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概述
(一)兩種教材
即理論教材與實訓教材。理論教學的教材不進行全國統一出版,理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增添新資料,使教材不斷更新,以適應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而實訓教材根據企業、職業的實際需求情況編寫,有若干教學單元模塊,輔之以工作記錄冊、測驗習題冊、投影膠片、教學錄像帶、實訓組合教具等多媒體教學手段,使技能訓練能完全按照大綱的要求科學、系統地進行。
(二)兩種考試
即專業知識考試與實訓技能考試。受訓者經過三年或三年半的培訓,最后參加由工商業聯合會統一命題的結業考試。受訓者通過實訓技能考試和專業知識考試后,可獲得進入勞動市場所必需的技術工人證書、企業的培訓合格證書和職業學校的畢業證書。
(三)兩種指導文件
即《理論教學大綱》與《職業培訓條例》。職業學校的理論教學應遵循州文教部制定的《理論教學大綱》進行,它包括教學范圍、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時間安排等。而企業的培訓則按照聯邦政府頒布的《職業培訓條例》進行,它在全國范圍內執行,以保證各級各類職業培訓在全國范圍內具有統一的標準。
(四)兩條經費渠道
即國家與企業。職業學校的費用由國家及州政府承擔,企業的培訓費用大部分由企業承擔。企業除了需要出資購置培訓設施、器材及原材料、學習資料以外,還須支付學徒在接受企業培訓期間的生活津貼和實訓教師的工資。
(五)跨企業培訓中心
它是介于企業和學校之間的培訓機構,將職業學校純理論性的知識過渡為企業純操作性的技能的中間機構。它的設備、儀器與時代同步,這里的老師每年要到相關企業參加培訓,以滿足實訓中實際操作能力的需要。“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高度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其教師素質高、課程設置合理、考核制度完善、法律法規健全、經費渠道暢通、企業廣泛參與,這些鮮明的特點為其職業教育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我國幼兒教師繼續教育的現狀分析
新世紀以來,我國逐步確立了學前教育的戰略地位,其發展思路進一步明晰,幼兒教師繼續教育為經濟社會服務的能力有所增強,管理模式不斷完善,學前教育經費來源不斷擴大,布局更加合理。但我國學前教育事業和幼兒教師繼續教育工作依然存在一些嚴重問題。
(一)幼兒教師繼續教育脫離學前教育行業要求學前教育要求培養身心和諧發展的學前兒童,這就需要具有較高專業化水平的幼兒園師資力量,當今的幼兒教師繼續教育并沒有完全達到此目標。這就涉及到了
一個問題,即幼兒教師繼續教育的定位問題。各類培訓機構是以本機構為中心,還是以學前教育行業的人才培養標準為主;在培訓機構的標準與教育行業的標準發生沖突時,應如何調適。例如,部分幼兒教師培訓機構只看重學前教育理論的傳授,而忽視了對幼兒教師專業技能的培養,導致幼兒教師繼續教育很難適應教育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
(二)幼兒教師繼續教育的管理體制存在一定問題
目前,我國在職教師的學歷教育完全由教育行政部門和勞動及社會保障部門主管,并進行統一規劃,這就很容易出現監督不力、管理不到位、教育資源浪費等嚴重問題。教師學歷教育與教師職業資格證書考核統一劃歸教育行政部門管理后,其根本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這種障礙必然會造成培訓內容與教師職業資格標準脫節,對幼兒教師快速適應工作環境、達到職業要求產生不利影響。
(三)幼兒教師繼續教育發展不平衡
我國幅員遼闊、地理環境復雜多樣,政治、經濟、科技發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幼兒教師繼續教育發展的不平衡。農村地區和西部地區的幼兒教師培訓機構在培訓條件、教學設備等方面,與城市和東部地區的幼兒教師培訓機構之間的差距還很大,這是由經濟發展、社會觀念、政策調整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四)幼兒教師培訓機構的功能并未充分發揮
一項調查顯示,2003年全國參加非學歷培訓的人數為7242.1萬人,其中6677.5萬人參與了社會職業技術的培訓??梢?,幼兒教師培訓機構受各方面因素影響,從承擔的非學歷培訓上看,其巨大的資源優勢和潛力并未充分發揮。
三、“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對我國幼兒教師繼續教育的啟示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和革新,其成功經驗可以選擇性地運用到我國幼兒教師繼續教育工作之中。我們要去粗取精,在教育實踐中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學前教育發展之路。具體措施可概括為“合”“師”“管”“調”“培”。
(一)“合”
堅持“家園合作”的培養方針,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家園聯系。家庭是構成社會和“產出”人才的基本單位,幼兒教師培訓機構應該鼓勵家庭參與到幼兒教師培訓的研討中來,在此基礎上作出的決定會更具有生命力。幼兒教師培訓機構可以選擇與家庭聯合對專業教師進行培訓,或者直接引進幼兒園專家、優秀工作者等進行授課;師范院校教師也要與幼兒園或專家協調合作,共同確定考核內容與評定標準,這也有利于幼兒教師繼續學習和職業對接。
(二)“師”
加快建設“雙師型”的師資隊伍,切實提高幼兒教師繼續教育師資隊伍質量。所謂“雙師型”教師,就是既懂相關的理論知識,又能在實踐中給予指導的教育工作者,這是各類幼兒教師培訓機構都應遵循的遴選原則。因此,我們要加大力度建設“雙師型”的師資隊伍,即專業教師既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更要具有實際教育經驗并能將其與教學工作有機融合。
(三)“管”
加強幼兒教師繼續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調動各方參與培訓的積極性。我國教育部的相關文件規定,各類幼兒教師培訓機構要認真做好參訓學員選派管理、項目招投標、項目組織實施、經費使用管理、培訓質量監管等各項工作;要進一步提升項目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學員電子檔案,實行參訓學員統一管理;加強對培訓機構和師資團隊的培訓過程監管,使各幼兒教師培訓機構依照相關法律和規章開展培訓活動;逐步健全各項制度,使幼兒教師繼續教育走向專門化、法制化和規范化。
(四)“調”
加強調整和統籌,積極推進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幼兒教師繼續教育的均衡發展。各地區要合理布局、整體規劃、做好統籌,積極推進城市對農村、發達地區對欠發達地區幼兒教師繼續教育的支援和保障工作,將其與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掃盲教育和促進就業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城市和東部地區優質的幼兒教師繼續教育資源,進一步加強東西部之間、城鄉之間培訓工作的交流與合作。(五)“培”充分發揮幼兒教師培訓機構的功能,滿足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的要求。以能力為本位,以參訓學員為中心設計培訓課程,讓參訓學員積極思考,在動中學。在教學方法與形式上,要設計示范、思考與討論、辯論與交流、學員上臺、場景模擬、角色扮演、專家點評等多種方法與形式,手腦并用,教學互動,讓參訓學員在活動開展中掌握方法、熟悉過程,達到培訓效益的最大化。
我們知道,沒有任何一種模式是萬能的,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也是如此。我們在洋為中用、去粗取精的過程中,不能盲目地全盤接受,而是要結合我國各類幼兒教師培訓機構自身的實際發展情況,批判性地、辨證地予以借鑒,不斷推進我國幼兒教師繼續教育工作事業的健康、和諧發展。
作者:張磊 韓喜梅 單位:河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