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小學語文論文
在小學一線從事語文教學的園丁們,捫心自問,“我們的課堂上有真正的口語訓練活動嗎?”應試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在白紙黑字的各級各類試卷上,考無可考的口語交際內容消失了蹤跡;即便有時為了應景,鮮活生動的口語交際也變成了面目可憎的僵尸般的身影。既然口語內容的考察境況如此這般,追求實效立竿見影的當今社會、講究務實追逐考點熱點的語文課堂怎能容得下“自說自話”的口語教學!悲哀啊!
再者說了,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我們無時無刻不生活在漢語言的汪洋大海之中,隨時隨地進行著口語的交流與對話,還有必要再在語文教學任務繁重的課堂上費時費力地進行無用的口語訓練嗎?又不是英語,現實生活中缺乏運用的語境,除卻巫山不是云,除了課堂還有甚?上述觀點,在廣大的師生中間頗有市場、相當典型地大面積地存在著。多么荒唐的論調啊。不錯,隨時隨地滿目所及皆是的語言環境確實是學習某種語言的天然良境,但是點滴磨練、粗樸反復地量的積累能替代千鈞之力、即刻升華的質變嗎?同樣的,促使質變生成的大強度訓練及升華之舉也難以代替千錘百煉、日積月累的量變潤澤。兩者是前提與結果的關系,缺一不可。目前英語、語文等語言類學科教學的現狀就是該問題再好不過的注腳。
君不見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嘈雜無序的車廂里、繁花似錦的公園中、琳瑯滿目的超市間、神圣高妙的課堂上,那些90后、00后們,一個個手持平板或手捧3G4G,目中無人、心無旁騖、如醉如癡。沉溺于網絡的一代,失卻了口語交流的一代,生活于虛擬世界里的一代。沒有了融化隔膜的寒暄,沒有了諍友的直言相勸,沒有了受傷時心靈皺褶上的撫慰、沒有了……沒有了本應掛在口邊的人性的種種,誰之責任?
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四門功課,為何非要厚此薄彼?即便非要排出個一二三四來,那也應是聽、說重于讀、寫啊。畢竟口頭溝通多與書面表達啊。就因為考試的緣故而本末倒置?難道生硬死板、不通人情的標點符號真的強過活靈活現、神形俱在的頤指氣使?是該幡然悔悟的時候了,直面口語教學的現狀,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氣,嚴于解剖自我,加強自我業務學習,了解接受運用新的語言口語教學理論,勇于創新口語教學方式,扭住“說”這個牛鼻子,全面深化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提高孩子們的語文能力,尤其是口語交際能力。
筆者試著做了如下嘗試。從興趣的養成入手,把學生發自內心深處的說話欲望激活。充分、及時地發現、肯定孩子們的點滴進步,從他們的說話交流中發掘閃光點,努力培養他們對口語訓練的興趣和自信心,堅決杜絕對孩子們的長處熟視無睹、置之不理、麻木不仁、漠然視之;或只看到他們口語交際訓練中種種不足,一葉障目不見森林,過度苛責,嚴重挫傷孩子們積極參加口語訓練活動熱情的行為“。九鼎之寶不敵一人之辯”“,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著眼于口才之于社會發展、個人事業巨大影響作用和通常人們對口才的狹隘認識,明確突出口語訓練的目的性,以引起學生對口語交際訓練的足夠重視。
毋庸諱言,口語交際訓練有著嚴密的邏輯性、極強的思辨性。表面上看是一項語言活動,實際上也是一項極具獨立性的思維活動,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有極高的要求的同時,也不失為提高他們思維水平的高效途徑。口語訓練務須做到計劃性強,時間先后如何確定,難易程度如何布置,訓練內容如何安排,訓練規律如何體現等等,都要時空皆宜,統籌安排。每一學期有每一學期各不相同的的內容,普通話規范、朗讀、演講、辯論……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步步為營,穩扎穩打。低一步起點、多一點扶助、慢一點速度、細一點講授,以質求勝,招招落在實處,拳拳不離目標。
作為“聽說讀寫”四門語文基本功之一的口語訓練——“說”,起作用不可低估。他是核心“,寫”自然是基礎,“聽”算是前提“,讀”可看作是保證。四者結合形成完整的語文知識能力鏈條,不可割裂。形成了學生獲取知識、儲存知識、形成能力、再現知識、運用能力、完善知識、提高技能、養成良好態度情感的循環往復過程,進而成為孩子們終身語文學習的能力和素養。
口語訓練的前提就是“聽”,如何“聽”、為何“聽”“、聽”什么“、聽”的規律,這一切學生必須明確了然于胸。“讀”“寫”作為保證與基礎,對會話能力的培養看似無關緊要,實則息息相關,大有裨益,小瞧不得。
作者:郭鳳仙 單位:河北省武邑縣趙橋中心校張士軍小學