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基礎教育論文
一、“翻身”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
一個舞蹈,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銜接很重要,每個動作都要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既不能太突兀也不能太單調。翻身是舞蹈中很好的連接動作,應用性廣、技術性強、可觀賞性高,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另外,翻身是中國國粹戲曲中的精華,是民族舞蹈文化中獨樹一幟的精彩動作技巧,是中華藝術發展過程中積淀下來的寶貴財富,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翻身的美學意義
1.展現中國舞蹈的古典美
舞蹈起源于原始社會,在漢唐時期發展到古代的巔峰。宋朝時期出現了一種新的藝術形式——雜劇,經過幾百年的發展,經元、明、清三朝逐漸向戲曲過渡。中國的古典舞就是從戲曲中發展而來,它融匯了許多武術、戲曲中的造型和動作,翻身就是典型。透過演員的動作與神韻,可以展現出一種賞心悅目的古典美。在表演中,雖然翻身的難度較大,但演員要特別注重眼睛的作用和面部表情的展示,非常強調“形神兼備,身心互融,內外統一”的神韻,這些要求也是古典舞對舞蹈演員的基本要求。
2.展現身體的協調美、柔韌美
翻身對于女演員來說尤為重要,是最具代表性的專業技能之一。很多編導在創作和編排舞蹈的時候都會采用翻身動作。這一技術技巧在古典舞女子劇目、中國舞女子劇目以及一些民族舞、民間舞劇目中都有所體現。以腰為軸、以頭為圓心做“立圓”運動,要求身體在水平傾斜狀態下做翻轉,擰、仰、俯和旁提始終貫穿其中。這一系列翻轉動作的完美完成,需要以極好的柔韌性和協調性做支撐。女演員在做翻轉動作的時候,圓潤、流暢、連貫的技術技巧以及女性特有的身材曲線,很好地展現了女性的柔韌美。
3.展現生命的力量美
在舞蹈藝術中,腰部的訓練很重要,內容也極為豐富,腰背要有力量、有速度、靈活性強。就翻身技巧來說,點步翻身急如閃電,串翻身猶如快速旋轉的風火輪,探海翻身上下起伏、連綿不絕,好像波濤洶涌的波浪。腰部的力量、腿部的力量等“內力”與翻轉時產生的慣性力、軸向力、徑向力、摩擦力等“外力”相互結合,相輔相成,幫助翻身動作順利完成,并保證動作干凈利落,不拖泥帶水。旋風般的旋轉、翻身是人體生命力強大的體現,是力量美的體現,提升了整個舞蹈的生命力和張揚力。
(二)翻身的民族性與世界性
1.翻身技巧彰顯民族文化
中國古典舞起源于古代,翻身技術技巧作為古典舞中的代表性動作之一,也是戲曲舞蹈中的精華,充分體現了中國舞蹈的靈動、飄逸美,其流暢、連貫的技術特色極具民族色彩。翻身獨特的翻轉形式呈現了一個“立圓”,形成了一種“劃圓的藝術”,與中國人喜歡“團圓”、崇尚“圓滿”的傳統精神文化相呼應,這與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舞蹈都不同,它是獨具特色、獨樹一幟的標志性動作。中華民族對“圓”有著深厚的感情與獨到的認知。新春佳節,我們講究“萬家團圓”;電視劇、電影和小說,往往以圓滿的大結局收尾;事情的順利結束、任務的順利完成,我們稱之為“圓滿完成”或者“圓滿成功”;思想上,我們提倡“智圓行方”……這些傳統和思想,深深地滲透在翻身的“立圓”之中,并透過圓潤的轉身彰顯出來。
2.翻身技巧與世界接軌
中國古典舞雖然起源于中國古代,是戲曲舞蹈,但是在幾十年的發展中,它不但吸收了戲曲舞蹈、武術中的精華部分,同時還借鑒了國外的芭蕾舞等其他藝術門類,不斷整合、創新。就翻身技術技巧來說,由原來單一的翻轉動作漸漸發展為復合型的翻身,多種翻身技巧綜合運用,一氣呵成,使舞蹈更具有舞臺張力和觀賞性。中國的舞蹈藝術家也不斷走向世界,去國外演出,逐漸把這一民族性的技術技巧帶給世界的觀眾,讓世界開始了解中國的古典舞蹈文化。
二、提升“翻身”技巧的策略
事物總是向前發展的,中國古典舞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創新逐漸走向成熟,并形成了一套科學、獨立、系統的訓練與教學方法。舞蹈藝術家經過不斷的實踐與總結,在實踐與理論上對翻身技術技巧都有所建樹。提高翻身技巧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既要求舞蹈老師有科學的教學方法,又要求舞蹈演員自身不懈努力精益求精。
(一)素質與能力的訓練
