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峽庫區水環境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1.污染嚴重,水質和水資源環境遭到嚴重威脅
國家環保部門的監測數據顯示,由于經濟的過度發展以及保護機制的不合理,目前,三峽庫區產生的生活垃圾堆放超過350萬t,工業固體廢棄物堆存超過6000萬t,同時,每年向長江排放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近6億t、生活廢水4億t、船舶生活污水200萬t,另外,沿岸農業生產過程中化肥和農藥排放和殘余,畜禽和水產養殖產生的大量生物糞便等,對庫區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產生了極大的污染,加上三峽水庫在大壩建成后,蓄水水深增加,使得江水的流速減緩,自凈能力有所減弱,造成水區富營養化嚴重,出現“水華”爆發的現象,進而嚴重影響了水庫的水環境安全。
2.移民安置問題給庫區水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
由于水壩建設的需要以及蓄水水位的升高,三峽庫區需要對當地100萬城鄉居民和20多萬農村進行移民工作,移民后的安置以及大量的城鎮、企業、專業設施及移民房屋的建設,都要占用大量資源和土地,對生態環境必然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再加上水土流失,給污染區的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的壓力。
3.水庫消落區水生生態環境問題突出
自三峽水庫正式運行,水庫蓄水水位不斷變化,使得在水庫岸邊存在幾節消落區,在水位下降后,比較容易出現泥沙淤泥、污染物及水面漂浮物等滯留地,對生態環境造成了較大的影響,蚊蠅大量滋生、水源性流行性疾病大量增加,嚴重危害了庫區居民的健康,出現比較常見的水生生態環境問題。
二、三峽庫區水環境的治理對策
1.加強重視,統一規劃
三峽庫區的水污染防治及生態環境建設,對于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促進水利樞紐的建設存在一定的借鑒意義。國家政府及有關部門應該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形成高度的責任感,深刻認識三峽工程的偉大意義。各級領導要做到加強重視,統一規劃,確保各區縣及有關各部門各盡其職,具體實施,把三峽庫區水污染工作列入各級政府的考核目標。
2.加強法制建設,依法保護水環境
以立法的形式對環境保護加以制約,以相關法律為基礎,各種行政法規相互配合,運用法律手段,對三峽庫區水環境保護建設行為進行規范。此外,執法部門要加大執法力度,對違反法律的行為要進行嚴厲的處置,絕不姑息。通過各種宣傳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識和責任。還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三峽庫區是教育欠發達地區,法制建設尤為重要和必要。
3.擴大綠化面積,根治水土流失
造成庫區及其三峽上游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三峽以上長江各個支流幾乎全是流經山地或丘陵地區。隨著三峽工程的修建,泥沙淤積問題逐漸凸顯出來,影響越來越大。因此,在對三峽庫區水環境進行治理時,要對其上游的水土流失進行合理防治,搭建綠色長廊,以至長治久安。
4.控制工業污染,治理生活污染
在工礦企業方面,必須嚴格按照水環境考核標準,堅持做到環境一票否決,實行環境優先的原則,實行達標排放和總量控制相結合的方針。著重做好重點污染源的治理,對于污染嚴重經濟效益低下的企業要嚴格處理,減少污染物的來源。在生產中,把污染問題在生產過程中解決,并且把污染量降到最小化。
三、結語
三峽工程實際上是一項生態與環境保護的工程,它的進展對于整個長江流域的可持續發展都有很重要的意義。三峽工程的不利影響主要在于庫區,主要的水環境風險是水庫水環境的安全,因此需要從措施及其管理監測等方面給予關注和重視。以實現包括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在內的綜合效益最大化。
作者:余軼松 鄧力 單位:重慶市環境監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