
(一)基本生存生活技能
我們現(xiàn)在經常強調教育要回歸生活,重視我們的生活問題。特殊群體的學生可能由于某種原因,造成其獨立生活,甚至生存存在一定問題,因而我們的課程設置應立足現(xiàn)實生活,幫助他們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我們要重視特殊群體學生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公民基本道德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為他們未來的學習與生活打基礎。一些特殊群體的學生,其成長基本上是依附于其家庭父母。對于這種情況,我們就要努力使其掌握一技之長,重視問題解決技能的知識,在課程中可闡述展現(xiàn)人們如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以便他們能夠掌握在生活中如何處理相似問題,使其能夠獨立生活。
(二)過一種幸福的生活
幸福是人類恒久追求的主題,而教育的目的也是讓人過一種幸福的生活。由于特殊群體學生自身存在的一些缺陷,以及社會上和周圍人的不正確評價,他們中的部分人可能存在一些偏激的認識,認為生活對他們不公平,生活虧欠了他們,而整天處于一種怨天尤人的生活狀態(tài),失去對生活的信心,從而致使他們對自身以及對生活的認識有所偏差。幸福很大程度上是由思維方式決定的,因此,我們的課程要注意向他們傳遞正確的認識方法,鼓勵他們樹立起對生活的信心。教師可在課程的內容上選擇一些特殊群體人群成功的事例以對他們鼓勵,如曾感動世界,讓世人欽佩的舞蹈藝術《千手觀音》就是一群聾啞人演繹的,看過這個節(jié)目的人都知道這個節(jié)目其實難度是很高的,但是卻被一群聾啞人演繹得天衣無縫、美輪美奐。還有像史鐵生,張海迪,霍金等人都是身殘志堅的學習榜樣。我們的課程就要使學生認識到他們有信心、有能力追求快樂生活,他們有能夠獲得幸福生活的理念,最終過上一種幸福生活。
作者:唐濤利 單位: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