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充分前期調(diào)研,科學制定研訓方案
8月30日,學校第一次請專家講解“整體課堂教學管理模式”的理念,9月5日、12日請專家來校與專業(yè)、文化和德育等部門負責人和部分骨干教師座談,為量身定制培訓方案做好前期準備。9月22日至27日,專家進課堂聽課,與所有觀摩教師座談、評課,了解學校教學現(xiàn)狀。一周內(nèi)聽課40節(jié),包括文化課6個學科的初、高中,五個專業(yè)的各門類課程。在此基礎上,分別制定了三年六個學期的專業(yè)課教師、文化課教師和班主任的研訓活動規(guī)劃表。針對研訓活動規(guī)劃表,又經(jīng)歷了兩輪與教務處、藝教辦、系主任、學生處的負責人和骨干教師的面對面座實踐整體課堂管理模式塑造樂學善研幸福教師談、研討、修訂,最終確定實用、可操作的研訓方案。盡管如此,在今后執(zhí)行過程中,也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適時調(diào)整,以保證最終的培訓效果。
二、理性思考分析,分類找準實施的切入點
一個好的項目,想真正發(fā)揮它的作用,還要與學校的實際相結(jié)合,找好實施的切入點。學校專業(yè)課、文化課和班主任教師的需求差異化很大,但都是教育教學的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只有形成合力,才能達到整體提升的效果。經(jīng)過前期的調(diào)研,根據(jù)學校的具體情況,專業(yè)課教師以學習制定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和課程的目標并實行目標的分解為切入點;文化課教師由于課程標準是教育部制訂的,從一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入手;班主任從主題班會的設計入手。11月份主要是教師個人或是各專業(yè)集體教師的時間,12月份進行展示和專家點評,教師互評,同時輔以必要的專題講座。1月份進行評比和表彰。
三、各部門通力合作,圓滿完成本學期培訓計劃
由于學校的特殊情況,計劃雖然都做好了,真正的執(zhí)行還是有很多具體問題和困難。但是在各部門的全力配合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還是完成了預定任務。10月22日上午舉行文化課教師的啟動及培訓,11月4日下午舉行專業(yè)課教師的啟動及培訓,11月5日晚舉行班主任的啟動及培訓。同時,將本學期的研訓任務進行了下達,如今全校教師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整體課堂管理模式”的學習與實踐。為了更好地推進這項工作,學校為每一位教師配發(fā)了《整體課堂管理:理論與實務》、“實踐整體課堂管理模式”科研合作項目宣傳手冊、《藝術專業(yè)課程管理目標研究成果呈報表》《整體課堂管理中的課堂教學設計表》,藝教辦完善了教師QQ群,為這個項目的推進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總之,通過“整體課堂管理模式”的實施與推動,塑造樂學善研幸福教師。我們的教師將不僅“能上課”,更能成為“上好課,會寫作、能展示”的復合型藝術院校教師。
作者:孫盛雅 單位:北京市雜技學校(北京市國際藝術學校)
(二)
一、課堂管理上,“寬”與“嚴”相結(jié)合
在全國上下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橫觀現(xiàn)今的課堂管理,基本上有兩大類型。一種是寬松型。所謂“寬松”,把課堂管理中寬松的氛圍,是指學生自覺遵守,不作強制執(zhí)行的方面和內(nèi)容,多以提倡的形式出現(xiàn)。這種課堂管理的實施有一定的背景:在全國范圍內(nèi)實施課改,實施素質(zhì)教育。在這背景下,教師的課堂教學由傳統(tǒng)授課轉(zhuǎn)為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有些教師上課,課堂氣氛很熱烈,只聽到學生不停的說,不停的講。但是,結(jié)果證明,此種在課堂上放任學生的行為,教學效果并不明顯,甚至低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究其原因,是因為課堂管理太寬松,開始討論學習時,學生基本上可以圍繞課堂問題展開,但時間長了,學生與課堂無關的話題,乘討論之機也展開了“討論”。作為教師,只有兩只眼睛,一雙耳朵,無法兼顧到全班四五十人。這樣,就導致了課堂效率低下。“嚴”指課堂管理中的嚴格要求,具有強制性。指那些必須履行,并且以強制手段作保證的行為規(guī)范和要求。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在強調(diào)“師道尊嚴”的教學活動中,這種管理方式普遍運用。在當時背景下,課堂是教師的課堂,學生必須遵規(guī)守紀,不得做與課堂無關的事。在這種情形下,師生關系是“單向型”。所謂“單向型”,是指教育過程中,教師擔任文化知識的傳播者和社會道德倫理的傳播者。學生被動接受教育。這種方式的教育,學生主動學習的機會喪失,在學習過程中難以發(fā)展能力,難以進行自我完善,難以做出獨立的判斷。從以上弊端可以看出,課堂管理中必須做到“寬”與“嚴”的結(jié)合。給學生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但不能放任自流,在課堂上,要讓學生明白,什么可以做,可以說,又要讓學生知道,什么不能做,不能說。兩者結(jié)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課堂管理中,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授
