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農業
農產品質量是一個國際性的話題,世界各國都普遍重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從溫飽型到小康型過渡;農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農產品產量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卻出現越來越多的問題。為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國務院于2002年全面啟動了“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2006年《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獲得通過,累計制定農業國家標準1000多項,農業行業標準1600多項,地方標準6179項,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面積和認證種類不斷擴大,農產品質量合格率持續上升。但是諸如“毒豆角、蘇丹紅、瘦肉精、三聚氰胺”等問題的反復出現,說明我國農產品質量管理的制度問題、體系問題、執法管理問題還存在許多漏洞。文章通過分析漯河市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情況,找出存在的問題,提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解決途徑和發展方向,以供借鑒。
1漯河市農產品質量狀況
2003年漯河市提出了建設無公害食品基地市的目標,并于2004年被河南省政府確定為全省無公害食品基地示范市。經過多年的努力,漯河市基地認證數量、面積、覆蓋范圍都已排在河南省前列,農產品質量大幅提高,蔬菜出口備案基地數量、畜產品出口量都居河南省首位。
1.1農產品生產技術標準制定與執行
漯河市市委、市政府在2003-2007年間,參照農業部無公害食品生產技術規程,吸收各地無公害生產經驗,組織編寫了《漯河市農業標準化生產實施全書》,共組織整理、制定及推廣各類農業標準238項,其中國家標準56項、行業標準86項、省地方標準30項、市地方標準66項,一批“漯河標準”成為“國家標準”。技術監督部門還幫助指導部分龍頭企業完善了一批企業標準。農業部門把科技承包與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相結合,推動農業標準化生產。全市畜牧部門統一制定了動物防疫、用藥、用料、疫情、監測、消毒、無害化處理8項制度,為飼養場建立防疫、治療、消毒、飼料使用等各項生產記錄,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方式進行檢查和監測,實現從引種到出售的全過程監管。
1.2投入品管理
開展“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以來,漯河市加大了對種子、化肥、農藥、獸藥、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的監管力度,加大對制售違禁農(獸)藥的打擊力度。市、縣農業部門都相繼成立了農業綜合執法隊,工商、技術監督等部門積極配合農業部門,開展了多次農業投入品市場執法檢查,加大對農業投入品市場的監管力度。每個農資經銷商都有一幅國家禁用、限用農(獸)藥目錄,凡是國家禁用、限用農(獸)藥,不準經營銷售。2003年以來,全市出動執法人員26700人次,出動宣傳車輛4760輛次,檢查企業370余家,整頓市場750個(次),查處違規農資266萬kg,取締不合格經營戶96個。
1.3市場準入及質量檢測
漯河市自2003年起至今,逐步在三縣兩區全面實施、完善蔬菜市場準入制度,水果、水產品、豬肉為主的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并將市場準入范圍擴大到鄉鎮、集市,準入品種逐漸擴大到了面粉、食用油、大米等其他農產品。全市實行蔬菜市場準入以來,共檢測各類蔬菜樣品298550個,檢測不合格蔬菜2434批次,銷毀不合格蔬菜78924kg,市場上銷售的無公害蔬菜合格率由原來的68%上升到99.8%(見附表),全市農藥殘留超標率由原來實行市場準入前的32%下降到現在的0.2%。
2農產品質量存在的問題
2.1管理問題
政府對農產品生產經營存在著多頭管理、各自為政的局面。缺乏系統、連續的質量管理體系。
2.2投入問題
2.2.1生產基地科技力量不足
除了少數畜產品養殖基地和農業高科技示范園區外,大部分農民自發組織的基地生產規模較小,無力聘請或引進技術人員,生產設備及投入品不能完全滿足標準化要求,種植管理技術全靠模仿、跟隨。
2.2.2質量檢測設施的缺乏
縣鄉級監測點、站、集貿市場、超市多種檢驗檢測設備配置不齊全,有的檢驗室因缺少經費而不能正常運轉,有些檢測點則根本無設備可用。因培訓經費少,使技術宣傳、專題講座、人才培養、引進交流等缺乏活力。
2.3質量隱患問題
2.3.1生產過程不規范
幾年來,漯河市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工作雖然進度很快,但種植、養殖等并沒有100%覆蓋,還有相當一部分不按無公害標準生產,投入品市場無法凈化。
2.3.2農業生產者素質低
隨著城市進程和勞動力轉移加快,老弱、病殘、婦女兒童承擔了大部分農業生產勞動。農業勞動力文化素質繼續降低使得新生產技術、新管理方法無法發揮最大效力,明令禁止使用的藥品也無法100%杜絕。
2.3.3質量監控漏洞多
農產品檢測點少,各點檢測儀器、人員配備不合理,日常監測不能如期全面開展,造成監管漏洞。從附表可以看出,“漯河市農產品批發市場”從2005年以來檢測數量逐年下降,2010年以后監測數據不全,其質量監控作用令人擔憂。
2.3.4生產基地管理存疏漏
經多個種植業無公害基地走訪表明,多數基地都沒有合格的生產記錄,沒有完整的財務記載,投入品購買隨意性大且記錄不完善,產品銷售無記錄或記錄不全。標識使用不連貫,有基地外借現象。農產品批發市場對產品標識檢查缺乏連續性。
2.3.5生產銷售環節多,問題大
農產品生產銷售模式中環節越多,對質量的控制作用越小。“公司+基地+農戶”、“經紀人+基地+農戶”、“協會+基地+農戶”、“公司+農戶”、“公司+協會+農戶”、“市場+農戶”、“企業+中介組織+農戶”等諸多形式,雖然對生產和銷售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產品質量問題、生態環保問題、滯銷問題還是不斷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