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農業
隨著我國城市化的空前發展,生活在城市的人口將首次超過農村[1],大量原來居住于農村的人口將移居城市,如何滿足這些“移民”的生活習慣和需求偏好,建設宜居型綠地景觀,成為一個新的課題[23]。美國是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同時作為最大“移民”輸入國,重視人們對于城市綠地的多功能需求,建設發展市民農園已有逾百年歷史[4],對美國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都具有深遠影響[5],現在全美估計大約有15萬個市民農園,比5年前增加了22%[6]。社區園圃(communitygarden)種植以蔬菜等食用植物為主,同時與私家種植不同,表現了更多公園的性質,國內更多稱為市民農園,美國市民農園協會(AmericanCommunityGardenAssociation)把其定義為由一群人共同耕種的地塊,可以提高城市植被覆蓋度,具有果蔬生產、保障食品安全和營養供給的功能[79],可以提升社區環境質量,營造宜人開敞空間[8,10],降低市政園林部門開支預算[1011],也能促進居民睦鄰友好和和諧社區構建[12],作為市民親近自然和康樂服務的重要途徑而廣受歡迎[8]。在我國,隨著人們對城市生活質量要求的日益提高,以及環保、食品安全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逐漸普及,形式多樣的城市農業模式得到人們熱烈響應和參與,研究美國市民農園生態植被景觀對我國城市綠地建設和城市農業、休閑農業發展具有借鑒意義。
盡管人們對市民農園的經營理念、模式和社會價值有廣泛關注和研究[8,10,13],但是,人們對其生態系統結構、功能及分布格局還缺乏了解[45]。前人研究顯示,文化社會因素作為植物物種多樣性的驅動因子,會對社區公園植物多樣性產生重要影響[14],具有移民背景的成員在參加市民農園種植時會增加其來源地特色物種[15],從而影響市民農園植被結構和物種多樣性。此外,文化背景影響對景觀的喜好和物種的選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對食用植物、園藝植物及鄉土物種的選擇偏好亦有差異[14,16]。市民農園作為城市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為參加者提供了種植果蔬、藥材或觀賞植物的機會[15],是城市生物多樣性重要的物種庫[1718],而對于采用植物及種子苗木來源并不清楚[19],了解這些植物的功用組成、生活型及來源組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預測參加者的種植行為如何影響市民農園的植物多樣性組成。
為此,本研究依據市民農園結構模式及種植者群體的不同,隨機選取了洛杉磯市14個市民農園,其中模式類型包括農場式和園圃式兩種,按成員組成分為西班牙族裔(當地人)及其他族裔(外來者)兩類,基于植被物種功能組合和鄉土植物組成,定量化研究了市民農園對城市生態服務價值的貢獻及其受種植者族裔及營建模式的影響,進而評析市民農園植被景觀建設對我國城市綠地建設和城市農業的啟示。
1研究區概況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區域和市民農園分布研究在南加州洛杉磯市開展,該市座落在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的開闊盆地中,除局部為丘陵外,地面平坦,平均海拔84m。屬地中海型氣候帶,氣候溫和,日夜溫差較大,日平均溫度18℃,干燥少雨,年降水量373mm,以冬季為主。洛杉磯縣是美國大洛杉磯地區的一個縣,縣府位于洛杉磯市。根據美國人口調查局2010年統計,洛杉磯縣人口已超過900萬,是美國人口最多的縣。本研究根據加州大學技術推廣部門提供的洛杉磯縣市民農園名錄,在60個市民農園項目中隨機選擇了布于不同社區的14個市民農園(圖1),市民農園的種植和管理不涉及私營公司,全部為附近社區居民集體參與。
1.2田野調查及數據收集方法
數據收集方法包括植被樣地調查、平面布局實地測繪、現場半結構式訪談和電子郵件問卷調查及相關文獻資料搜集等。于2010—2011年對這14個市民農園的植被組成和物種多樣性進行了系統詳細的田野調查,分別在植物生長高峰期11月—翌年2月和6—9月分兩次進行,并把兩次數據進行合并得出植物調查總數據。對于植被組成和物種多樣性,在每個農園中以每個成員種植管理的小地塊(份地)為基本調查單位,對所有農園所有份地進行普查,調查植物物種和蓋度,統計頻度。采用蓋度等級目測方法記錄各個市民農園每塊份地各個植物物種蓋度,進而統計物種豐度、總蓋度、所占面積及其比例,植物物種蓋度調查采用等級蓋度方法進行目測,物種蓋度分為6級:1=0~5%(極少,rare);2=5%~25%(少有,uncommon);3=25%~50%(有,common);4=50%~75%(多,verycommon);5=75%~95%(豐富,abundant);6=95%~100%(極多,dominant),進而對物種基于蓋度等級平均值(1=2.5%;2=15.5%;3=38.0%;4=63.0%;5=85.5%;6=98.0%)對份地面積分布進行統計,得出該物種在這個市民農園中的總蓋度和總面積及所占比例,由于有些植物相交重疊,總蓋度可能>1,最后得出的物種總面積之和可能大于樣地實際面積。
采用現場半結構式訪談和電子郵件問卷調查對其建設類型、參加成員族裔、植被物種組成及功用等進行系統調查,其中種植成員及份地規模于2010年調查。基于訪問種植者,并參考相關文獻對植物進行功能分類[20],如食用型、觀賞型、藥用型等分別代表了植物所提供的生態服務功能,其中其他類型中包括了遮陰、薪柴植物及一些伴生種和常見雜草,很多植物具有多種用途,在功能分類中分別單獨計數;參考加州地方植物志[20]對組成物種進行鄉土植物分布和生活型等判定。
1.3數據分析方法
基于調查的植物物種二元數據對市民農園物種多樣性科屬組成、功用組成、生活型結構及鄉土物種分布進行了總體分析;應用SPSS11.3統計軟件,分析比較了不同類型市民農園之間(本地族裔農場型、本地族裔園圃型、外來族裔農場型、外來族裔園圃型)的植物多樣性及功能組成、鄉土植物組成,采用雙向量方差分析(TwowayANOVA)計算了平均數和標準差,進而分析市民農園營建模式及種植者族裔背景對市民農園植物多樣性的影響。
2結果與分析
2.1市民農園植被景觀植物多樣性組成
2.1.1科屬組成情況
在洛杉磯14個市民農園中,共計調查到維管束植物439種(含變種),隸屬90科,242屬。其中,包含種數最多的科依次為菊科(Asteraceae)、唇形科(Lamiaceae)、十字花科(Brassicaceae)、百合科(Liliaceae)、豆科(Fabaceae)、葫蘆科(Cucurbitaceae),前六大科包含178種,占總種數的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