在減負這個大環(huán)境下,課堂上必須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傳授。在課堂上,如果教師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課堂勢必會變得死氣沉沉,不利于對課堂的管理,也不利于學生的長期發(fā)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教師而言,最為重要的不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對于學生,教師不管傳授給多少知識,總是有限的,而掌握了學習方法,獲取到的知識將是無限的。那么,怎樣才能進行學習方法的傳授呢,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首先,抓好課前、課后、上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學習的環(huán)節(jié)就是:課前預習,上課專心,課后復習,在復習的基礎上獨立完成作業(yè)。這樣,學生因心中有“貨”,參與熱情就會顯得高,課堂氣氛變得活躍。其次,幫助學生尋找合適的學習方法。作為教師,要啟發(fā)學生利用多種感官學習,全身心地投入學習。要多種方式結(jié)合,要讀、思、議、做、寫。在學生個體上,接受能力也存在差異,有的人適合通過聽來獲得知識,有的人喜歡靜靜地閱讀,通過視覺學習知識,有的人覺得邊聽邊記學習效果好。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觀察學生,替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當學生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他們會運用到課堂學習中,教師的課堂管理也顯得相對容易。
三、在課堂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習信心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什么事情,只要有興趣,不管遇到多大的艱難困苦,也會孜孜以求。著名科學家丁肇中說:“我喜歡科學實驗,在實驗室里是最開心的,什么都可以忘掉。”為什么會這樣呢?簡言之,有興趣。對于學生,也可以讓學生樂學,要激發(fā)學生內(nèi)在對學習的興趣,在現(xiàn)在減負的環(huán)境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樣在課堂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許多學生學習成績不好,不是智力問題,而是他們感到課堂枯燥無味,體驗不到學習的快樂。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學生哪怕有一點微不足道的閃光點,教師都要及時給予表揚。受到了表揚,學生自然而然就有了成就感,他們對學習就會產(chǎn)生興趣,樹立學習信心,從而有利于教師教學。其次,讓學生在知識的運用中產(chǎn)生學習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說:“把知識像死的貨物一樣堆放在腦子里,還是使它們活起來。處在經(jīng)常的運動中,也就是說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它們。在第一種情況下,兒童將感到學習越來越難,他對知識的態(tài)度越來越冷淡,他不是變得聰明,而是變得越來越笨了……在第二種情況下,兒童越來越聰穎和機敏,求知欲和鉆研精神不斷增強。”蘇霍姆林斯基還指出,運用知識的關鍵在于讓學生對他所見、所觀察、所研究和所做的一切表現(xiàn)出自己的思想,要讓學生有機會運用所學知識。當他們在應用中發(fā)現(xiàn)所學知識有用,并在運用中發(fā)現(xiàn)僅有這些知識還不夠時,就會產(chǎn)生繼續(xù)學習的愿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去學習新知識,以新創(chuàng)新。而不是讓學生為學而學,學了不消化,成為死的“貨物”。教師要觀察、要清楚學生現(xiàn)有知識水平。在教學中,要在現(xiàn)有水平上稍有上升,學生也有了學習的主動、積極性。否則,知識太淺顯,學生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第三,用教師課堂教學的興趣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的表情、姿態(tài)、手勢都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興趣。倘若教師無精打采,懨懨欲睡,怎么可能希望學生興致勃勃呢?現(xiàn)在的學生,大多感情勝于理智,他們的行為不只受認識的支配,更多的還是受感情的支配。作為教師,在教學中表現(xiàn)出來濃厚的興趣,自然會引發(fā)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教師教得有興趣,學生學得有興趣,那課堂上管理也不會出什么問題了。
四、結(jié)語
總之,課堂管理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課堂管理重要角色———教師,必須跟上形勢的發(fā)展。在減負這個大環(huán)境下,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完成與以前一樣的教學任務,就要在課堂管理上下功夫,力爭做到“減負增質(zhì)”。
作者:吳燕平 單位:云南麗江市玉龍縣第一中學
(三)
一、正確認識中職學生,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一)真誠關愛學生