一個舞蹈演員,要具備良好的素質,主要包括身材、形象、氣質、軟開度等。具體來說可分為以下幾點:可塑性的身體素質(即演員身體各部分要靈活、柔軟、有韌性,協調性好、力度大;良好的文化素養,即要掌握一定的舞蹈藝術基礎理論知識和舞蹈發展史);良好的文學、藝術修養等等,此外舞蹈演員還要具有觀察力,關注社會生活,觀察人間百態,這是塑造鮮明人物形象的基礎。舞蹈就是用表情和肢體語言來敘述事情、表達情感,因此每個人都有舞蹈的能力,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有做舞蹈演員的能力。對舞蹈演員來說,能力主要是指演員的肌肉收緊能力、軟開度和在舞蹈中的表現力。加強舞蹈演員的身體素質與能力訓練是舞蹈基礎中重要的一環,干凈漂亮、連貫利落的翻身動作,是以良好的身體素質與能力做支撐的,因此提高翻身的技巧首先要加強這方面的特殊訓練。
1.軟開度的訓練
軟開度能力是指肌肉的解放、韌帶的拉長與快速收緊。舞蹈基本功首先應該從軟開度的練習開始。軟度訓練可以劃分為肩、胸、腰、腿、胯幾個部分的訓練。翻身動作可以分解為上身、身體中段(腰與胯)和下身三個部分,三個部分在翻身中的功能各不相同,它們相互承接最終保證翻身動作的完整性與美觀性。上身部分的訓練,主要包括胸腰以上的手臂、頸部、頭部的訓練。在翻轉時,上身部分起著重要的帶動力量,胸腰部分處于傾斜豎向狀態,手臂垂直成豎線狀,頭部始終保持正前方向不變,頭部的翻轉速度成為帶動翻轉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下身部分的訓練,主要是腿部的訓練。翻轉時,要以一只腿為重心的支點,以另一支腿為翻轉加速器,兩條腿相互配合促使整個翻轉動作的完成。
2.肌肉能力的訓練
肌肉的伸縮力越強,爆發力也就越大。在表演中,演員的肌肉能力起著很大的作用,肌肉能力好,可以增加舞蹈動作的美感、穩定性和感染力;相反,如果演員的肌肉能力不夠,不僅影響整個舞蹈的美感,還可能因為肌肉松弛無力、收縮不緊而導致演員站不穩腳。因此,肌肉能力的訓練也是舞蹈基礎中的練習項目之一。舞蹈演員應當通過適當運動方式鍛煉自己的腰部、腿部等肌肉,增加肌肉的耐力、伸縮力和爆發力。
3.耐力的訓練
耐力主要是指舞蹈演員應當具有的能力與體力,在舞蹈過程中,演員體力不支或者能力不夠都會直接導致動作拖沓、沒有力度、影響美感,降低了舞蹈的張力與感染力。耐力不足也會影響演員正常水平的發揮。因此,舞蹈演員通過加強各種體能訓練保持持久的耐力是十分必要的。耐力包括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兩個方面,因此提高演員的耐力通常有兩個基本途徑:一個是上面提到的提高肌肉耐力,另一個就是提高演員的心肺功能。肺活量越大、心臟抗壓能力越強,演員在表演中抗疲勞的能力就越強。
(二)不斷創新,豐富翻身的形式和表現力
翻身技術技巧,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在難度和復雜程度上都有加強。復合型翻身追求動作的多元化,在空間結構上不斷變化,使翻身技巧在空間表現力上更富有張力,視覺感官上更具感染力,使作品具有更大的觀賞價值,這正是舞蹈演員緊追觀眾的審美標準、與時俱進的表現。例如點步翻身接吸腿翻身,在舞蹈劇目中可以形成較強的視覺沖擊,對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營造的環境氛圍表達得更加細膩、真摯、精準。總之,創新翻身的形式與內容,是每一位舞蹈演員都應該努力的方向。中國古典舞講究身韻美,即“身法”和“韻律”。“形神兼備,身心并用,內外統一”是古典舞的藝術靈魂所在,因此翻身技術技巧也應該追求神、形、勁、律,演員在表演的過程中,不僅要追求身法的靈動、輕巧、純熟,還要追求神韻的融合,“以神領形,以形傳神”。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面部表情豐富、眼睛靈活有神的演員比那些眼神空洞、表情僵硬的演員更有表現力和感染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翻身技術技巧是中華文化遺產中寶貴的財富,是中國舞蹈中獨樹一幟的藝術形式,具有極強的民族性、形象性、表現力和感染力。中國的舞蹈藝術家在促進中國舞蹈發展的過程中要繼續弘揚這一技術技巧,不斷加強自身素質與能力的訓練,不斷提升自己對舞蹈藝術的領悟與展示能力,使自己在神、形、勁、律上都可以達到最佳狀態。我們在繼承的同時也要不斷創新形式、結構和內容,使翻身技術技巧在舞蹈中可以應用得廣泛,讓“翻身”走出中國,走向世界,成為世界藝術寶庫中閃亮的瑰寶。
作者:黃銳 單位:四川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