所有的溝通必須融入對學生深深的愛。愛,是教育的潤滑劑,是搭建良好師生關系的橋梁。富有個性的學生是否能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師的教導,師生情感的融洽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心靈和人格,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成長。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唯有真心才能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才能與學生在思想上產(chǎn)生共鳴。在與學生談心時,年長的教師要把學生看成自己的孩子,從長者的角度給予關懷;青年教師與學生年齡接近,更容易找到共同話題,可以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只要態(tài)度誠懇、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學生終能體會到教師的赤誠之心。
(二)建立溝通的常態(tài)機制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性情和習慣各異。教師往往比較注意那些表現(xiàn)活躍、成績較好的學生,性格內(nèi)向靦腆的學生不容易引起教師的關注。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主動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定期找他們進行交流和溝通,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和內(nèi)心世界,幫助他們成長。此外,教師要做好和學生家長的溝通。最好每學期都能和家長溝通兩到三次。與家長的及時溝通,不但利于把握學生動向,預防學生品德和成績下滑,還利于家長多多了解孩子的近況,從而使學校和家庭能夠相互配合,共同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二、用包容的心態(tài)看待學生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班主任工作上,同樣非一朝一夕可為,是一個反反復復的過程。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從學習上、生活上關心他們,更要用火熱的心去溫暖其孤寂的心靈。只有從心靈深處去感化他們、教育他們,讓他們樹立起戰(zhàn)勝困難的雄心壯志,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在與某些學生的交流中,我觀察到,由于環(huán)境的不良影響,以及心理和生理發(fā)展的不平衡等多種原因,在他們身上出現(xiàn)了一些錯誤。很多學生在犯錯之后,往往會變得更為敏感和多疑,更加會在意教師和學生對自己的看法。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應該讓他們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此時教師的態(tài)度和觀點就非常重要。如果這個時候,還一味地嚴厲訓斥、指責他們的話肯定會刺傷他們的自尊心,影響他們的思想和情緒,甚至導致嚴重的逆反心理。因此,我總是表現(xiàn)出一定的風度,該寬容時寬容,在和風細雨中使他們認識到錯誤,及時改正,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目的。即使有時他們一時還難以認識自己的錯誤,我會在制止了其錯誤言行以后,給他們一段思想認識的時間。雖然一時難以奏效,但是卻不會因嚴厲的批評,訓斥而形成對立情緒。如果眼睛老盯著學生的不足,就會失去教育的效果。正如,一次和一個學生談心時,他說道:“正是那次打架您不批評我反而表揚我,使我看到了自己身上還有長處的。”聽到這話,我倍感欣慰,這說明我的教育方法是成功的。所以,多看一些學生身上的長處,恰當?shù)剡\用寬容,給學生一個自省的空間,一個反思的余地,通過這種“欲擒故縱”的手段,能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教育境界。
三、用激勵引導學生進步
后進生作為學習上的弱者,容易被同學、教師、家長所忽視,他們往往有很強的自卑感,但他們實際上還有另一種強烈的不易為人們所覺察的欲望:他們渴望教師的關注與鼓勵,他們渴望別人的肯定與贊美。因此,在平時對學生的教育中,教師要注意發(fā)現(xiàn)他們的微小進步,給予充分肯定,積極引導,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們施展自己的長處,以自身的長處逐步克服一些短處,從中讓他們看到希望,增強進步的信心。在實踐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問題學生”只要受到了教師的愛護、信任,就會有一種受到鼓舞和激勵的內(nèi)心情感,就會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教育幫助。我們要以愛動其心,以理服其人,多一份耐心,少一份急躁,多一份寬容,少一份責備,做深入細致的工作,因勢利導,循循善誘,我們應該以發(fā)展的眼光去對待每一名學生,用賞識的態(tài)度去教育學生,那所謂的“不良行為學生”終究會變成“潛能生”的。我堅信,“不良行為學生”是可以轉(zhuǎn)化的。作為教師,我用賞識的語言激勵“問題學生”,從而使其提高對自己的要求,激發(fā)上進心,讓他們充滿自信,讓他們確信自己很聰明,有很強的潛能,某些學科成績不很好,是因為以前沒有努力,沒有充分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沒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從現(xiàn)在開始,只要肯努力,不怕困難,就一定能成功。總之,中職教育任重道遠,我們還需不斷探索和耕耘。根據(jù)當前的形式和現(xiàn)代教育理念,來對學生進行人文觀、世界觀、價值觀、就業(yè)觀的教育,在自己的在課堂上培養(yǎng)“一專多能”實用性初中級專業(yè)技術人才,以迎接新的挑戰(zhàn)。
作者:韓冰 單位:河北石家莊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